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磊
一組超人數(shù)字
“平常要上班,我所有的周末、假期時間都用在了博物館里,年假也在這里。以前我在佳能公司上班的時候,一年12天年假,我都是掰成半天半天來用。這個半天在博物館講解,那個半天可能去學校講大課?!睆堸i笑著說,“當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沒有很高的門檻,我當初就是大一的時候來的,啥也不懂?!?/p>
2002年,張鵬從陜西考到中國政法大學。他的家鄉(xiāng)離西安相距幾十公里,上中學時,張鵬每次到西安必定要去陜西歷史博物館,開始只是為了找歷史課本上照片的真實版,后來,他喜歡上博物館里的寧靜遼遠。大一下學期,張鵬在天安門東的國家博物館轉(zhuǎn)悠,覺得講解的大姐講得好,他跟大姐聊了起來,才得知大姐是義務講解員,而且博物館正在招募義務講解員。于是他推門到辦公室,申請報名。后來,張鵬發(fā)現(xiàn)他是那批最后一個報名最后一個面試的。
張鵬笑說自己能通過面試是運氣好。筆試通過后,面試時,大家面前擺著一排文物復制品讓現(xiàn)場講解,他抽到了唐三彩的馬?!澳鞘顷兾鞯臇|西,所以我能講幾句?!睆堸i解釋,“考試主要是考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知識層面以后會進行培訓。”這也是張鵬強調(diào)的,當義務講解員一點也不難的原因。張鵬總結(jié)了當好義務講解員的三條標準:一是有好學的心態(tài),主動去學;二是有堅持的心態(tài),志愿服務不是一次兩次;三是嘴皮子稍微利索點。
據(jù)張鵬介紹,每家博物館都會招募義務講解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留心各館的招募情況。事實上,有些博物館會專門面向大學生招募,只是同學能堅持很長時間的較少,張鵬是國博2006年閉館前僅存的大學生志愿者。
成為義務講解員后,在北京郊區(qū)昌平區(qū)中國政法大學讀書的張鵬開始每周有兩三天要往天安門跑,“來回在路上要花三四個小時,博物館9點開門,我就要到崗,所以6點多起床,擠長途公交往城里趕?!睆堸i從那時開始,把業(yè)余時間都放在了博物館。五一、十一,別的同學去旅行了,他就在博物館忙講解。逢長假,博物館會延遲到6點閉館,張鵬講解完后再跟聽眾聊會兒,離開博物館的時候就7點了?!澳悄晔?,我走到公交站根本擠不上車,干脆從天安門走到了德勝門外的長途車站,走了40多分鐘?!睆堸i回想過去,他承認辛苦,但是他不說累。義務講解員需要提前預約好自己參與服務的講解時間,偶爾趕上身體不適,不得不取消預約后,張鵬會想盡辦法補回,在后面的幾周里多講一兩場。
在一部拍張鵬的公益廣告片里,有這樣一組數(shù)字:9年講解,3000多個小時的志愿服務,觀眾20萬人次。張鵬給自己的講解場次編了號碼,2012年1月28日是第1627場。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數(shù)字會驚詫,他怎么堅持的?如何平衡工作和講解?張鵬笑了,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笑說大家都喊他“超人”,他簡單地說:“時間總是能擠出來的?!睆堸i強調(diào),成為一名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就是做出了一份承諾,是對不特定群體說:我要在國家博物館為大家服務。盡管可能大家不知道有這些志愿者,但是做出了承諾就要負責任。細究的話,這份責任感是他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
“簋”
聽過張鵬的講解,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愛上博物館,這是張鵬最樂意看到的。在張鵬的聽眾里,有曾經(jīng)在小學時到北京來玩,聽過他的講解,現(xiàn)在考上了北京的大學,找到他要當義務講解員的;也有跟著張鵬走,他在哪個館講展覽就專程去聽的。事實上,要找張鵬很容易,看下他在微博發(fā)布的講解時間表,然后直接到博物館去就可以了。
9年講解下來,張鵬形成了自己的講解風格,他旁征博引,信手拈來的小故事,讓聽眾常常發(fā)出會心的笑聲。張鵬給成年人講解時,一定會推薦幾家博物館、幾本書,會出幾道開心辭典式的選擇題跟大家互動,最后會留幾道問題,必須回去翻書、查資料才能找得到答案。給小朋友講的時候,張鵬首先給孩子們講到博物館參觀的禮儀:輕聲細語,保持距離,讓別人也能很好地看展品。他會蹲下來給孩子講解,不停地提問,最后準備明信片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不過還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今天看到了什么?
