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給小費還不常見,有的話也似乎是有錢人才做的事。但在美國,給小費并無關富人窮人,怎樣給不多又不少,才是美國人在乎的事。正如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所說:“小費給多了像傻瓜,給少了像大傻瓜?!笨磥?,小費雖小,要不做“傻瓜”還真是一門大學問。
很多人來到美國之后,對于經(jīng)常要給小費這檔子事總是難以理解,買完單還多掏腰包,有些不甘心,給多了心疼,給少了又難為情。但是,既然入鄉(xiāng)隨俗,就只能適應美國人這種約定俗成的社交禮儀了。
在美國,小費并不是美國法定的消費項目,但對服務業(yè)者來說十分重要。有不少職業(yè),像餐廳侍應生、的士司機、酒店服務員、導游等等,他們的基本工資比較少,收入的主要來源便是小費。因為美國老板非常精明,他們把服務員的大部分薪酬交由顧客負擔,以小費的形式支付;而顧客也明知小費是對服務員的酬勞、尊重和鼓勵。
小費數(shù)額無明文規(guī)定,但不同的場合和情形也形成了諸多默契。假如你常去某服務場所接受服務,并適當給了小費,服務員總會盡其所能“討好你”。如果你不守規(guī)矩,不給或給少了,很可能會被他們當場嗤之以鼻,下次懶得理你。
剛到美國的人,還沒有多少給小費的經(jīng)驗,那么你可以買克瑞奇爾著的《小費指南》一書。該書為給美國人如何支付合適的小費而寫,自2005年底出版以來,一直都屬“暢銷書”之列。
以下結合《小費指南》的內(nèi)容和赴美人士的經(jīng)驗,總結了一些在美國給小費的小貼士:
◎哪些餐館需給小費
在餐廳就餐時,如果有服務員上來問你要點什么菜,這種情況都要給小費。不過,如果在快餐店用餐就不需要給小費了,比如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在柜臺點完餐后直接找好座位去吃即可。還有一類餐店在美國叫Food Court(匯聚快餐店的地方),就像中國的美食街,也是拿著托盤點餐,這種情況也無需給小費。
◎在餐廳給小費的金額
一般的情況下,午餐和晚餐所給的小費也有所區(qū)別。午餐要給就餐費用 10~15% 的小費,晚餐要給15~20% 的小費。但是如果就餐人數(shù)超過5位(在美國餐廳叫Party Over Five),則你必須付 18% 的小費。但你也不必擔心記不住這些,因為萬一你忘記了,服務員會特別提醒你。要是服務很好,或者餐廳較高級 (每人消費30美元以上)則要給 20% 的小費。
由于美國所銷售的東西都含稅,那么這個10%、15%或20%到底是以稅前還是稅后來計算呢?在美國習慣以稅前計算。比如在康涅狄格州的稅是6%,所以一個簡單的算法就是,如果你想給15%的小費,將稅乘以2,再多一點點;如果想給10%的小費,則將稅乘以2,再少一點點。這方面顧客自己拿注意,服務員一般也不會給顧客計較小費到底是不是準確。
還有一個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把部分現(xiàn)金(要有零錢)直接留在桌上,讓服務員自己拿,他們一直收小費的,該收多少比顧客熟悉得多。
如果沒有零錢,也可以通過刷卡給小費。方法是在賬單上自己簽上小費的數(shù)目和總和。比如吃了50美元,給7.5美元小費(如果你選擇給15%的小費),稅收6%,總共應該付61美元。這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50+7.5=57.5
57.5×0.06=3.45(四舍五入為3.5)
57.5+3.5=61
假如最后計算的總額是61.1、61.2……61.9美元,由于給小費一般不會用美分,所以只要不太吝嗇的顧客都會直接給服務員整數(shù)62美元。
他拿給你的簽賬單會是這樣:
Sub Total: 50 53.5
Tax: 0.06 Tip
—————— ——————
Total
——————
顧客自己在Tip那欄寫上7.50,Total 那欄寫61.00就可以了,不過最好把收據(jù)保存好直到離開餐廳,以防收據(jù)被竄改(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的事)。另外,記得在61.00的00上面劃一橫,表示小數(shù)點之后的數(shù)字都已無效,這樣就不會被人坑了。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餐館往往一桌只有一個服務員,一開始你點菜時是誰為你下菜單的,等下還需要什么服務就找他。不像在中國,看到服務員喊一聲“靚仔”、“靚女”即可,因為只給他小費,其他服務員并沒有責任為你服務。如果你隨便喊了一個服務員,他還是會去喊那個你給了小費的服務員過來為你服務。
