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群
摘要:《幼兒文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語文課程,其有效教學一直困擾著廣大執(zhí)教者?!敖淌裁础贝嬖诤艽蟮碾S意性,“怎樣教”更是五花八門,各顯其能。本文從《幼兒戲劇的特點》教學實踐出發(fā),就“教什么”與“怎樣教”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幼兒文學》 教什么 怎樣教
《中等幼兒師范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幼兒文學既是一門文學課,又是一門專業(yè)必修課。它是文學大系統(tǒng)中的一支,具有文學的一般特性,符合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因為其特定的服務對象,幼兒文學是“為幼兒”的文學,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文學。由于幼兒文學的讀者主要是學齡前不識字的兒童,他們對作品內(nèi)容的領會主要靠家長、老師的講解,靠圖畫的輔助啟發(fā)。由于幼兒的心理特征和接受文學的特殊性,幼兒文學也具有自身的文體特點和美學特征。但在課堂教學中,執(zhí)教者對《幼兒文學》這門課程存在很多的爭議。
一、《幼兒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幼兒文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語文課程,多少年來一直由語文教師承擔教學工作(我校是在一所職業(yè)中學的基礎上升格為幼兒師范學校)。語文教師習慣于按中學語文教學的那套思想方法來教《幼兒文學》,即把幼兒文學專業(yè)課當做語文課來上。另外,本專業(yè)的學生前面已學習了《高中語文》、《大學語文》,現(xiàn)在開設“小兒科”的《幼兒文學》,教師感覺簡直就是煎熬,學生則認為作品太簡單了,沒有深奧的思想需要挖掘,沒有太艱深的技巧需要鉆研??梢哉f,《幼兒文學》有效教學一直困擾我們,我們感覺課堂教學簡直就是打發(fā)時間,教師教得無趣,學生學得無趣。針對此狀況,許多執(zhí)教者都在苦苦探索、實踐,但還是存在這樣的問題。
1.“教什么”是“因文而異”。
有的教師根據(jù)個人特長或?qū)I(yè)喜好制訂教學計劃,如其認為某一章節(jié)內(nèi)容有東西可挖掘、能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就納入教學計劃,認為簡單的、無內(nèi)容可講的就舍棄。如兒歌這一章節(jié),因為兒歌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趣味性、娛樂性強,有的教師就大刀闊斧地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把兒歌誦讀作為本章教學重點;也有的教師把兒歌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幼兒園兒歌模擬教學,而模擬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yè)語言活動設計(原教材教法)的教學內(nèi)容;再者,如幼兒故事教學,有的教師把其教學重點確定為講故事技能訓練,而根據(jù)《幼兒文學》教學大綱要求,這一章的學習重點應是鑒賞和創(chuàng)作幼兒故事?!敖淌裁础钡碾S意性說明了這門專業(yè)課的課堂教學存在很大的問題。
2.“怎樣教”是“因師而異”。
由于“教什么”的隨意性,在“怎樣教”的課堂中,老師們可以說是各顯其能。如果其擅長于朗誦,就把“朗誦美文”、開展美文誦讀作為教學內(nèi)容。而課堂上就是講誦讀的技巧,花費大量的課時鍛煉學生的誦讀技能,練習、誦讀,學生一位位上臺輪流,一輪輪比賽安排,忙得不亦樂乎,課堂更是熱熱鬧鬧,差不多半個學期才能完成這一模塊訓練。再者,在幼兒圖畫故事這一章,有的教師擅長繪畫。于是,他開始了繪畫教學,美其名曰是創(chuàng)作繪本。于是,學生照著名家經(jīng)典繪本開始繪畫、著色,形象的逼真、色彩的鮮艷成了學生努力的目標。沒有故事的創(chuàng)編,沒有繪本的設計,這樣照搬照抄創(chuàng)作的繪本,無論是繪畫技巧還是繪本紙質(zhì)等都比不上出版社出版的繪本,這樣的教學是幼兒文學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嗎?
