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亮
筆者在本欄上期曾指出,A股此輪反彈能走多遠受限于三點:一是5、6月份的那一輪政策放松,是否能及時地在7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中有所體現;二是央行會否如市場預期般在8月上旬再有一次降準動作,進一步明確政策信號;三是市場中能否如4月份的“金改行情”一般,再度涌現出能夠充分凝聚投資者預期的領軍板塊,有效放大成交量。
然而在主要宏觀經濟和金融統(tǒng)計數據公布之后,筆者認為上述三大約束條件發(fā)生了如下變化:
第一,整體而言,中國宏觀經濟的下滑趨勢雖然進一步趨緩,但并沒有達到市場所預期的“階段性反彈”層級。從固定資產投資、工業(yè)增加值、消費和進出口等幾大關鍵數據來看,宏觀經濟仍處于下行之勢。這決定了A股的反彈并沒有得到經濟基本面的切實支持,而僅限于政策預期和技術反彈兩個層面。
在可能引發(fā)經濟基本面“階段性反彈”的三大因素中,我們認為:由中央投資所帶動的鐵路、水利基建和核電投資等重點項目,有較為明確的政策導向和財政、信貸支持的資金潛力,但可能對宏觀經濟的拉動效應不夠明顯;而日趨回暖的房地產市場,在中央調控和地方需要的博弈中,可能成為穩(wěn)定經濟趨勢的最大力量;而地方政府近期密集推出的投資計劃,受限于土地財政和銀行信貸等諸多因素,屬于“雷聲大雨點小”的預期層面,暫不作考慮。
第二,從信貸數據來看,7月份5401億元的信貸規(guī)模遠低于市場預期,進一步印證了實體經濟需求的低迷,使得市場的“降準”預期越來越高。而通脹數據的持續(xù)下行,則讓市場確信,央行貨幣寬松的可操作空間進一步拓寬(受此影響,外匯市場的日元匯率和國際金價持續(xù)走高)。可以說,“降準”預期當下是支撐反彈繼續(xù)的第一推力。
但筆者也注意到,面對如此“險境”,央行一直用央票逆回購來“死扛”流動性困局,表明其對準備金工具的慎用態(tài)度,更不想發(fā)出“名為穩(wěn)健、實為寬松”的政策信號。這令A股面臨著巨大的“預期破滅”風險。
第三,當前反彈的“技術進程”已經行進過半,但筆者發(fā)現,并沒有特別突出的領軍板塊凝聚市場預期。筆者后續(xù)將繼續(xù)觀察,當前因為交易所成立而被熱炒的稀土板塊,以及國務院結束督查、基本可以定性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樓市調控,能否因為現貨市場的回暖而在資本市場引發(fā)地產板塊的財富效應。
而兩市1300億元左右的成交量,則顯得比較普通。在場內資金持續(xù)流出的當下,如果沒有場外資金的大規(guī)模支持,而僅靠場內資金的熱點輪換炒作,反彈勢頭很難貫穿整個8月。
資金面上可喜的一點是,整個市場的信用利差已經被壓縮到接近06、07年那一輪牛市的水平,這意味著如果沒有一個與樓市、股市等量齊觀的市場容納這一股流動性,那么A股則有迎來資金井噴的機會。當然,必須有經濟基本面、至少是重大政策推出作為觸發(fā)點。
總體而言,筆者認為A股的反彈動能,因為經濟數據不及預期而有所弱化。而在經濟數據、政策預期皆不再釋放利好的情況下,依靠技術面的反彈,已經獨木難支,主導市場長期趨勢的負面因素,大有壓倒推動短期反彈的利好因素,而占據本周行情的控制權的趨勢,而且從本周來看,已有所回調,如周末市場還是等不到“貨幣寬松”預期的兌現,則要開始考慮發(fā)出“反彈結束”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