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2月14日,陳海春新學期的第一堂課開始。100個搶選到課的幸運兒樂呵呵聽“紅色牧師”宣布他的布道規(guī)矩,“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到點關門,從不點名?!?/p>
紅色牧師是他十幾歲時讀《西行漫記》時對董健吾的紀念,點名是很多公選課老師的殺手锏,陳海春卻從來用不到這一招。幾年前,他還在開公選課時,為了防止選課人數太多系統(tǒng)崩潰,他的選課通道總要提前關閉。這學期,他在公共管理學院開設的課程允許其他學院學生選,開選的第一個小時,人數就突破150人(課堂限定人數為100人)。
提及政治老師,總不自主和嚴肅刻板聯(lián)系起來。但記者走到教室門口,陳海春的第一節(jié)課馬上結束,小過道上坐著的“編外學員”卻忍不住直起身子,拼命鼓掌。邊上的學生舉著錄音筆向記者解釋,“寢室里沒選到的人交給我的任務??记皬土晻r沒精神了,聽一段他的課,特來精神?!彼恼n件曾在網上瘋傳,無數學生自發(fā)整理他的語錄。
課間10分鐘,他輕觸屏幕。國外的輕搖滾緩緩響起做背景音樂,他走向那些非本專業(yè)的學生,和他們聊天?!瓣惱蠋煴救司褪躯湴?,七、八十年代的歌曲爛熟于心,但知道我們喜歡搖滾,所以就間隔著播放?!?/p>
陳海春每講一個觀點,就帶出一個故事。這些故事,大多來自他的親身經歷?!?年赤壁農村生活,聽只有初中文化的公社書記把社會主義理論講的活色生香;一個學船舶內燃機專業(yè)的工農兵學員留校華工,也許專業(yè)和做人能兼修,教授和處長職稱同時落在肩上?!?/p>
“但不能為了享受廉價掌聲去迎合學生,教師要贏得尊重。不講故事沒意思,但不講觀點沒水平。”他的微博個人介紹上寫著他教學信奉的原則,“打紅色牌,唱主旋律。 學術問題通俗化,嚴肅話題生活化, 復雜問題簡單化,海龜理論土鱉化?!?/p>
他教授課程的特殊性決定“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但他風趣幽默的語言又能保證“不會離學生太遠”。作為中共中央16號文件的起草人,他能平靜應對學生提及的“刁鉆”問題:社會敏感類和重大預測類。他永遠拿捏著剛剛好的分寸,“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不要把話說得太滿太過,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據?!?/p>
每天讀一萬字,寫一萬字也是他上課的靈感來源,學生們是他已公開出版的《布道》、《人脈管理》、《人情管理》等光碟的最早聽眾。去年他受邀為36家駐港央企的CHO講課,從香港回來就收到感謝信。“聽課的人在信息發(fā)達的香港工作,年紀也都不大,通過這件事我更加相信主流價值體系如果呈現得當,一樣會受到年輕人的歡迎?!?/p>
即便在路上,他也會在懷里揣一本喜愛的書收集素材。“去年在大慶講完課,我一飛機飛到成都。坐巴士,住小店,玩西藏。4000米海拔以上睡不著覺,就掏出《王進喜:一條通向中央委員的天路》看到天亮?!薄?/p>
【人物檔案】
姓名:陳海春
年齡:56歲
學校:華中科技大學
招牌課:領導科學與藝術
經典語錄:從不回首過去,永遠面向未來。謀人的最高境界是不戰(zhàn)而自消其兵;謀事的最高境界是適時而順勢而行。
魅力時刻:講到中途學生們總是掌聲不斷,這時只見陳海春瀟灑揮揮手,“下課再鼓掌,節(jié)約時間”
【學生印象】
文科老師里最擅長做圖表的,上課從不點名的,舉例子從不忌諱提起自己的親身經歷。
【記者手記】
剛轉暖的天又下起小雨,陳海春坐在記者對面侃侃而談。每個觀點他都能概括成朗朗上口的小詩,說到精彩處,拿起鴨舌帽往溜光的腦袋上一扣,顧不得方向。有30年布道經驗的陳海春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四大名嘴,也是網絡紅人。就連他申請不久的微博,粉絲也已過萬,“聽過我課的學生很豐富,有剛進大學的少年郎,也有資深的駐港央企高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