要改變這種缺失與遺憾,首先要讓幼兒文學教師在教學意識中明確幼兒文學不同于通常的語文課,它應從一般語文教學系統(tǒng)中獨立出來,自成一個教學系統(tǒng)。其次,教師因鉆研《幼兒文學教學大綱》,明確本課程的性質(zhì)、目的和任務,根據(jù)課程教學的要求制訂課程教學計劃。鑒于以上思考,筆者將以《幼兒戲劇的特點》為例,就“教什么”和“怎樣教”等問題進行探討。
二、課堂呈現(xiàn),嘗試失敗
教材中明確闡述了幼兒戲劇除要遵循戲劇的基本特征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一些特征。戲劇活動極富游戲性,戲劇沖突單純而有趣,戲劇語言動作化、形象化。幼兒戲劇文學的鑒賞與創(chuàng)作只有掌握和遵循它的文體特征,才能說到“點子”上,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肯定要掌握這些知識點。“教什么”毋庸置疑,那“怎么教”呢?讓學生在課堂直接劃出重點,課后背誦?肯定不行。根據(jù)自己長期積累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必須結(jié)合具體的作品。因此,在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筆者遵循語文教學方法,布置學生閱讀作品《“妙乎”回春》、《小熊請客》,結(jié)合作品談談幼兒戲劇的特點,以這樣的形式來組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很認真地閱讀了劇本,討論很熱烈(其實討論的是不相關的事),在歸納其特點時更是到位準確,因為教材中敘述明確并已歸納出一二三點。學生反饋說,與高一時學習的《雷雨》、《哈姆雷特》相比,幼兒戲劇的學習實在是太簡單了。這樣的課“學與不學”沒有區(qū)別,這樣的課堂沒有思維的碰撞,沒有精彩的呈現(xiàn),更沒有探究的樂趣。這從學生的課堂反映就可看出,而教師教得也很沮喪。
三、同行啟發(fā),重新設計
聽了同行的一節(jié)幼兒園活動設計示范課《幼兒園語言活動之幼兒繪本閱讀》后,筆者深受啟發(fā)。該教師在介紹繪本閱讀的幾種方法后,帶領學生欣賞和體驗了兩種閱讀方法,在此基礎上請學生思考為什么選用這一種閱讀方法而不是那一種。然后總結(jié)出繪本閱讀方法設計的依據(jù):繪本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本能和意愿。最后讓學生在學習和理解繪本閱讀方法及設計的基礎上嘗試設計自己喜歡的繪本的閱讀方法。這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fā)。筆者對《幼兒戲劇的特點》進行了重新設計,再次研究了“怎樣教”這一困擾筆者的問題,具體呈現(xiàn)如下:
1.回憶舊知識點。讓學生結(jié)合以前所學的戲劇《雷雨》、《茶館》談談戲劇的特征。學生記憶模糊,只了解戲劇的基本情節(jié),對特征沒有很深印象,發(fā)言不夠積極,教師只能板書明確戲劇的特征:內(nèi)容高度集中,尖銳的戲劇沖突,個性化的戲劇臺詞。幼兒戲劇作為戲劇的一個分支,當然應遵循這些基本的藝術規(guī)律。但由于幼兒觀賞心理和表演方式的特殊性,因此其從內(nèi)容到形式又增加了一些自己的特點。
2.運用知識的遷移。學習不只是新信息的簡單吸收,而是通過新、舊知識經(jīng)驗的相互作用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gòu),即新經(jīng)驗需要被同化到原有經(jīng)驗結(jié)構(gòu)之中,而新經(jīng)驗的進入又會在不同程度上導致原有經(jīng)驗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和改變,通過這種相互作用,學習者才能構(gòu)建更深層、更豐富、更靈活的一體化的認知結(jié)構(gòu)。