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萍
近年來,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大目標下,以著力豐富師生精神世界為抓手,提出“潤澤校園”的理念,并將其定義為“倡導溝通互動,講求詩書禮儀,豐富精神生活的校園”。圍繞“潤澤校園”建設,我們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實踐。
一、實施有效溝通,培育團隊精神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將更加依賴于教師集體的力量。有效溝通,是形成一個優(yōu)秀集體的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謂有效溝通,是指教師之間思想、情感、意志以及專業(yè)、學術、技能方面的交流與互動,是一種旨在共同提高和發(fā)展、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的行為。學校緊扣“教師素養(yǎng)的提高”和“校本教研的推進”兩大板塊的內在要求,著力搭建多種交流平臺,盡可能拓寬教師交流的渠道,促進有效溝通。
1.共同讀書、薦書、換書。讀書是教師的天職。教師的生活應當讓讀與寫來占領。為給教師作出榜樣,我曾將自己仔細讀過的30本教育書籍推薦給教師閱讀,如《細節(jié)決定成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等。教師手中的書越來越多,讀書的欲望越來越強,他們主動要書看,換書看。書,搭建了溝通的橋梁。
2.交流讀書筆記、教學札記。我們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這個平臺讓大家交流并分享讀書筆記、教學札記。學校要求教師一周內至少上傳3次自己的教學心得、讀書心得、生活感悟及有關建議,學校班子成員要帶頭做到。全校教師每天都熱衷于“網(wǎng)上對話”,把校園網(wǎng)稱做“心靈驛站”,校園網(wǎng)成了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3.開辦“教師今日談”欄目。學校安排專人堅持每天從校園網(wǎng)上篩選出3則精彩的教師言論辦成黑板報,供全校師生閱讀。從2008年12月1日開辦以來,一直堅持不斷,為教學支招,為生活鼓勁。
4.編輯印發(fā)專輯。我校的《教師專業(yè)成長教育隨筆》自2009年9月開始,至今已出了12輯,約24萬字。《教師教學研究》自2008年1月起,3~5個月出一本,現(xiàn)在已出了8本,約25萬字。教師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凝結成刊物,在反觀自我的同時,更增添了寫作的樂趣與信心。
5.開通校園博客。2011年春節(jié)開始,我們又在“校信通”上開通校園博客,將交流平臺由校內向校外廣泛延伸。全校30名教師每人每周寫一篇博客;有70位學生也在上面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最小的才上一年級。集體博客的建立,既可督促教師更深入地讀和寫,又可以從名師名家那里獲得點評,還能讓學生和北京、廣州、內蒙古等地的學生互動,在互動中增長見識,自覺地調整自己。
有效的溝通,提振了教師精神,形成了一種讀書學習、積極上進、團結互助、勇挑重擔的風氣。一個人無論他在教學還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大家都會紛紛援手相助,充分顯示出教育大家庭的溫暖。
二、誦讀中華經(jīng)典,植根民族文化
2008年9月,我們進行了隆重的“中華經(jīng)典誦讀”動員大會。誦讀的經(jīng)典文本是在查閱各種資料并請教北京專家的基礎上選定的,包括《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論語》及《中華經(jīng)典詩文誦讀讀本》。師生齊讀文本,制作卡片,觀看《弟子規(guī)》動畫知識片,舉辦朗讀比賽,形成了全校共讀經(jīng)典名著的高潮。年級組教師共同協(xié)商制訂每周誦讀計劃,科學安排誦讀內容,精心編輯校本教材12冊, 開辦“背詩大王”“《論語》誦讀標兵”評比活動、詩歌朗誦會、經(jīng)典誦讀展示會等主題活動,印發(fā)《經(jīng)典誦讀工作簡報》,為教師和學生建立古詩文背誦個人目錄檔案,開展“經(jīng)典詩文誦讀先進班集體”掛牌展示活動。這些舉措極大地激發(fā)了師生學習中華優(yōu)秀文化、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育良好品質的熱情。
三、重視書法教育,歷練端莊品行
我們南關小學一直重視寫字教育,學校提出要把寫字教育作為亮點工程抓緊抓好抓實。每天下午半個小時的讀書活動和半個小時的寫字課是任何科目都不能占用的。學校制訂了《教師三筆字(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考核方案》《學生雙姿評價標準》《寫字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等,要求全體教師把寫字教育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每周必須完成一份“三筆字”作業(yè)。學校周周檢查,月月評比,期期比武,將三筆字作業(yè)評價成績納入教師量化考核。學校還聘請書法名家舉辦講座,教育學生明白寫字與做人的道理,要求學生一筆一畫地寫字,堂堂正正地做人。
四、講究文明禮儀,培育陽光少年
我們的文明禮儀教育是在讀經(jīng)誦典的基礎上開展的。每個月,政教處都會摘出《弟子規(guī)》的若干片段作為文明禮儀踐行的重點。學校設立“小紅帽文明監(jiān)督崗”“不文明行為曝光臺”等進行監(jiān)督,并制作“古今中外文明行”板報,對學生進行引導。如今,南關小學師生崇德向善、嚴謹有禮已蔚然成風。
南關小學“潤澤校園”建設歷經(jīng)5年實踐,收到了比較顯著的效果。我們的體會是:“潤澤校園”是教育人文主義思想的有效載體,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密切聯(lián)系著真、善、美,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作者系汝州市南關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