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翠蘭
[摘 要] 青農2號是山東省青豐種子有限公司育成的高產小麥新品種。本文主要介紹了青農2號的特征特性及其高產栽培技術,為該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青農2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青農2號(原青豐2號),系山東省青豐種子有限公司以魯麥14號/煙農15//矮桿麥雜交后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小麥新品種,2010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魯農審2010070號)。
一、主要特征特性
該品種半冬性,幼苗半直立。生育期238d,與濟麥19相當;株高77.8cm,葉片略窄,葉色深綠,莖稈蠟質多,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中等,熟相較好;畝最大分蘗95.9萬,有效穗42.0萬,分蘗成穗率43.9%;穗型紡錘,穗粒數36.7粒,千粒重41.1g,容重788.0g/升;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較飽滿,硬質??共⌒澡b定結果: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和白粉病,高感赤霉病和紋枯病。2009-2010年生產試驗統(tǒng)一取樣經農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含量10.7%、濕面筋32.0%、沉淀值32.8mL、吸水率59.4mL/100g、穩(wěn)定時間3.9min,面粉白度75.1。該品種群體自身調節(jié)能力強,群體發(fā)育動態(tài)結構合理,構成產量的三個因素比較協(xié)調,高產穩(wěn)產性好,適于高肥水地塊種植。
二、產量表現
在山東省小麥品種高肥組區(qū)域試驗中,2007-2008年平均畝產571.42kg,比對照品種濰麥8號增產5.18%,2008-2009年平均畝產562.42kg,比對照品種濟麥19增產5.97%;2009-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1.07kg,比對照品種濟麥22增產8.61%。2011年我市小麥高產創(chuàng)建在蓼蘭鎮(zhèn)馮戈莊村安排百畝青農2號示范方,平均畝產量656.2kg,2012年在蓼蘭鎮(zhèn)蒲家村百畝示范方中,平均畝產量達到676.6kg。
三、栽培技術要點
1.培肥地力,平衡施肥
青農2號高產潛力大,必須以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條件為基礎。要求土層深厚,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1.2%以上,全氮含量0.09%以上,堿解氮(N)80mg/kg以上,速效磷(P2O5)25mg/Kg,速效鉀(K2O)90mg/Kg以上。通過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培肥地力。推行玉米聯(lián)合收獲和秸稈還田,逐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耕層的有機質含量。在此基礎上,廣辟肥源,增施農家肥,一般畝施有機肥3000kg以上。同時平衡施用化肥。每畝總施肥量:純氮14-16kg、磷(P2O5)7.5-9kg、鉀(K2O)7.5-9kg,硫酸鋅1-2kg??偸┓柿恐?,50-60%的氮肥和50%的鉀肥留作春季追肥,其余全部肥料作底肥。
2.適期足墑播種,確保苗全苗壯
經多年試驗示范,青農2號在青島地區(qū)適宜的播種時間為10月5—15日,冬前活動積溫500℃-580℃。播種時墑情要足,土壤墑情不足時,一定要先造墑或播種后澆“蒙頭水”,適墑時及時耙透。播種深度3—5cm。
3.精量半精量播種,建立高產低耗的群體結構
在適期播種范圍內,要求基本苗10-15萬,冬前畝莖數60-80萬,年后最大群體控制在100萬左右,畝成穗45萬左右。為調節(jié)群體,防止群體過大,要盡量控制無效分蘗和過多的有效分蘗,促進個體發(fā)育健壯,根系發(fā)達,爭取穗大創(chuàng)高產。
4.適當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時間,并積極應用化控技術,防止倒伏
青農2號對肥水反應較為敏感,如果播量過大,春季肥水用的過早,往往會造成前期群體過大,個體旺長,基部節(jié)間拉長,增加倒伏危險。因此春季第一次肥水時間要推遲在拔節(jié)期或拔節(jié)后期進行。同時,為降低株高,增強其抗倒伏能力,對群體過大,存在倒伏危險的高產麥田,可推廣應用化控技術,在起身至拔節(jié)初期葉面噴灑壯豐安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并嚴格掌握用藥量和使用濃度,避免藥害。
5.小麥生長中后期要根據情況,及時澆好揚花水和灌漿水
灌漿期進行葉面噴肥2—3次,以促進籽粒飽滿,提高粒重,為了簡化操作,可與病蟲防治結合進行“一噴三防”。
6.搞好病蟲害防治
做好麥蚜、麥蜘蛛、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等預測預報,隨時注意病蟲害發(fā)生動態(tài)。若達到防治指標,要及早進行防治。要注意赤霉病的預防,穗期如遇連陰天氣,可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每畝用80%多菌靈超微粉50 g或80%多菌靈超微粉30 g加15%粉銹寧50 g,或40%多菌靈膠懸劑150mL,對水40 kg噴霧;也可選擇硫菌靈(托布津)及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適量進行防治。如果使用粉銹寧防治,則不能在盛花期噴藥,以避免影響小麥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