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啊咪
陸游《劍南詩稿》詩近萬首,一一觀覽,可以發(fā)現(xiàn),在他人生的四季中,詩人唯獨對冬季的描寫,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角度均不及其他三季豐富,某種程度上,這顯現(xiàn)出詩人對冬季的不“耐煩”,但他這種對于歲末的憂傷感懷也集中體現(xiàn)出他在暮冬這一片獨特心理時空的情感表達。
于空乏的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依托心事的對象,是古代文人浸染心事的一種手段。陸游在乾道三年,寫下《夜聞松聲有感》。其中就有兩句“回頭己失廬山云,卻上吳城觀落日?!惫怅幜鬓D(zhuǎn),得失自然,怎么也改變不了詩人的雅性生活的方式,登城樓、觀日落,一氣呵成,正是詩人反觀自己的幽居生活,對己怡然狀態(tài)的訴說。聞松觀落日,聽雨賞佳雪,是詩人最尋常不過的生活方式。
陸游在暮冬時節(jié)最常度過的一個生活片斷就是“乘舟晚歸”。在《劍南詩稿》近萬首詩的容量中,“暮舟”的鏡頭十分常見。
錢鐘聲評價陸游:“他的作品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悲憤,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閑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當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p>
陸游筆下的暮冬往往不會主動透露過多冷、寒的氣氛,詩人更注重的是對昏黃日光的暖色渲染。
淳熙十年五月,詩人連做兩首暮歸詩,其中夏日浪漫溫和的氣息溢滿詩人筆尖:
湖水綠可愛,弄橈沖夕霏。林昏漁火壯,山轉(zhuǎn)寺鐘微。老嘆世情惡,窮知心事違。回頭語孤鶴,伴我莫先飛。(《暮歸舟中其二》)
夕陽與遠山,殘霞與澗谷完美結(jié)合,組成一幅燦爛的初夏夕陽彩圖。夏日暮歸,一切的景都與暢快的心相契合。在對冬的描繪中,冬暮之景也擁有成這樣的絢爛之姿。如:
詩人寫于慶元二年冬的一組詩《舍北搖落景物殊佳偶作》(其三):“小聚鷗沙北,橫林蟹舍東。船頭眠醉叟,牛背立村童。日落云全碧,霜余葉半紅。窮鱗與倦翼,終勝在池籠?!蹦憾纳逝c暮夏一樣有璀璨的殷紅,背景是一片鷗鳥叫喧的沙灘,沙灘與林地相鄰,林地又延伸到了詩人住處。這樣一幅人居的圖畫已經(jīng)擺脫了四季的自然環(huán)境影響,僅僅因為有夕陽幻彩的光輝籠罩,所以一切都成了安寧的令人默然陶醉。
淳熙十一年,詩人時年六十,正居山陰,恬淡的生活令他的詩作,即便在暮冬時節(jié)但也愈顯活潑歡樂,
如下一首:青山千載老英雄,濁酒三杯失厄窮。訪古頹垣荒塹里,覓交屠狗賣漿中。平堤漸放春蕪綠,細浪遙翻夕照紅。已把殘年付天地,騎牛吹笛伴村童。(《野飲》)
青山、濁酒、舊垣、頹墻,詩人以如此一副破敗不堪的衰壞之景起興而詩,表達的卻是“已把殘年付天地,騎牛吹笛伴村童?!钡膼芤?。是什么樣的發(fā)現(xiàn)令詩人有如此大的情感轉(zhuǎn)折?“平堤漸放春蕪綠,細浪遙翻夕照紅?!贝司按饲?,誰還會將之與雪飛滿天的臘月天系在一處?詩人以自己獨特巧思,以及細膩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寒歲暮冬。
詩人面對夕陽,如何能不登高而望呢?如下:
夜郎城裹嘆途窮,賴有西樓著此翁。溪鳥孤飛寒靄外,野人參語夕陽中。蒼天可恃何曾老,白發(fā)緣愁卻未公。俗態(tài)十年看爛熟,不如留眼送歸鴻。《西樓夕望》
淳熙元年,詩人年過半百,于榮州十一月寫下這首基調(diào)清淡的人生喟嘆。夕陽是值得參悟的神奇對象。
又如:
暮色蒼蒼日初落,寒聲策策風正作。湖邊倚杖堤上行,病起聊試游山腳。平生出門輕萬里,老去謝客專一壑?!钓氏s冕俱掃空,雨笠香新織青篛。(《日晚散步湖上遇小雨》)淳熙十一年,詩人在山陰又度過了一個寒冬,詩人趁著這美妙的暮色,不顧冬季的寒涼,日落而出,卻感到滿心歡沁。
黃昏意象在陸游的詩歌中既是背景又是引起暇思的媒介,總能為其生少增添柔情暖意。但是無論詩人如何能想像暮冬時節(jié)的溫馨也不可能掩飾其寒冷的自然特點。但在陸游的詩歌中,他絕對不會主動去辨識暮冬與暮春的區(qū)別,靜秋涼冬、晴雪意春,這些自然物候與人的感應行于詩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形成蔚為大觀的文學世界,也顯露出詩人對春的期許。
如下兩首:
今年歲暮無風雪,塵土肺肝生客熱。經(jīng)旬止酒臥空齋,吳蟹秦酥不容設。日憂疾疫被齊民,更畏螟蝗殘宿麥。濃霜薄霰不可得,太息何時見三白!老夫壯氣橫九州,坐想提兵西海頭,萬騎吹笳行雪野,玉花亂點黑貂裘。(《冬暖》)
吳中寒氣薄,歲暮亦和風。移樹來村北,尋僧渡港東。露葵收半綠,霜稻杵微紅。一飽無余念,吾生正不窮。(《歲暮》)
詩人在暮冬詩歌中反復強調(diào)的是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人生態(tài)度。
在整個《劍南詩稿》中詩人以“歲暮”為題的不下20首,但多數(shù)是感懷、哀悼的傳統(tǒng)題材。而在這一年,傷懷之作最多??赡苓@才是一位年邁老人在病痛折磨下最真實的一面,同時,他直面人生苦難的形象也躍然紙上。如下一首:
曉角昏鐘為底忙?豈容老子更禁當。乘除富貴惟身健,補貼光陰有夜長。臨水小軒初見月,滿庭殘葉不禁霜。巴江尺素合時到,剩著新詩寄斷腸?。ā抖骸罚?/p>
陸游以獨物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寒冬暮色中的溫情與歡樂氣氛,并以意象的疊加層層皴染冬季在暮色中的安祥與淡然的情境。這與宋一朝的社會風神有關(guān),同時他又是一個在在歲暮之中,時時處于與時光的備戰(zhàn)狀態(tài)的獨特的文人。
參考文獻:
[1]瞿明剛.論中國文學的暮愁主題[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3.
[2]傅道彬.晚唐鐘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福建師大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