每次有新展覽,張鵬提前兩個月便開始準備,拿到講解詞后,他會換個角度想:觀眾看到展覽會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圍繞這些問題去查資料、找答案。就像張鵬給小朋友講解青銅,說到古代皇帝祭祀的意義,他會形象地說:“皇帝乞求上天保佑國家打勝仗,供上一些吃的、喝的。”于是就要說到當年祭祀時盛食物的器具“簋”(gü?),然后他提示小朋友們想想東直門那條著名的餐飲街的名字——簋街,很自然地告訴小朋友們“歷史就在身邊”。在講解瓷器展時,張鵬帶著聽眾們看唐代秘色瓷碗,講解了秘瓷的難得,如何從顏色、形狀欣賞瓷碗外,張鵬特意告訴大家蹲下來看:秘瓷以素面無紋著稱,但是這個碗出土時外壁還粘著包裝殘紙,尚存唐代仕女形象?!吧罾锏牟蝗缫狻⒉煌隄M,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看。”聽眾們頻頻點頭,一個女中學生跟著大家往下一個展品走時,跟媽媽說:“朋朋的話好有哲理!”
“我是想告訴大家,來博物館參觀不是2個小時的事情,是會影響你2天、2個月甚至20年的?!睆堸i說?,F(xiàn)在生活壓力大,張鵬也不例外,他一樣有租房子、換工作的困擾。但是,在博物館里張鵬會不由得放松下來,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講解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感受寧靜的美好,獲得更多生活的正能量。所以,張鵬愿意給大家講解時,念詩句、講故事,在詩情畫意、欣賞藝術(shù)之美中釋放壓力。張鵬說,9年義務講解員的生活,讓他在北京這樣很有壓力的生活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感。
一個“雷鋒”將帶出一批志愿者
在博物館當義務講解員已經(jīng)成為張鵬的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有人喜歡逛街、喜歡聚會、喜歡看電影,自然而然地,他就喜歡在博物館。同時,在當義務講解員的過程中,張鵬對志愿者、志愿精神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張鵬說:“2008年前,我在博物館里跟人介紹說:我是志愿者,可以給你講解。對方第一反應總是問:你收錢嗎?2008年后,看到我掛著志愿者的牌子,很多人會找我:能講解一下嗎?”
張鵬發(fā)起并和十幾個朋友正在運作名為“四月公益”的草根組織,是北京團市委志愿者聯(lián)合會下的團體會員。張鵬還是不離開博物館的方向,2012年他有3個計劃內(nèi)的項目。一個是招募博物館義務講解員隊伍,他會為大家進行文博知識、志愿精神、講解禮儀的培訓,然后送志愿者去一些小型博物館,如古錢幣博物館等當義務講解員。二是給打工子弟學校做流動博物館,帶著孩子們走進首都博物館看看老北京、到朝陽規(guī)劃館看看新北京、到大企業(yè)看看在北京工作著的外地人,與支教幫助孩子掌握知識不同,張鵬關(guān)注孩子們在城市的認同感,他希望通過參觀,讓孩子們認識到他們是城市的一份子。三是組成講師團,進到小學、中學,為孩子們講課。比如有學校課外想讓孩子們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世界史的內(nèi)容,張鵬就會派出老師,講北京的博物館辦過的世界史相關(guān)的展覽,讓孩子們感受博物館的魅力。在這些籌劃的項目中,張鵬非常歡迎大學生志愿者的參與。
張鵬對年輕人看待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的態(tài)度有所憂慮,他覺得很多人對很多事情停留在看過、去過、做過的表面?!跋裼械娜藢W雷鋒,說我做過一件好事,就是學過了,過了就過了。志愿精神應該是可延續(xù)的,是內(nèi)在的一部分,是生活習慣的一部分?!睆堸i說,“多做小事,志愿者不是轟轟烈烈的,志愿者是做了事情后不求別人說謝謝,反而要謝謝對方。因為我?guī)椭藙e人,讓我知道自己在世界是有價值的,所以反過來說謝謝?!?/p>
“當我們在博物館看展覽的時候,不懂沒有關(guān)系,我告訴大家怎么看展品??瓷实拿?、形狀的美,特別之處的美,也就是細節(jié)上的美?!闭驹趪也┪镳^中國古代瓷器藝術(shù)展的展廳里,面對兩三位聽眾,張鵬笑容滿面地開始講解,很快他的身邊圍過來更多人。
2012年1月3日上午,記者跟著張鵬聽了國博的兩個展廳的三場講解,一場小朋友專場,是家長們組團在微博上和張鵬約好的,另外兩場是張鵬給自己的任務,給來館的觀眾講解。三個小時的講解后,記者和張鵬坐在展廳外的休息處,聊起了他的9年義務講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