武漢人冬天喜歡喝排骨湯,更講究用排骨湯待客,要是貴客來了,主人沒有煨排骨湯,那就降低了待客規(guī)格,很是失禮,客人也會覺得主人不夠熱情。武漢人煨湯待客的習(xí)俗是在客人正式吃飯之前,先端上一大碗鮮醇香美的排骨湯,讓客人吃肉喝湯,然后才開始正式吃飯,待客人酒足飯飽之后,主人再勸客人喝上一大碗,最后賓主握手言歡,這禮數(shù)才算到位,因此,武漢素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記得上個世紀(jì)80年代,國家物資緊缺,排骨供應(yīng)不足時,如果家里要來客人,為了煨排骨湯,母親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去排隊買排骨。
武漢人煨排骨湯自有特色,一定要用小炭火爐和“吊子”來煨。吊子是一種深灰色的粗砂罐子,罐子用的時間越長越好,有的武漢家庭幾代人都用同一個吊子煨湯,有年頭的老吊子就是洗干凈后,拿水泡上一段時間,還能冒出油星子。除此之外,武漢人還喜歡在排骨湯里加入蓮藕一起來煨。湖北是魚米之鄉(xiāng),盛產(chǎn)蓮藕,蓮藕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具有生津止渴、養(yǎng)胃消食、養(yǎng)心生血、止瀉充饑等功能。最好的藕是野生藕,我小時候還見過,現(xiàn)在幾乎絕跡了,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粉藕來煨湯。武漢人煨排骨湯時,先將排骨剁成寸長的小段洗凈,放入炒鍋,加少許醋和料酒,與大塊的姜一起,在炒鍋中翻炒到三分熟后倒進(jìn)盛水的吊子里,然后用大火煮沸,待湯泛起白色,肉香逸出時,再將切好的藕塊放進(jìn)吊子里,接著將吊子放在小炭火上慢慢地熬。幾個小時后,熬到湯汁濃得化不開,骨肉相連,但一碰即垮,藕塊有形,但入口即化的程度才算到位。
如此看來,煨湯是個考驗人耐心的活,但我成家后煨湯總是走捷徑,先把排骨放在高壓鍋里燉八九分熟,然后再放進(jìn)吊子里用液化氣爐灶煨,這樣煨一吊子湯最多只需一個小時,可煨出的湯的味道卻遠(yuǎn)不及母親用炭火煨的地道、香醇。
現(xiàn)在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人也變得慵懶,我連下廚房也不想了。母親常常打電話給我,讓我去她那里喝蓮藕排骨湯。在這個干燥寒冷的季節(jié),我美滋滋地喝著母親煨的香噴噴、熱騰騰的蓮藕排骨湯,母親則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我,不時地叮囑我慢點喝,別燙著嘴了。瞬時,一股暖流涌遍我全身,大概母親煨的排骨湯就是暖心湯吧,讓我從內(nèi)到外都覺得暖暖的!
(責(zé)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