◎在旅館給小費
在旅館給小費都是在早上出門前,在枕頭上放1美元紙鈔。如果是去住高級的旅館,則需要多給一些。如果有門房幫你提行李,也別忘記給小費,一般也是給1元紙鈔。因美國的勞動力很貴,一般的旅館沒有幫忙提行李的服務員,旅客只能自拎,所以這1美元小費也就可以節(jié)省了。
◎坐出租車給小費
給的士司機小費,一般給交通費的10%;如果你心情不錯,也可以付15%。另外,如果需要司機幫忙搬行李,則每件行李要多給1美元小費,注意是“每件行李”,不是所有行李。給的士司機小費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你可以跟司機說Keep the change(不用找零了),零錢作為小費;或是付完交通費后,額外拿紙鈔給他,并說聲“謝謝你,辛苦了”之類的客套話,不說就顯得像施舍一樣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出租車通常是打電話叫車的。只有在紐約市中心等少數(shù)地方像國內(nèi)這樣在路上可以隨便攔到出租車。在美國,不同出租車公司的電話不一樣,一般美國人都有自己比較心儀的出租車公司。打電話過去告知對方你的位置和目的地,然后公司就會派你所在位置附近的出租車去接你。另外有一種常見的交通工具叫Shuttle(類似于北京的機場快軌),往來于機場與市中心,遠距離出行的話,選擇Shuttle會比出租車經(jīng)濟得多。
◎在理發(fā)店給小費
理發(fā)之后一般付10~15%的小費。如果超過一人幫你服務,記得要分別付給他們一點小費,粗心不得。比如你進了理發(fā)店,幫你拿外套、拿起包的人要給1美元小費,幫你洗頭的人要再付1美元,最后為你剪發(fā)的理發(fā)師或設計師還要再付15%的小費。
◎節(jié)日如何給小費
中國人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美國人則是“每逢佳節(jié)倍感恩”。在過節(jié)時,要特別向平時一直為自己服務的保姆、清潔工、按摩師、健身教練等支付一定小費或贈送禮物,以肯定和感激他們一年來的辛勞。《小費指南》作者克瑞奇爾給出標準包括:
1.給照顧你的人以及個人護理師一個星期的薪水;
2.給健身教練和按摩師一次服務的費用;
3.給清潔工一天的工資;
4.給私人保姆一個星期到一個月的工資,另加一份小禮物;
5.給車庫管理員10~20美元;
6.給花匠20~40美元;
7.給報童10~20美元;
不過克瑞奇爾也特別提醒:對孩子的學校(或幼兒園)老師,并不適合直接給小費,那樣有冒犯和賄賂之嫌。但可以贈送禮物代替,比如按摩或臉部保養(yǎng)的禮物卡。
◎其他給小費的時機
在美國有些Night Club(類似中國的夜總會)的廁所里面會有一個人坐在洗手臺的旁邊,幫你送毛巾,開水龍頭等,他們也是靠小費賺取收入的,通常也是給1美元。還有一種專門表演 Table dancing(桌子舞)的場所,去這里別忘了多帶幾張1美元紙鈔。
如果你住在有門童和管理員的居民樓,在圣誕節(jié)和新年之際就是給小費的最好時機。有時候管理委員會會提前公布《小費金額參考》,沒有的話跟著鄰居的數(shù)額給就可以了。
如果是住在宿舍,有固定的清潔工和門房,也可以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送他們小禮物,以后有需要幫忙的話,他們會更加勤快一點。
給小費事雖小,卻是一門大學問,對社會也有大貢獻。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就曾經(jīng)說明了“給小費”的意義:消費者以合理的小費給予服務業(yè)者肯定,而服務員為了更多的小費而加強服務品質,這樣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提高整個社會的服務水平。所以,你對這家餐廳的服務不滿意,比如說你覺得飯菜難以下咽,服務員招待不周,則可以少給甚至拒給小費,讓服務員反思一下服務態(tài)度。不過,這種情況,還是相當少見。
在美國,給小費是隨時隨地的事,多帶幾張1美元紙鈔,總不會錯,這也難怪1美元是美國人最常用的一種紙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