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云騫
假如我告訴你,某位同學是個小發(fā)明家,發(fā)明了好多東西,物理成績也很牛,你的腦海里會呈現(xiàn)出什么樣子的形象呢?
比啤酒瓶瓶底還要厚的眼鏡鏡片兒?不修邊幅的外表?還是超高的IQ?
……
不一定。
“傘堅強”誕生
白凈的臉龐,清爽的裝束,禮貌的談吐。16歲的女生余修銘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個好學生、乖乖女。尤其,這位同學沒事兒還老愛笑,就愈發(fā)顯得容易親近。
在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不管哪個年級的,好像基本都聽說過她。“哦,那個發(fā)明家啊?我聽說過的,是個女生!”“她去年不是發(fā)明了一把很牛的雨傘么?據(jù)說能抵抗十級大風?!薄?/p>
在余修銘家,記者終于見到了這把傳說中的“新型防翻折仿生傘”。
粗一看,就是一把漂亮的、很適合女孩子用的傘,但是仔細打量,其中的奧妙,就一覽無余了:傘面被設計成了上下兩層,上層為魚鱗狀,可以有效地遮擋雨水和陽光;下層的傘布均勻地布滿小圓孔。
“我們知道一般雨傘之所以遇風翻折是因為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遇到風時,傘上面的氣壓小于傘下面的氣壓,壓強差就會使傘容易翻折。根據(jù)所學的物理知識,只有在傘面開孔,才能使傘內(nèi)外壓強趨于平衡……”
看似簡單、輕松的創(chuàng)意,卻讓余修銘收獲了意料之喜。2011年,“傘堅強”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工程學一等獎,她也得到了江蘇省“青少年發(fā)明家”的稱號,今年5月,她跟著由幾十名國內(nèi)青少年發(fā)明家所組成的代表團,跨越太平洋,參加了在美國匹茲堡舉辦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
這個從小低調慣了的南京女生,就此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玩一玩,試一試
其實,這并不是余修銘的第一個發(fā)明。早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對小發(fā)明產(chǎn)生了興趣。說起來,很多同學可能不信,在媽媽的眼里,那會兒的余修銘還是個 “不怎么伶俐”的女孩子。
“反應比較慢,不敏感,表達能力也不算很好……”余媽媽笑瞇瞇地列舉著女兒小時候的“缺陷”,“不過我倒沒有想到,她能一直把小發(fā)明這件事堅持下來?!?/p>
余修銘的第一個作品,是一個設計精巧的牛奶箱,“不管是送奶的,還是取奶的,都很方便,也很安全?!边@個“方便安全牛奶箱”得到了省里比賽的三等獎,這讓小修銘很受鼓舞。
“可以向四面八方送風的電風扇”,“能夠輕松換上去的電瓶車備胎”,“旋轉鞋架”,“傾斜式書架”……堆放在余修銘房間里的這一摞小發(fā)明,從一個側面記錄著這個認真的南京女孩的成長。
“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好有成就感的過程。而且,一想到自己的創(chuàng)意將來有可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器具,就更覺得有價值了,也更能激勵自己堅持下去?!?/p>
每年夏天,是小余專心搞發(fā)明的時間。相對空閑的日程,給了這個好奇心很重的女生以充裕的時間就某一個關心已久的問題,做一些比較深入、具體的“科研”工作:查閱資料,請教老師,設計圖紙,動手制作。
當然,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 “有的想了幾年也沒法解決,有的則是條件不成熟?!庇嘈捭懙膵寢屩两袢詫υ?jīng)的那個已經(jīng)有了初步方案、卻最終沒能轉化為現(xiàn)實的電瓶車充電裝置耿耿于懷,“就差了一點啊……”
就這么涂涂畫畫、敲敲打打的,幾年下來,余修銘也拿了好幾個南京市甚至是江蘇省的獎。當然,有些時候也會有一些小小的郁悶?!坝幸魂囎樱傆X自己設計的東西太簡單了,沒啥科技含量,復雜的東西缺少相關的知識和制作能力,也很難完成,就覺得蠻失落的……” 而這個時候,善解人意的媽媽總會這樣開導她:“不去想這些自己沒法完成的,就玩一玩,試一試,也很好?!?/p>
余修銘覺得這話很有道理。
沒長大大女“科學家”
文靜、愛笑,素面朝天,永遠的小馬尾辮子。在同學和老師眼里,余修銘一直是這么一副干干凈凈的乖學生模樣。
“不管我給她買什么衣服,她都覺得好。她也很少跟同學們出去逛街啊、K歌啊……”這本來倒是挺讓人省心的事情,不過,媽媽卻有隱隱的擔心,女兒的心智是不是太過幼稚了?
確實,在很多事情上,余修銘跟周圍的女孩子們都不太一樣。不聽流行歌、不追韓劇、不玩游戲,也很少寫那些心思糾結的文章,一般這個年紀的女孩都會出現(xiàn)的一些情緒的波動,在余修銘身上更是難見蹤影。而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去計較的心態(tài),更讓媽媽覺得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擔心……“都高二了,難道還沒長大么?”
不管怎么說,余修銘媽媽對女兒還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她竭盡所能,希望幫助女兒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她曾鼓勵很有審美眼光的余修銘發(fā)展一下藝術特長,鋼琴啊、繪畫啊,余修銘都接觸過,可是,相比較來說,能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的,好像還真是只有小發(fā)明這件事。
其實每一年,余修銘真正用來弄發(fā)明制作的時間并不算多,可只要坐下來,沉到那個由各種問題、靈感……編織而成的精彩的思維世界里時,她仿佛就能感受到由衷的自在和愉悅。這個從小就很用功的、也能吃苦的女生,難道天生就是塊“搞科研”的料?
“我知道她有這個想法,只是,現(xiàn)在畢竟才是高二,未來怎樣誰也說不好……”余媽媽告訴我,“只希望她能盡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
總之,小發(fā)明這條路上逐年的收獲與積累,讓余修銘對于理科和科學,多了幾分發(fā)自內(nèi)心的憧憬和信仰。
“先努力進個好大學,然后,‘妄想自己能有真正的發(fā)明吧?!边@個16歲的理科女生認認真真地告訴我,然后,又一次露出了標志性的可愛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