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杰
土壤的性狀在露地條件下,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一般比較穩(wěn)定,變化較?。坏跍厥覘l件下,由于缺少酷暑嚴寒、雨淋、曝曬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加上栽培時間長、施肥多、澆水少、連作嚴重等一系列栽培特點的影響,土壤的性狀較易發(fā)生變化,一旦發(fā)生變化,對蔬菜的不良影響作用將是十分明顯的。通常,溫室連續(xù)栽種3—5年后,土壤的性狀就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其中變化較大、對蔬菜生長影響也較大的主要有土壤酸化和土壤鹽漬化。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產(chǎn)生的原因和預(yù)防措施主要是:
一、土壤酸化
1.土壤酸化產(chǎn)生的后果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的pH值明顯低于7,土壤呈酸性反應(yīng)。土壤酸化對蔬菜的影響很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土壤酸化直接破壞蔬菜根系的生理機能,導(dǎo)致根系死亡。
②土壤酸化會降低土壤中磷、鈣、鎂等元素的活性和有效性,間接降低作物對這些元素的吸收率,誘發(fā)作物發(fā)生缺素癥狀。
③土壤酸化能直接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使土壤肥料的分解、轉(zhuǎn)化緩慢,降低肥效,從而,很容易使作物發(fā)生脫肥。
2.土壤酸化產(chǎn)生的原因
引起土壤酸化的原因比較多,其中施肥不當是主要原因。由于蔬菜正常生長需要較多的氮元素,而土壤中的自然含氮量較低,因此氮肥的施肥量較多,不僅在底肥中大量施用高含氮有機肥(如雞糞、餅肥、油渣等),而且還施用較多的氮素化肥作底肥和追肥。高產(chǎn)溫室一般一茬黃瓜(冬春茬黃瓜)約需雞糞8方以上、磷酸二銨60kg、標準氮肥40kg。大量施入氮肥時,由于氮要被轉(zhuǎn)化為硝酸后才能被根吸收,因此,土壤中便會積累較多的硝酸,硝酸為強酸,不易被土壤固定,而溶入到土壤溶液中,露地栽培時,由于澆水量較大,再加上降雨等原因,土壤中的部分硝酸會隨水流失,所以,土壤中硝酸的含量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溫室栽培時,由于澆水少又缺少雨水等原因,土壤中的硝酸量容易積累過高,而使土壤的pH值明顯下降,導(dǎo)致土壤酸化。此外,過多地施用硫酸銨、綠化銨、硫酸鉀、綠化鉀等生理酸性肥也能導(dǎo)致土壤酸化。
3.預(yù)防土壤酸化的措施
①合理施肥:氮素化肥和高含氮有機肥的一次施肥量要適中,應(yīng)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施肥。
②施肥后要連續(xù)澆水,最好結(jié)合澆水進行合理施肥,降低酸的濃度。
③加強土壤管理,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
④對已經(jīng)發(fā)生酸化的土壤,因采取淹水洗酸法,或撒施生石灰中和的方法,提高土壤的pH值。
⑤對已經(jīng)發(fā)生酸化的土壤,不得再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二、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漬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產(chǎn)生土壤鹽害,土壤鹽害是指因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鹽的濃度過高而使蔬菜受害。
1.土壤鹽害對蔬菜的為害
當土壤鹽漬化程度過高發(fā)生土壤鹽害時,會使植株生長緩慢、分枝少;葉面積小、葉色加深,無光澤;容易落花落果。危害嚴重時,植株生長停止、生長點色暗、失去光澤,最后萎縮干枯;葉片色深、有蠟紙,葉緣干枯、卷曲,并從下向上逐漸干枯、脫落;落花落果;根系變褐色壞死。
2.土壤鹽害發(fā)生的原因
土壤鹽害多是由于施肥不當造成的,其中,氮肥用量過大,土壤中剩余的游離態(tài)氮素過多,是造成鹽害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大量施用硫酸鹽(如:硫酸銨、硫酸鉀等)和鹽酸鹽(如:綠化銨、綠化鉀等),也能增加土壤中游離的硫酸根和鹽酸根的濃度,發(fā)生鹽害。
3.土壤鹽害的預(yù)防措施
①定期檢查土壤中可溶性鹽的濃度:土壤含鹽量可采取稱重法測量,即取100g干土加500g水,充分攪拌均勻,靜置數(shù)小時后,把浸取液烘干稱重,稱出含鹽量。一般溫室內(nèi)每100g土中的適宜含鹽量為15mg—30mg;如果含鹽量偏高,表明有可能發(fā)生鹽害,要采取預(yù)防措施;如果含鹽量偏低,則說明施肥量不足,要及時追肥。
不同蔬菜的耐鹽力不同,就溫室蔬菜而言,茄子較耐鹽,番茄次之,黃瓜和菜豆較差。一般情況下,茄子在土壤含鹽量達到30mg左右時生長良好,番茄和黃瓜則在20mg左右生長良好。同一種蔬菜在不同的生育時期耐鹽能力也有所不同,苗期的耐鹽能力較弱,適宜的土壤含鹽量為15mg左右;成株期的耐鹽力較強,以20mg—30mg為宜。
②適量追肥:要根據(jù)蔬菜的種類、生育時期、肥料的種類、施肥時期、土壤中的可溶性鹽的含量、土壤類型等情況確定施肥量。
施肥前要先取樣測量土壤的有效鹽含量,并以此作為施肥依據(jù),確定施肥量。如果土壤中的含鹽量較高,要減少施肥量(尤其是氮肥),反之則增加施肥量。
根據(jù)肥料的種類確定施肥量。有機肥肥效緩慢,不易發(fā)生鹽害,可增加施用量。速效化肥的肥效快,施肥后能迅速提高土壤中鹽的濃度,施肥量要少。含硫和氯的化肥,施肥后土壤中殘留的鹽酸根和硫酸根較多不宜施肥過多。
根據(jù)施肥時期確定施肥量。高溫期肥料分解、轉(zhuǎn)化快,施肥量要少;低溫期肥效慢,要適當增加施肥量。
根據(jù)土壤種類確定施肥量。粘性土壤的吸鹽力強,不易發(fā)生鹽害,可加大施肥量;沙性土壤的吸肥力較弱,易發(fā)生鹽害,施肥量要減少,可少施多次。
根據(jù)蔬菜的種類確定施肥。耐鹽力強的蔬菜(如茄子、辣椒、西瓜等)的一次施肥量可適度加大,以減少施肥次數(shù);耐鹽力差的蔬菜(如黃瓜、菜豆、番茄等)則要采取“少量多次”施肥法施肥。
根據(jù)蔬菜的生育時期確定施肥量。蔬菜苗期的耐鹽力較弱,要減少施肥量;成株期根系的耐鹽力增強,可加大施肥量或縮短施肥期。
③淹水洗鹽:土壤中的含鹽量偏高時,要利用空閑時間引水淹田。也可每3年—4年夏閑一次,利用降雨洗鹽。
④換土:當溫室連續(xù)多年栽培后,土壤中的含鹽量較高,僅僅靠淹水等措施難以降低時,就要及時更換耕層熟土,把肥沃的田土搬入溫室,用于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