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雷
一、用童心教育孩子,收獲孩子的笑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我國明代遵法反儒的杰出代表李贄,提出了“童心說”。青少年宮教師要有一顆童心,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在年齡上與學生產(chǎn)生距離,但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
教師如果摘掉成人的有色眼鏡,拂去心靈的塵埃,那么以童心感受到的世界是至善至美的,這樣才能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老師和孩子在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中,心靈碰撞,志氣蕩漾,意氣風發(fā),有了這樣的心境,什么樣的孩子能不成功?
當我們的教育有了童心視角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堆冷冰冰的容器,而是一群活生生的精靈,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中他們不僅應該收獲知識,更重要的應該收獲能力、收獲學習的方法、收獲健康向上的情感與態(tài)度。而我們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協(xié)助他們完成這些任務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
青少年宮教師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保持一顆童心,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這不但是青少年宮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而且是教師對學生產(chǎn)生真誠情感的心理基礎——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甚至應該把童心視為師愛之源。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在年齡上與學生拉開距離,雖然我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同樣的課程,但我們應努力保持一顆童心,因為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二、用細心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做他們心靈的“港灣”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融合,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智慧與智慧的碰撞,生命與生命的互動。教育需要無痕。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如果你的教育讓被教育者感到你是在教育他,這說明你的教育已經(jīng)失敗了。令人沉醉的,自然而然的教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學生在享受中感受教育。
來少年宮上課的是各個學校的學生,少年宮的老師不是他們的班主任,也不是他們本校的教師,學生在課堂上有時東張西望,有時不遵守紀律,可以理解。只要我們老師用充滿愛意的目光看他一眼,她立刻會集中精力,認真聽講;學生上課開小差,老師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意味深長地說一句:“老師相信,你不是壞孩子?!彼膬?nèi)心會有所觸動,有所感激。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一天清晨,班主任走進教室,滿地紙屑,大家安靜極了,似乎都在等待老師大發(fā)雷霆,可是班主任拿起笤帚掃起來,接著同學們也都自動自覺地加入到清掃的隊伍中,從此以后大家總是能主動維持教室清潔。就是這樣以身示教,沒有責備,沒有命令,但卻讓學生受到最無聲、最有效、最人文的教育。少年宮的教師用自己的細心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做他們心靈的“港灣”,雖然在少年宮學習的時間有限,但要讓這短暫的生活在生命中留下永生難忘的記憶。
三、用愛心架起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老一輩教育家夏丐尊曾說過:“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對于青少年宮的教師來說,愛尤其重要。
愛是你微笑的臉。記得問一個學生愿不愿意上少年宮的課時,學生回答:“愿意。因為這里的老師滿臉都洋溢著微笑。”可見,學生是多么渴望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在課堂上,學生見到老師微笑,心情會放松,會激發(fā)起活躍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微笑是一種充滿愛與溫情的關懷,它能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覺得老師和藹可親,自然而然就愿意與老師接近,老師也就更容易找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佳契機。試想,一個天天冷冰冰、一臉階級斗爭的老師,哪一個學生敢與她交流。
愛是老師由衷的愛撫、充滿愛意的目光、意味深長的一笑,它都會在學生心中蕩起層層漣漪,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總之,“童心”、“愛心”、“細心”是青少年宮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在此基礎上,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青少年宮藝術教師,還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廣博的邊沿學科知識和社會生活各種常識、幽默詼諧的睿智等等。相信,所有青少年宮的藝術教師都能成為永遠發(fā)光的“恒星”,而不像“流星”一般曇花一現(xiàn)。因為只有如此,我們的青少年宮才會駕馭完美,再創(chuàng)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