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根據傳統(tǒng)貿易順差和匯率理論,分別建立貿易順差名義匯率模型和貿易順差實際匯率模型,并將金融危機對我國貿易順差的影響引入模型。通過向量自回歸模型(VAR)和Johansen協(xié)整檢驗分別得出,貿易順差主要是由外國經濟增長造成的,人民幣匯率對貿易順差的彈性系數(shù)較小,影響較弱。最后提出斬斷人民幣升值預期、擴大內需和謹慎對待人民幣升值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貿易順差人民幣升值VAR模型
一、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已歷時5年有余。人民幣對美元季度平均匯率從8.1437跌至6.6577,升值22.32%,每季度平均升值1.02%。2005年第三季度我國實現(xiàn)對外貿易出口2035.2億美元,進口1755.8億美元,貿易順差280.2億美元。截止2010年底,我國出口4434.6億美元,進口3803.4億美元,凈出口631.2億美元。同一時期,出口增長117.9%,進口增長116.6%,凈出口增長125.9%;季度平均增長率為5.36%、5.3%、5.72%。人民幣升值并未解決我國貿易順差的擴大。因此,本文對人民幣緩慢升值與我國的貿易順差的關聯(lián)性進行實證研究,探討人民幣升值是否對貿易順差有影響,并分析貿易順差的形成機制,為制定貿易和匯率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二、模型構建與數(shù)據選取
本文以宏觀經濟學對貿易順差和實際匯率的定義為理論基礎。具體公式如下:
NX=X(Yf,R)-Q(Y,R)=NX(Y,Yf,R)
R=■
所以,NX=NX(Y,Yf,E,P,P*)
其中,NX為國際貿易順差;Yf為外國國民收入;Y為本國居民國民收入;R為實際匯率;P*為外國物價水平;P為本國物價水平??紤]到實際,本文選取中美貿易數(shù)據為代表進行研究。另外,考慮到2008年金融危機對我國外向型經濟的沖擊,特引入一個虛擬變量并以加法方法引入。借鑒高文娟(2009)的研究方法,分別構建實證模型如下:
Ln(NX)=?琢0+?琢1Ln(Y)+?琢2Ln(Yf)+?琢3Ln(E)+?琢4D1t+?著t (1)
Ln(NX)=?琢0+?琢1Ln(Y)+?琢2Ln(Yf)+?琢3Ln(R)+?琢4D1t+?著t (2)
其中,?琢i(i=0,1,2,3,4,5)分別為常數(shù)和對應的變量系數(shù),?著t為隨機誤差。NX為中美貿易凈出口,選取2005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底的季度數(shù)據為樣本①,并平減至2005年第三季度。由于出口具有季節(jié)性,又是凈出口的函數(shù),需要進行季節(jié)調整。本文采用Eviews6.0中CensusX-11程序中的加法模型對NX進行季節(jié)調整,調整后命名為NXSA。Yf,Y為美、中兩國2005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底的GDP季度數(shù)據,并分別平減到2005年第三季度。中國GDP數(shù)據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美國GDP數(shù)據來源于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E為名義匯率,R為實際匯率②,實際匯率依據上述定義折算而來,其中P*,P分別以美中兩國的CPI數(shù)據為代表,美國CPI數(shù)據來源于美國勞工部,中國CPI數(shù)據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中美兩國的CPI數(shù)據均為月度數(shù)據,經作者整理為季度數(shù)據,并以2005年第三季度為基期折算。D1t為虛擬變量,表示金融危機對凈出口的影響,以2008年第三季度為臨界點,2008年三季度以前全部取值為1,以后季度全部取值0。
三、實證分析
(一)ADF檢驗
為了考察上述序列的平穩(wěn)性,避免出現(xiàn)偽回歸問題。首先對上述5個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使用的檢驗方法是Eviews6.0程序中的ADF檢驗。檢驗結果顯示,Lnnx、Lny、Lnyf為非平穩(wěn)序列,但經一階差分后平穩(wěn);Lnr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wěn),其一階差分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wěn);Lne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wěn)。
(二)Johansen協(xié)整檢驗
本文應用Johansen提出的動態(tài)滯后分布模型估算模型中各解釋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以避免不同的向量作被解釋變量得到向量之間不同的協(xié)整關系的缺陷。檢驗結果顯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中美凈出口額、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中美GDP之間存在二階協(xié)整關系;同理,中美凈出口額、人民幣兌美元實際匯率、中美GDP之間也存在二階協(xié)整關系。
(三)協(xié)整估計方程
在變量具備了協(xié)整關系的基礎上,對名義匯率方程和實際匯率方程分別進行參數(shù)估計(如表1),得到協(xié)整估計方程。
