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一、目的明確,帶班宗旨是育人
每當我接受帶新班任務時,都要親自接待每一位學生及家長,帶領他們參觀學校設施,介紹學校情況、今后的發(fā)展、繳費、寢室安排……這樣一天下來,雖累得腰酸背痛,但我的平易近人、親切、真誠卻贏得家長、學生的認可,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我也初步了解了每一位學生的情況,為我今后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深入班級,了解學生知內(nèi)情
面對職業(yè)類學生的特點,他們渴望別人的尊重、關注、理解,我就把辦公地點搬到教室中,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同他們一起聽課,課后對他們進行輔導,在完成每日教學計劃外,又投其所好開設音樂、古詩詞、成語故事欣賞等活動,留住學生不是我的最高目標,我設法將這些學生教育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經(jīng)過我的不懈努力,在以后的音樂欣賞課里,不再是流行歌曲,而是同學們推薦的校園歌曲、革命歌曲、名曲;古詩詞、成語故事欣賞課中不再是我講給同學們聽,而是同學們自己查資料學習后,再講給其他同學聽;不再是我為學生個別輔導,而是學生之間相互輔導;在學習方面從厭學到主動學;班級形成認真學習專業(yè)技能,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努力成長為既有一定的知識素養(yǎng)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更具強健體魄和健康心理的合格中專生的良好氛圍。
三、為人師表,時時刻刻把頭帶
在教育學生、轉化學生時,教師的實際行動是無聲的語言。有些時候,千言萬語的說教不如教師的每一個實際行動。我在擔任班主任期間,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如每天堅持到寢室、教室、分擔區(qū)晨檢,及時總結班級存在的優(yōu)缺點、遇到特殊情況及時向班級干部請假、說明情況并布置好任務……我的這些做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班級沒有無故曠課、曠節(jié)、不參加班級、學校組織活動的同學。記得我在擔任2003屆對口班任課教師時,班中一名學生家中失火,使原本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學習,我同幾位任課教師主動捐出一日工資幫助他,我班學生知道后,在班級干部及團支部的組織下,同學們紛紛自愿捐出零花錢達400多元,錢數(shù)雖不多,但體現(xiàn)了學生擁有的一份愛心。
在2003年預防“非典”時期,恰巧趕上五月節(jié),學校不允許住宿生回家過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能消除學生想家的心理,我丟下剛滿周歲的兒子,從家中帶了粽子和茶蛋到校同學生一起過節(jié),除了參加學校工會、舍務科組織的登山比賽、頂雞蛋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外,我又組織學生進行了聯(lián)歡,走讀生聞訊也從家中帶來了慰問品加入我們的活動,住宿生悄悄打電話告訴家長,我們正在一起歡度節(jié)日,家長不要惦記時,學生的眼睛濕潤了,這時我深深體驗到自己是這個大家庭的長輩,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擁護、支持和尊重是我最大的心愿。
四、樹立典型,你追我趕互競爭
最佳的教育方式,不是把命令式的硬規(guī)定強加給學生執(zhí)行,這對80后、90后的孩子來說只能起到副作用,他們的個性較強、自我、獨斷、好逆反,但他們也好展示自己、不服輸、好勝心強,我便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采用激勵的方式來刺激學生奮力進取,從而實現(xiàn)“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的目的。以此為宗旨,我不斷探索形成良好競爭氛圍班集體的途徑。多年來,我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的各項評比制度、獎勵方案。如,“優(yōu)秀行為之最”、“學習之最”、“勞動之最”、“技能之最”、“好事之最”、“出勤之最”“衛(wèi)生保持之最”、“進步之最”……
實踐證明,這些由學生自我制定的“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考核方案,有利于形成一個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集體。
總之,做班主任工作確實很累,但是正如弗洛姆所說:“正是給予中,我領悟到我的力量、我的財富、我的能力,對我盎然生機和活潑能力的體會,使我歡樂溢懷”。是的,當學生與我敞開心扉促膝長談時;當我身體欠佳學生一句親切的問候時;當逢年過節(jié)得到學生的祝福時……我都感受到教師育人的快樂。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還要多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尋求育人的良方,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