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戰(zhàn)馬》正在上映,故事是講一匹叫做喬伊的英國戰(zhàn)馬,在一戰(zhàn)英德雙方軍陣間顛沛流離,最終回到主人身邊,十分感人。其實這樣的故事在中國的南宋也曾發(fā)生過。
南宋岳珂《桯史》里,有一篇《義騟傳》,講的就是戰(zhàn)馬的故事。
開禧年間,南宋軍隊北伐,在兩淮一帶與金兵激戰(zhàn),結(jié)果大敗虧輸。士兵王成在撤退途中,遇到了一匹病馬。這匹馬不僅瘦,身上還長了疥瘡,走路直打晃,后背上還站著老鷹,把它啄食得渾身是血。王成沒有只顧自己逃命,而是拉上了這匹馬,回到了后方。
經(jīng)過精心料理,半年后,這匹馬養(yǎng)好了傷,毛色如新,異常健壯。就有一點,在馬廄里,和其他的馬根本不合群,一旦拉到外面,便“顧景嘶鳴”,“若自慶其有所遇”。在河里洗馬的時候,其他的馬都光著背被士兵騎著下河,只有這匹馬,自己下河,馭者稍微接近,就會挨咬。好馬都是個性十足的。
有一次,王成戰(zhàn)友的馬病了,想借這匹馬出去。沒想到一去牽馬,此馬立刻嘶鳴人立,無法接近,幾十個人輪流上前,都不能制服?;貋砀醭梢徽f,王成奇怪:“怎么會呢?”起身拿著馬具出來。馬一見到王成,立刻就乖了,俯首帖耳——大家這才明白,這匹馬的心,是屬于王成的。
戰(zhàn)斗很快就來了,王成所屬部隊被調(diào)去江西與造反的李元礪作戰(zhàn)。雙方在龍泉柵接火,王成和騎兵們殺出去,頃刻被擊敗。戰(zhàn)斗中王成被敵軍一撓鉤扎在身上,墜馬陣亡。
宋營一看勢頭不對,鳴金收兵??蔁o論怎么敲鑼,王成的馬卻不肯回來,躑躅徘徊,悲鳴尸側(cè),最終被敵軍俘虜。
打仗的人都是認得好馬的。李元礪手下將領(lǐng)馬上喜歡上這匹馬,帶回了營中,正好被李元礪的弟弟看見——它的新主人,就是李元礪的弟弟。
李小弟騎上了這匹馬,前進、后退、轉(zhuǎn)彎,十分舒坦,連連夸贊是好馬,把它養(yǎng)在最好的馬廄里,喂的是煮豆子和煮小米,洗澡用泉水,精心修剪鬃毛,馬鞍用高檔的,鎧甲用金子和玉的,裝扮起來非常漂亮,大家都紛紛祝賀喜得良馬。營中有宋軍的俘虜,認得這是王成的馬,紛紛嘆息:“畜生就是畜生啊,也怕賊啊。”
造反叛軍的營地在山里,道路崎嶇,不利于戰(zhàn)馬馳騁,于是李小弟有了個心愿,什么時候到了寬敞的平地,一定要騎著這匹馬,痛快地跑上一跑。
不久,李小弟的愿望就實現(xiàn)了。叛軍進攻宋軍的永新柵,那是平地,李小弟果真去了。戰(zhàn)鼓一響,他騎著馬就沖到了陣前——只是,這馬跑得格外快,尤其是在看到宋軍的旗幟后,更是發(fā)足狂奔。李小弟覺得不對,又喊又勒韁繩,人家根本就不聽他的。李小弟怒了,用鐵槊扎馬,扎得馬血肉模糊,可馬依舊只是跑,在箭如飛蝗的兩軍陣地中,向宋營拼命地跑。
宋軍終于看見那匹馬了,有人驚呼:“這不是王成的馬嗎?”再看馬上的人,盔甲鮮明,肯定是個指揮官啊,于是大家移開鹿角,沖了出去,李小弟被活捉了。
主將莫名其妙被擒,叛軍大亂。宋軍趁勢反擊,不僅擊潰了叛軍,還捉住了李元礪。令朝廷頭痛不已的李元礪叛亂,就這么平定了。
天大的功勞,朝廷肯定是要嘉獎的。只是宋軍將領(lǐng)覺得,要把平定叛亂歸功于一匹馬,也太丟人了。于是,在戰(zhàn)報中只寫宋軍如何英勇作戰(zhàn),馬的事,一個字都沒寫。
至于那匹馬,回到宋營后就不吃不喝,加上身受重傷,兩天后就死了。
岳珂引用孔子的話說:“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眱?yōu)秀的馬,不僅有力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它心中有德。能忍辱負重,能承擔誤解,能忠于職守,最后做成大事,還為人付出了生命,這就是德。接著,岳珂話頭一轉(zhuǎn):“那些只喜歡吃豆子的畜生,不知道自己受著胯下之辱,因人成事還沾沾自喜,就算有奔塵絕景之技,那算什么???連劣馬都不如?!?/p>
“南宋版《戰(zhàn)馬》”寫在大約八百年前,英國作家發(fā)表小說《戰(zhàn)馬》是1982年??磥砭退銜r光相差千年,地理遠隔東西,人們與馬的感情與交流,也都是相通的。
摘自老貓在村里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