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巖
高玉寶這個名字,在中老年人中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高玉寶》和根據(jù)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半夜雞叫》影響了幾代人,曾受到毛主席、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稱贊和接見。
身為名人,高玉寶一點(diǎn)兒名人架子也沒有。尤其在鄰居們的眼里,他就是一位豁達(dá)開朗、樂于助人的普通人。高玉寶有一個“百寶箱”,里面裝滿了釘子、螺絲、彎頭、鉗子、扳手、鋸等各種零配件和工具,平日里只要發(fā)現(xiàn)鄰居家有什么需要修理的東西,他就會主動幫忙,特別是當(dāng)鄰居家什么東西突然壞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零件和工具時,一聲招呼,他打開“百寶箱”,十有八九都能找到。高玉寶的“百寶箱”,從他50年代居住在北京東四船板胡同開始就一直跟著他;如今,“高玉寶大哥”變成了“高玉寶爺爺”,“百寶箱”依然還在使用。
或許跟參軍前學(xué)過一年多木匠手藝有關(guān)系,高玉寶有一手絕活磨刀。這個手藝從50年代開始就成了他平常為鄰居們服務(wù)的特殊項目。特別是他離休后,一有時間他就會跨坐在一條長凳上,用自己置辦的砂輪等工具,笑盈盈地幫鄰居們磨菜刀,天暖和在家門口磨,天冷了就在自己屋里磨,一磨就是小半天兒。如果遇到逢年過節(jié)的前夕,他會更忙,二三十個鄰居把菜刀送來請他磨是常有的事,常常把自家的活兒都耽誤了。一次,鄰居一位老大娘拿著一把刀把兒壞了的菜刀來找高玉寶,高玉寶接過菜刀看了看說:“老嫂子,您這把菜刀可有年頭了!”“可不是,這還是我結(jié)婚時買的,一直不舍得扔,鈍了,您給好好磨磨!”高玉寶看得出,老大娘非常珍惜這把刀,于是磨完后馬上找來一塊木料,仔仔細(xì)細(xì)地給大娘做了一個刀把兒。當(dāng)大娘來取刀時,見高玉寶不僅把刀面磨得锃亮,還給安了個新刀把兒,甭提多高興了,一個勁兒地向高玉寶道謝。高玉寶趕忙指著她手中的刀笑呵呵地說:“老嫂子,你可別晃著它謝我啊!”說完兩個人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一天,高玉寶又在自家樓前的花壇旁為鄰居們磨刀,一戶新搬來的鄰居以為他是走街串巷磨刀的小手藝人,拿著兩把菜刀來到他跟前,沖著正在低頭磨刀的高玉寶問:“喂,老爺子,磨一把刀多少錢?”“不收錢”,高玉寶抬起頭來回答。“不收錢?”新鄰居看著高玉寶上下打量著,露出奇怪的神情,突然他覺得眼前這位笑瞇瞇的老爺子非常面熟:“您是……”正在他拍著腦門極力回想時,坐在高玉寶旁邊的一位老鄰居說:“他是高玉寶!”“啊!您就是寫《半夜雞叫》的高玉寶呀!”新鄰居驚詫不已。
那沙沙的磨刀聲,宛如悅耳的音樂,唱出了這位85歲的老革命不計名利,甘于奉獻(xiàn)的心聲。
(青編: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