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亭 單秀艷
蔬菜大棚由于種植經濟效益高,可以反季節(jié)栽培,近年來在蔬菜種植區(qū)面積大量發(fā)展,但是,隨之而來的總會出現僵苗、死苗、葉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實畸形及土面則表現泛白擬似鹽霜,土面泛紅、土壤板結堅硬,通透性差等現象。這種現象就是土壤酸化和鹽漬化,使棚室作物的出苗不齊,產量下降,品質變差,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1大棚內土壤鹽漬化的原因
1.1棚室的環(huán)境相對封閉,土地利用率高,肥料用量大,長期沒有雨水淋洗土壤,使得肥料不能隨雨水淋溶到土壤深層,而殘留在耕作層;同時棚室內溫度高,土壤水份蒸發(fā)量大,又會使土壤深層的鹽分上升到表層。
1.2大棚栽培,由于灌水次數頻繁,使土壤的團粒結構遭到破壞,形成板結層,大孔隙減少通透性變差,鹽分不能滲透到土壤深層,水分蒸發(fā)后使鹽分積累下來。
1_3地勢低洼,土壤溫度大,土壤表層積聚大量的鹽分,使土壤板結,鹽漬化。
1.4化肥施用量過多,使土壤含鹽量增加,特別是硝酸銨等化學肥料施用量過大,更容易造成大棚內土壤鹽漬化、板結,使大棚內的土壤通透性下降。
1.5生施人畜糞尿。由于大棚內的溫度高,人畜糞尿迅速揮發(fā)分解后,大量的氨被揮發(fā)掉,使一些硫化物、硫酸鹽、有機鹽和無機鹽殘留于耕層土壤內,造成大棚內土壤板結、鹽漬化。
2大棚土壤鹽漬化的防治措施
2.1改良土壤質地。改善大棚內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大棚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刹扇∩畈サ霓k法,把富含鹽類的表土翻到下層,把相對含鹽量較少的下層土壤翻到上層,可大大減輕鹽害。并結合整地,適量摻砂,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通透性,活化土壤,提高地溫。
2.2增施有機肥料。最好是施用纖維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機肥,可大大增強土壤肥力,既利于大棚蔬菜側根的伸展,增強蔬菜根系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的能力,又可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2.3撤膜淋雨灌水。利用換茬空隙,撤膜淋雨溶鹽或灌水洗鹽。夏熟蔬菜收獲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數10天可不蓋膜,日曬夜淋,對于消除土壤障礙有顯著效果;或在高溫季節(jié)進行大水溫灌,地面蓋膜使水溫升高,這樣不僅可以洗鹽,而且還可以殺死病菌與地下害蟲,有利下茬蔬菜高產穩(wěn)產。
2.4基肥深施,追肥限量。用化肥作基肥時要深施,作追肥時盡量“少量多次”最好是將化肥與有機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翻耕,追肥應嚴格控制每次施用量,寧可增加追肥次數,以滿足蔬菜對養(yǎng)分的需要,不可一次施肥過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濃度升高。
2.5提倡根外追肥。植物主要依靠根部吸收養(yǎng)分,但葉片和嫩莖也能直接從噴灑在表面的溶液中吸收養(yǎng)分。在保護地栽培中,由于根外追肥不會給土壤“添麻煩”,故應大力提倡。尿素和過磷酸二氫鉀,還有一些微量元素都可以作為根外追肥。
(作者單位:136300吉林省東豐縣影壁山農業(yè)站、吉林省東豐縣那丹伯農業(y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