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一)
2012年3月9日,天還沒亮的時候,玉樹就下起了大雪。我們在西寧一直與玉樹保持熱線聯(lián)系,隨時打探那里的天氣。大家都巴望雪早一點停。
我們定于這天早上從西寧飛玉樹,早早到機場一直等到下午。聽說雪停了,可等來的卻還是飛機在玉樹無法降落的消息。那場雪著實大了些,機場的雪到晚上也清不凈,只好再等一天了。
3月10日上午,忐忑中我們終于等來飛機可以起飛的消息,盡管比約定時間推遲了一個多小時。
這次到玉樹,是中華慈善總會的代表和青海省領導、省有關方面負責人參加“玉樹地震災后重建16所學校開學入住儀式”。這是人們一直期待的好事、喜事。
一小時后,飛機開始下降,從飛機窗口看到蔚為壯觀的連綿雪山。飛機在山谷中降落時遇到強大氣流,顛簸得十分劇烈,但總算平安落地了。
玉樹縣民政局一位副局長開車來接我們,直奔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坝駱錇暮笾亟▽W校春季開學入住儀式”將在那里舉行。
玉樹此時已經(jīng)是艷陽高照了。大約是離太陽近的緣故,海拔在四五千米的玉樹,太陽顯得格外明亮。太陽直射的道路上積雪有些已經(jīng)融化了,比起上一次來玉樹,這里的道路好走了許多,可依舊有不少濕滑泥濘的路段。
沿路上,我們在行駛的汽車上,先是看到雪地上的牦牛。在成群牦牛的踐踏下,雪地下有返青跡象的枯草已經(jīng)大片地顯露出來;
很快,又看到大山腳下那一排排紅頂黃墻的災民新房。上一次來玉樹時,這些新房還沒有完全建好。我透過望遠鏡頭仔細看,房子不但完全建好了,道路和公共設施也建好了。我看到汽車在那里行駛,還看到祝賀一個超市開業(yè)的大標語。災民已經(jīng)在那里幸福地生活了;
忽然,我看到雪地上一排有著一面玻璃幕墻的橘紅色建筑。青海省慈善總會秘書長鄭玉斌高興地說:“那是我們慈善組織捐建的敬老院,已經(jīng)有孤寡老人入住了!”。在玉樹的第二天,我們走進那個敬老院。敬老院有著一個占地起碼一畝的院落,玻璃幕墻里是一個滿是陽光的長廊。老人們的房間也很亮堂,整潔。我看見3位藏族老婦人在她們舒適的房間休息、聊天。她們的房間里不但有舒適的床鋪、嶄新的暖和被褥,必要的桌椅和一些常備的小食品,還有唐卡、轉經(jīng)筒等藏傳佛教用品;我們之間語言不通,但彼此之間的微笑讓我們無障礙地交流。她們發(fā)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各民族的好心人。我們離開時,她們還一再讓我們轉達對慈善人的感恩和問候。
敬老院前面不遠處有幾排新建的白色房子,那是寺院的僧房。玉樹4·14地震中寺廟大多被震毀了,寺廟都在重建中,僧房已經(jīng)建好了。那里,僧人已經(jīng)進進出出了;
一路上,我們不斷看到一處處正在施工的重建工地,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建者和當?shù)夭刈寮夹g工人正緊張地忙碌著,隨處可見的大型機械不停地運轉;
又經(jīng)過那繁華、雜亂的街邊帳篷板房市場了。因為剛下過雪,沒有像以往那樣塵土飛揚。忽然,我們意外地發(fā)現(xiàn)市場內一排白色板房房頂上方居然樹立著艷麗的“天上人間ktv”的大字招牌;
我們特別注意到那些依舊存在的災民帳篷,那一大片在新建筑不遠處的帳篷都已經(jīng)很破舊了,災民依舊在那里生活著。
……
(二)
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豁然出現(xiàn)在眼前。好漂亮、好壯觀的一所學校啊!我想,在玉樹的歷史中,無疑是第一次有這樣大的規(guī)模、這樣優(yōu)質的建筑質量、這樣漂亮的外形、這樣裝備了先進、齊全教育教學設備的學校。
學校的操場上,身著艷麗的藏族服裝和嶄新校服的同學們在國歌聲中向國旗行隊禮。他們紅潤的臉頰和晶亮的眼睛中無不溢滿朝陽般靚麗、春風般生動的笑容。
學校的大禮堂里,青海省、玉樹州、縣的領導和師生代表、捐贈者、援建者的代表濟濟一堂,舉行玉樹災后重建開學入學儀式,領導和師生代表先后講話;身著漂亮玉樹藏裝的同學表演了情感豐富、真摯、感人至深的文藝節(jié)目。
人們不會忘記4·14地震后,這里經(jīng)歷的一切。震后最艱難的日子里,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都十分惦記這里的中小學生。震后37天,玉樹的學校就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全面復課了。這期間,天南地北的省內外城市、地區(qū)及時伸出援手,接納8605名從震區(qū)轉移出來的中學生到他們那里舒適安穩(wěn)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在艱苦、緊張、穩(wěn)健、細致的災后重建中,玉樹始終堅持“民生優(yōu)先、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優(yōu)先”的原則,率先啟動實施學?;謴椭亟?,按照“把校園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放心設施”的要求,已經(jīng)圓滿完成了16所新學校的重建任務。我們看到,還有3所學校也已經(jīng)基本建成。另外24所災后重建的中小學和18所幼兒園都正在緊張的建設中。