由名義匯率方程和實際匯率方程可以看出,中美貿易順差與人民幣匯率(名義匯率、實際匯率)、中美兩國經濟增長之間是正相關關系;與金融危機是反相關關系:-0.125962<0,-0.190373<0,表明金融危機對我國貿易順差有負的沖擊,也說明我國對外依賴型經濟的缺陷。方程(3)表明,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對中美貿易順差的彈性為1.95,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對貿易順差的彈性系數(shù)分別為0.5和6.74,即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上漲1%,中美貿易順差增加1.95%;中美GDP分別增長1單位,中美貿易順差分別增長0.5和6.74單位。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1單位,貿易順差減少1.95單位,這種被動與傳統(tǒng)的金融理論相一致。我國經濟增長對貿易順差的彈性系數(shù)遠遠小于美國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shù),說明我國經濟增長對貿易順差的影響較弱。
方程(4)表明,人民幣兌美元實際匯率對貿易順差的彈性系數(shù)為1.97,略大于名義匯率彈性系數(shù),美國經濟增長對貿易順差的彈性系數(shù)仍然超過了我國經濟增長和人民幣實際匯率對貿易順差彈性系數(shù)之和。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危機對我國貿易順差有負面影響,但影響程度較弱,影響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因素是國外的經濟增長,而不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以及我國的經濟增長。
四、關于政策層面的戰(zhàn)略思考
2005年匯改以來,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升值現(xiàn)象并存。人民幣緩慢升值引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客觀存在,升值預期導致大量“熱錢”以貿易、僑匯、境外居民購買人民幣等形式流入。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和我國對外依賴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金融危機之后,全世界競相推出經濟刺激計劃,美國等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復蘇,竟將利率調低至0附近,而我國利率一直保持在2.5%左右,為了賺取無風險利率,“熱錢”以更大規(guī)模流入,境外居民排隊購買人民幣就是佐證。以上因素會繼續(xù)迫使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仍將與貿易順差并存。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斬斷人民幣升值預期
正是由于升值預期的客觀存在,才造成大量“熱錢”流入,“熱錢”流入可以賺取三份收益:國內外的利率差,人民幣升值收益和投資性收益。而“熱錢”大部分以虛增貿易的形式流入,實務上不易監(jiān)管,為了阻止“熱錢”流入,只有斬斷人民幣升值預期,使“熱錢”無利可圖,才能從根本上抑制賭人民幣升值的“熱錢”流入。
(二)擴大內需
金融危機對我國對外依賴型經濟的影響表明外部依賴型經濟的先天不足,尤其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大國。我國擁有13多億人口,改革開放后經濟又飛速增長,國內潛在市場巨大。而目前我國分配方面的不公平、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導致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兩極分化又導致內需動力不足:大部分財富掌握在富人手里,而富人偏好奢侈品消費,對一般商品的需求有限;窮人對一般商品有強烈的需求愿望,但形不成購買力。社會中產階級較少也加劇了內需不足。因此,擴大內需首先要解決好分配問題,擴大中產階級規(guī)模。
(三)謹慎對待人民幣升值
以上實證結果表明,中美貿易順差以及順差擴大的原因只要是美國經濟的增長,而不是人民幣匯率和我國經濟的增長。究其原因筆者認為,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美國居民生活方式和我國出口結構是主要原因。美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美國居民一直高消費、低儲蓄,而我國出口商品又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生產的非耐用消費品。因此,貿易順差的形成并不是人民幣被低估造成的,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的做法是值得懷疑的,我們應該根據我國的實際謹慎對待人民幣升值問題。
注釋
①數(shù)據來源于www.chinacustomsstat.com,并經作者整理。
②均為直接標價法下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名義匯率來源于Wind資訊。
參考文獻
[1]韓劍.對人民幣發(fā)起“戰(zhàn)爭”能拯救美國經濟嗎[J].經濟學家,2010,(8).
[2]張軍,李君君.基于中美貿易數(shù)據的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0,(2).
[3]崔丹.人民幣升值與中國國際貿易順差的相關性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16).
作者簡介:張曉東(1986-),男,河南鄭州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0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