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麗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民“拋家棄子”,大量涌入城市。他們常年在外,甚至多年不回家。據(jù)調查,這些“留守兒童”絕大部分都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還有些是寄養(yǎng)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這些監(jiān)護人大多數(shù)年老體衰又都是文盲,既無法輔導孩子學習,又重“養(yǎng)”不重“教”,每天只保證他們吃飽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則相應地交給了學校老師。在這些“留守兒童”中,曾流傳著這樣一首童謠:“世上只有媽媽壞,生了孩子她不帶,跟著爺爺奶奶吃咸菜,根本沒有父母愛,爺爺奶奶說得好,成績不好我不怪,千萬不要去學壞……”部分“留守兒童”在家中不聽話,經(jīng)常有抵觸情緒,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校學習十分吃力,學習興趣不高,不想學、不愿學,學習成績普遍偏低;在人際交往方面,很難與周圍同學和睦相處,且性格上呈現(xiàn)兩個極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內向,不愿與其他同學來往;一部分性格剛烈,脾氣暴躁,刁蠻任性,喜歡惹是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總之,“留守兒童”與普通兒童相比,在過失、說謊、攻擊和破壞行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這些問題在部分“留守兒童”身上還表現(xiàn)得相當嚴重,如果不解決和處理好這些問題,則勢必造成兒童的發(fā)展受阻,學校的教育質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種社會問題。因此,研究和解決“留守兒童”身上出現(xiàn)的這些心理問題已迫在眉睫,必須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我國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
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流向是由鄉(xiāng)村向城市流動。與此相對應,留守兒童也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qū)。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高達86.5%,農村留守兒童占絕大多數(shù)。按照全國3億6千萬兒童計算,每18個孩子就有1人沒能與父母共同生活。
二、留守兒童產(chǎn)生的心理挫折及排解方法
1.自然情境中產(chǎn)生的挫折
在留守兒童日常生活的過程中,自然會遇到的困難情境,家長有意識地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教會孩子解決困難的方法,形成好的習慣,體會成功。此外,還可放手讓孩子做些生活里力所能及的事:簡單的家務勞動,自己吃飯、穿衣、洗手、疊被子等。那些自理能力強的孩子以后進入學校的適應能力往往更好。
2.人為創(chuàng)造的挫折機會
(1)創(chuàng)造留守兒童喜歡的機會,重視游戲和早期閱讀。游戲法就是通過游戲的方式,讓留守兒童在游戲中經(jīng)歷挫折,并戰(zhàn)勝困難的一種方法。它是留守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活動。父母帶兒童做游戲時,就可根據(jù)兒童的特點有意識地在游戲中給兒童出些難題,或與兒童玩競賽游戲時可人為控制游戲的輸贏順序,讓兒童先輸后贏或先贏后輸再贏等以便在游戲中學會面對挫折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或把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挫折巧妙編成有趣的游戲,兒童們在游戲中體驗面對挫折情境時該怎樣想辦法解決當前遇到的挫折的過程,以此培養(yǎng)意志力,形成有利于問題解決的思維習慣,體驗取得成功的幸福。留守兒童勇敢地完成游戲的過程,亦是在快樂中克服困難的過程。尤其是獨立性與依賴性矛盾較突出的兒童,無論什么事總喜歡自己來,但往往又做不好,這時家長應用耐心多鼓勵,可通過游戲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有些兒童不愿意穿衣服,家長可通過邊幫兒童穿衣邊念生動形象的兒歌“捉領子,蓋頂子,小老鼠,找洞子,東鉆鉆,西鉆鉆,吱吱吱吱上房子”,兒童會覺得這是一種有趣的游戲而喜歡穿衣服。玩捉迷藏游戲時把兒童喜歡的糖果玩具藏起來,簡單介紹放的位置,晚上讓兒童在游戲的快樂中尋找,不知不覺中兒童便不再膽小、怕黑了。
(2)延遲滿足,讓兒童學會耐心等待。
延遲滿足法指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目標,主動放棄即時滿足而甘愿等待的抉擇取向和在等待中展示自我控制的一種能力。家長可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利用一些小小的技巧來拖延一點時間,或轉移兒童的注意力,或由及時滿足變延時滿足,順利滿足變條件滿足,讓兒童付出自己的努力后再滿足。同時多抱抱多親親等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當要求沒有得到即時兌現(xiàn)后,兒童慢慢學會了等待,從開始的一分鐘到幾分鐘再到更長,在循序漸進的訓練中兒童的抗挫折能力會得到提高。
3.排解挫折的方法
首先讓兒童有坦然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意識到挫折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很常見的事情。當兒童受挫發(fā)脾氣時,家長不要大驚小怪,因為這不過是兒童宣泄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其次,引導兒童重視和享受努力的過程所帶來的快樂,學會正確歸因。引導兒童把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等外部可以控制的因素,少歸因于能力等穩(wěn)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再次,幫助兒童找出失敗的原因,不斷提高自己,爭取下次成功。還要學會欣賞勝利者,能看到和學習別人身上的長處。最后,讓兒童有身心安全感。不給兒童不切實際的期望,多鼓勵、關心、愛兒童,提高他們再嘗試的勇氣和自信心。兒童一有進步就應及時表揚進行強化。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幫助兒童建立適合自己發(fā)展水平的合理期望。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廣大農村地區(qū)的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穩(wěn)定,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要協(xié)調和發(fā)動政府、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注并切實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