我們看到了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的同學們,也看到了背著書包高高興興上學、下學的孩子們。3月10日這一天,有包括3242名異地安置返鄉(xiāng)學生在內的47957名學生走進美麗的新校園。
我們注意到,第一民族中學操場的門楣上有一行用藏、漢兩種文字書寫著這樣一句話:“學會感恩,把愛傳遞,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溢滿愛的芬芳”。這分外醒目的大字,充分表達了玉樹中小學生的心情和愿望。置身在美麗的新校園,好多同學都說:“眼前的一切像是夢幻中出現(xiàn)的:高大、壯觀的教學樓、綜合樓;有著塑膠跑道、籃球框、乒乓球臺的操場和校園里引人駐足的雕塑;窗明幾凈的教室和高科技的電子教學設備……這一切,使我們感到無比幸福和溫暖。我們感謝所有為我們付出了愛的人,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和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回報我們偉大的祖國。”
過去,我曾看到并記錄過玉樹同學在板房里讀書學習的情景,這一次我又用心和相機為他們在新校園讀書學習的一個個美好瞬間定格。
在玉樹孤兒學校的新校園里,那些曾經(jīng)在板房教室里和籃球框下、食堂外墻邊讀書學習的孩子們,又看到背著相機的我,紛紛跑到我跟前,爭先恐后地讓我給他們留影。他們笑著,擺出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
我在不斷摁動相機快門的時候就想:應該讓全國各地的慈善捐贈者盡快看到、了解這里的一切。
(三)
3月10日,16所舉行了入學儀式的新學校中,有2所是我們慈善系統(tǒng)援建的。我們和青海省慈善總會的同志,在參加了省里統(tǒng)一組織的活動后,特別考察了這兩所學校和一所已經(jīng)基本竣工的幼兒園,看望了在那里上課的同學們,親身體驗了災后重建的實際成果。我們還和玉樹州社會捐贈資金管理中心負責人交流,深入了解慈善資金在災后重建中的使用情況。
在玉樹考察的時候,越野汽車是由青海省慈善總會的年輕工作人員劉長亮駕駛的??吹贸鰜?,他們對玉樹災區(qū)的一切情況都十分熟悉。這次來玉樹之前,青海省慈善總會曾多次派工作組來玉樹,在非常艱苦的環(huán)境里,考察慈善捐助資金在這里撥付、使用的情況,考察災后重建項目施工進度,記下每一個項目的開工時間及竣工期。
經(jīng)過與中華慈善總會多次研究、協(xié)商,青海省慈善總會根據(jù)全國各地慈善捐贈者的意愿和玉樹災后重建的實際需要,把全國慈善組織募集的24.9億多元款項對接到玉樹136個災后重建項目。其中,城鄉(xiāng)居民住房項目10項,安排善款13億2千萬;公共服務設施52項,安排善款7億4千萬。公共設施項目包括教育、衛(wèi)生、文化、體育等方面的災后重建,其中重建學校、幼兒園13個;和諧家園項目74項,安排善款3.7億元。和諧家園項目包括社會福利院、敬老院、老人活動中心、流浪人員救助中心等設施的災后重建。
這么多項目,要確保每一個項目都對接好,確保慈善資金使用好,還要實地考察每一個項目的完成情況,確實不是一件容易、輕松的事情。
慈善會在玉樹的辦公、生活條件比起一年前基本沒有改善。依舊還是住板房,只是比起上一次來玉樹住的板房又舊了一些。每餐飯依舊還是民政局、慈善會的同志做的;白天、黑夜大小便依舊還要走好遠的路,廁所已經(jīng)不是席棚搭的了,換成了擋得住雨雪擋不住冷風的板房。不必再蹲在樹棍兒上,擔心會掉下去了。出行的路比以前好走多了,但高原反應很難避免,特別是工作緊張的時候。玉樹的海拔比西寧高出兩千多米,青海省慈善會的同志常年生活在西寧,他們在玉樹同樣會感到不舒服。但他們從來沒有一點怨言,而且總是忘我地工作著。在玉樹的百姓和干部看來,他們儼然已經(jīng)是玉樹人了。
這次到玉樹,我們還深入到帳篷區(qū)的災民中。一位剛剛從破舊的棉帳篷出來的藏族大嫂告訴我,那個帳篷里住了她們家和親戚家的8口人。我問她是不是太擠了,不方便。她說不擠,挺好的。她沒有一點抱怨,還說了感激政府和社會好心人士對她們的臨時安置和照顧的話。她們都知道自己新房的建設情況,新房可以入住后,她們每戶可以分到80平方米的住房。地震前,普通百姓的住房一般都比較小比較差,能分到這么大的新房,她們都非常滿意,很知足、感恩。但地震前家境富裕、住房面積很大的住戶就有些意見了。
我們和這里的住戶交流,他們眼下最關心的是孩子們的上學問題。他們說,孩子們上學的路都比較遠,學校統(tǒng)一配發(fā)的校車少,擠不上去。他們每月給每個上學的孩子花200元,租私人的面包車,但玉樹現(xiàn)在的路況不好,大車也多,所以非常擔心孩子們的安全。
我們聽著,還沒想好怎樣幫他們把這個問題反映給有關部門,不知他們的要求能否很快得到解決……
離開那里時,兩個可愛的小姑娘跑來讓我給她倆照相。我用相機定格她們微笑著的美麗面容,真希望著她倆能盡快看到這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