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萌
數字本來就是數字,無非起個區(qū)分的作用,或者承載度量的內容??墒菑闹C音上一演繹,以及賦予宗教或迷信色彩,這數字就變得神奇了。比如六、八、九,就是因為它們是發(fā)(八)財、長久(九)的諧音,以及六六順的征兆,在有些人眼里就無比吉利。諸如選擇車牌號、電話號碼時,這些數字就身價倍增。好像獲得了這樣的數字,就會逢兇化吉、升官發(fā)財。
數字諧音的得失,難道真那么靈驗嗎?我還無此體會。不過在潛意識里,倒愿意接受這些。比如,我出版作品集,本來打算編選四卷,編輯朋友勸我說:“干嗎四(死)四(死)的,要不你就出五卷,要不就出三卷,何必非要這個數呢?”最后聽從朋友的好言相勸,出版了三卷本自選集。
那么,人們祈盼的六六順,果真就能得到嗎?我看這就難說。哪六個順呢?我定為:順心、順氣、順眼、順耳、順嘴、順手,不知可否涵蓋人們祈盼的順?人活一輩子能有如此者,無疑是個真正的幸運兒。只是這樣的人恐怕很少,因為世上的萬物人群,是個客觀存在的世界,有時你不找人人找你,你不傷人人傷你,你想眼凈偏有齷齪入目,你盼耳安偏有罵聲襲來,你希望飯菜養(yǎng)生偏是菜蔬污染。數字諧音只能當作游戲玩玩略表寬慰。就是皇上、總統(tǒng)、億萬富翁,恐怕也很難擁有這六個順,至少他們的心不會很順,因為,皇上、總統(tǒng)得考慮權位的穩(wěn)固,時時提防別人暗算或奪權;億萬富翁得琢磨跟對手競爭,生怕出點差錯被對方吃掉??磥恚灰侨司碗y擁有完全的平順,吉利數字再怎么吉利也還是數字。
最近讀到全國人大代表陶思炎的文章,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保護數字中的“四”字文化,因為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四”字是使用非常廣泛的,如空間的“四方”,時間的“四時”,漢語成語中的四字語,以及概括的“四大名著”“四大傳說”“四大悲劇”“四大美女”“文房四寶”等等。陶思炎進而說,“四”在民俗中有“事事如意”的諧音理解,實際上,它早已成為國人最吉祥、最習用的一個文化符號。然而,20余年來,視“四”為死的觀念,卻讓國人在不明不白中接受了……
既然數字不一定靈驗,那我們還要不要對位呢?這就要看個人的興趣了。如果當作一種生活游戲,用數字的好壞取樂,不妨玩玩,只是千萬不可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