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
在小學階段開展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起著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是理論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講,內容顯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對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關注課堂細節(jié),注重有效教學
成功的教學離不開精彩的課堂細節(jié),它是透視教學理念的放大鏡。關注課堂細節(jié),就是關注新課程理念是否落實到位,就是關注我們的教學行為能否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重新塑造;關注課堂細節(jié),就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是教學達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與追求。只有關注課堂細節(jié),特別是捕捉有價值的細節(jié),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尊重別人是我的需要》一課時,我組織開展了“給自己欣賞的同學寫贈言”的活動,并讓學生比一比誰得到的贈言多。小梅是一個自尊心特強的女孩子,因成績好、家庭條件也好,待人有些傲慢、尖酸,在班上人緣不太好。我發(fā)現沒有一個同學寫給她,就拿起筆給她和另幾位成績或紀律差的同學寫起了贈言。交換贈言后,一個學生喊道:“小梅沒有。”小梅的臉色非常難看。這時我揚起手中的紙條說:“老師這里還有未送出的贈言,是送給同學們的驚喜,同學們猜一猜是寫給誰的?”同學們瞪大了眼睛?!澳闶且粋€心靈手巧的女孩兒,我欣賞你用一手漂亮的書法給班上寫的座次表,用精彩的演講給班集體帶來榮耀,……我相信,你已經充分體會到了理解、尊重、幫助別人會給他人更給自己帶來快樂!”“理解、尊重、幫助”三個詞讀得很重。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地說:“是小梅的,是小梅的。”她接過紙條時,眼里滿含淚水。
我在特定的時機,用特殊的手段,一段輕盈的點撥,消融了平時說教幾乎無法溶解的堅冰。這個教學片段引發(fā)了我的思考,關注教學細節(jié),就要永遠對課堂中的“人”充滿真切關注和終極關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使課堂教學更接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尋找貼近生活的細節(jié),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現有效教學
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的特點,把認識和體驗完美地統(tǒng)一在教學活動中。良好的情境,對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品德的升華、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有吸引力的情境,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震動,既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實現有效教學。
如一位老師在教學《我與小動物》一課時采用謎語激趣,以動物小組的方法導入新課。
師:早就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瞧,大家個個眼睛中都閃著靈氣和光芒。初次見面,老師準備了一組謎語送給大家作為禮物。哪個小朋友能讓藏在謎語里的小動物現身?(學生猜出后以學生猜出的動物為這個小組命名)
①“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蟲,豐收立功勞?!边@是什么動物?(青蛙)
師:真聰明,這只青蛙就獎給你們了,你們組就是青蛙小組。
②小小姑娘滿身黑,秋去江南春來歸,從小立志除害蟲,身帶剪刀滿天飛。(小燕子)
師:小燕子就成了你們這一組的學習小伙伴了。
……
思想品德課的理論知識較多,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針對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會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失為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有效、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三、注重教學反思,開展有效教學
新課標實施建議中要求:老師對教案和活動的設計、指導、效果等進行有深度的自我評價與反思,不斷改進教學。
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反思的過程是教師的自我糾錯、自我教育的過程。一個完整的品德課教學過程應該包括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后反思三大方面。在課前準備時反思能夠避免錯誤的“再生”;在課中實施時反思,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完善”;在課后總結時反思,能豐富教學經驗的“積累”。可以說反思是一個教學過程的結束,也是下一個教學過程的開始。
二年級第一單元《我眼中的你》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同學的長處,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了解老師、父母的一天工作和生活情況,能用自己的方式愛老師,愛父母,主動為老師和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為,我這樣設計《我的爸爸媽媽》一課:首先是激情導人,讓學生欣賞《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再談一談這首歌曲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然后介紹收集的資料,說說父母一天的工作,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為了進一步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還讓學生帶來自己不同階段的照片,讓他們說一說生活中父母感動自己的事例。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丁文倩小朋友說:她一次生病了,媽媽背著他去診所看病,在媽媽的背上她就下定決心,努力學習,長大報答父母;李青蘇小朋友說:一天下雨,雨很大,他沒有帶雨傘,爸爸冒雨來接他,他看見爸爸的褲子都濕了,他哭了,爸爸是多么不容易,他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等等。
最后讓每位學生回憶自己父母在家里經常做的事情,以彩筆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全班展示作品進行交流,課后將自己的作品送給父母。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改變了對父母的態(tài)度,懂得了關心父母。據課后調查,有95%以上的學生在家里能夠聽父母的話,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新課程教學的許多實踐探索表明,學生的需要是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學生的生活是鮮活有效的教育資源。課堂教學來源于學生真實的生活,而回歸指導學生生活的實際能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育入耳、入腦、入心,獲得理想的效果。
總之,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已經開始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來,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的不斷確立,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更加明顯,一定能夠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