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素娟
摘要: 本文提出正確對待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成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通過案例的思考,把青春期知識傳授給青少年。
關鍵詞: 青少年青春期教育
教育家認為,青春期教育是綜合教育的一部分,不能僅用生物學的觀點來解釋青春期的問題,還應該用倫理學、社會學和人格學的觀點來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青春期教育方面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一、正確對待愛意的萌動
有位初二男生曾對我說:“不知怎的,我近來一看到某某,就不由自主地臉紅心跳。我害怕遇到她的目光,就像小偷躲避警察一樣。但又禁不住想多看她幾眼……”
這是青少年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也是進入青春期后,對異性感興趣、愛慕、好奇的表現,是青少年青春期性意識的萌動。伴隨這種心理現象而萌發(fā)的主要情感是:總感覺到有異性吸引的存在,對自己喜歡的人,總想多看上幾眼。這雖不算初戀,卻是心靈深處愛的萌動和體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初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這一現象。結合生物知識,以《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為例,讓他們深深體會到生物體在一定外界條件下都具有萌發(fā)的可能性。人類作為高級生物體,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在一定的社會活動范圍等條件下,這種初期的愛意的萌動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對青少年來說,他們正處于一種“半幼稚半成熟”時期,還沒有找到其賴以生存的與其年齡相適應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因此,教師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引導他們邁好“青春第一步”。
二、對青少年早戀莫默許
青少年正處于人體發(fā)育的第二高峰期,無論是身高還是體重都出現了陡增現象,特別是第二性征漸趨明顯。進入初中以后,我們發(fā)現,一些學生開始熱衷于刻意打扮和修飾自己的外表,熱衷于傳閱有戀愛情節(jié)的小說雜志,熱衷于和異性接觸、發(fā)短信、打電話、寫紙條、以致萌發(fā)“早戀”現象。對此,我們教師常會持兩種態(tài)度:要么“默許”,要么“莫許”。
持默許態(tài)度的可能認為:“早戀”可以釋放青春躁動帶來的壓力,有利于學習。殊不知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人類的情感空間是有限的?!霸鐟佟鼻榫w為主時,勢必壓縮學習的情感空間。學生哪里會有多余的精力關心學習呢?如果是這樣,他們的學業(yè)就難以有成就。默許“早戀”將使青少年因情而荒廢學業(yè),因迷而誤前途。因此,教師要變“默許”為“莫許”。
首先要正確對待。1.不要視“早戀”的學生為“問題學生”、“差學生”、“受歧視學生”;2.不要以簡單粗暴的壓制法處理“早戀”中的問題,如:寫檢討、停課、處分、公開情書等;3.不要像家長那樣翻閱學生日記、查看學生書包甚至跟蹤學生。這些做法都會使學生感到強烈的屈辱和壓力,使學生十分反感,并導致矛盾激化。
其次要正確處理。1.注意從正面加以引導,如:講座、咨詢、談心等方式;2.從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多視角地對他們進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學知識幫助他們解讀青春的疑惑;3.組織他們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以分散他們感情的單一取向等;4.減少教育失誤,少批評、少指責、少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理智地誘導他們去控制自己的情感;5.利用健康教育課開展青春期教育,如:《邁入青春第一步》的理想教育、《警惕?。∏啻喝恕返姆ㄖ平逃?、《科學家的中學時代》的榜樣教育,引導他們順利地通過這一人生困惑期。
三、把青春期知識傳授給青少年
美國教育家戈爾頓認為:“不要指望僅僅用某種教科書來解決孩子青春期的所有問題,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與孩子拉家常?!痹谌粘I钪?,老師可以借助某件事打開話匣子,讓學生了解青春期有關知識。如:自己的發(fā)育、身高、長相、膚色、嗓音、月經初潮或遺精等,與異性接觸時莫名的心動,等等。把青春期有關知識通過講故事、談心的方式傳達給學生。這樣比遮遮掩掩,欲說還休的做法好得多。例:當女同學面臨青春期,我像母親那樣告訴她們如何注意生冷飲食、如何調節(jié)心情等。
四、兩個案例的思考
教育家認為不僅知識是學問,而且人際關系和人生同樣是一個人應該學習、鍛煉的學問,也應該受到同樣的重視。這里謹舉兩個小例:
案例一:我→看見→那里有許多人→他們在干什么?→我想過去看看→不!→我不能→為什么?→因為……我怕羞。
案例二:一名15歲的山區(qū)小姑娘進城購物,回家途中,她乘坐的班車由于中途遇到緊急情況,司機緊急剎車,因慣性,小姑娘未站穩(wěn),倒在了一個男孩懷里?;丶液螅较朐胶ε?,認為接觸了異性就會懷孕,那將無法面對父母、老師和同學,于是寫下遺書,走向絕路。
弗洛伊德告訴我們,人們壓抑的心理可以通過其他正常渠道得以疏導。教師幫助學生在集體中建立友好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男女同學之間精神健康、情感豐富的正常交往和友誼,將會消除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障礙,從而喚起更理智的心理——自尊、自愛、自重、自信。
當然,青春期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tǒng)工程,其關鍵是解決大人的問題,家長、老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讓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真正走入孩子們心靈。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苯處煈I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多與學生交流,給學生一些傾訴的機會。不要人為地劃分“禁區(qū)”,而要讓青少年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楊玲.教育心理學[J].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0.9.
[2]金東海.教育學[J].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