而學生已學習了《幼兒衛(wèi)生學》、《幼兒心理學》,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審美心理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再者,前面也了解了幼兒詩、幼兒故事、幼兒散文等文體特征。此時讓學生結(jié)合幼兒的特點談談幼兒戲劇的特征,學生方向明確,發(fā)言積極。他們了解了,因幼兒戲劇的接受對象為3—6歲的幼兒,這決定了幼兒戲劇主題簡單、語言淺顯,情節(jié)有趣、生動;因為孩子最喜歡游戲,所以幼兒戲劇要讓幼兒在表演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不持久,所以篇幅短小。雖然這些理解比較粗略,幼兒戲劇的特征沒能準確概括,但是,由此切入本課的教學,真是事到渠成。
由于學生對幼兒戲劇作品的閱讀量較少,理解、領悟不到位,造成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并全面歸納出幼兒戲劇的特征。
3.閱讀作品,體會特征。幼兒戲劇是以幼兒為對象,適合他們接受能力和欣賞趣味的戲劇。幼兒不可能直接閱讀劇本,他們是通過觀看或參與舞臺表演來接受和欣賞幼兒戲劇的,所以,從這特殊性考慮,幼兒最喜歡玩游戲。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方法,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工具。幼兒戲劇之所以受到幼兒的普遍歡迎,正是因為它適應了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富有極強的游戲性即為幼兒戲劇特征之一。那么,如何讓幼兒玩得有趣,繪聲繪色地表演幼兒戲劇呢?教師明確提出要求,閱讀教材中《小熊請客》開頭狐貍出場的幾句數(shù)板:“我的名字叫狐貍,一肚子的壞主義,人人見我都討厭,說我好吃懶做沒出息?!毕纫髮W生朗讀幾遍,并邊讀邊設計相應的動作來表現(xiàn)狐貍的情態(tài)、性格特征。再讓幾位學生上臺表演,因?qū)W生的表演各有優(yōu)劣,在比較中分析、領會到這幾句數(shù)板表現(xiàn)了狐貍的得意、炫耀、對他人看法不以為然、好吃懶做等情態(tài)和特點,而相應的動作、夸張的表情形象化地把狐貍栩栩如生地搬上了舞臺,學生真正明白了幼兒戲劇特征之一,即戲劇語言的動作化、形象化。
4.編排表演、鑒賞戲劇。學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她們學習《幼兒戲劇》不僅只是為了自己理解、體會作品,更主要的是將來能指導幼兒表演、欣賞戲劇。因此要求學生閱讀《“妙乎”回春》片段,小兔找妙乎看病,要求學生分組編排并上臺表演。編排中指導學生分析角色性格、設計相應動作。
妙乎是個不愛讀書、認錯別字、對醫(yī)藥知識略知皮毛而信口開河的小貓。某同學演得很生動,把小貓的吹牛語氣表現(xiàn)出來了;妙乎是個不認真學習、膽大妄為,不懂裝懂的小貓,某同學表演的動作很夸張、很形象;某同學扮演小兔也很形象,小兔對妙乎半信半疑,在動作、語氣上都顯得遲疑、猶豫不決;從妙乎的錯誤診斷中,幼兒理解了作品的主題:只有老老實實地學本領才能成為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才能“妙手回春”。
學生合作編排,相互指導,設計動作;推薦表演時,學生都積極地搶著上臺展示;點評時,學生能結(jié)合劇中人物作具體闡述;因為是直接參與,有切身體驗,學生能非常準確地說出幼兒戲劇的特點,在學生點評后,教師稍作提示,學生明白幼兒戲劇特征之一,即幼兒戲劇必須主題鮮明、單純。
四、分析案例,總結(jié)得失
《幼兒戲劇的特點》這一章“教什么”呢,首先是掌握其三個特點,并能根據(jù)特點鑒賞、創(chuàng)編作品。而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只是把應該教授的這些知識條條框框地灌輸給學生。雖然結(jié)合了作品,但由于對作品理解得不到位,只能掌握教材中現(xiàn)成的羅列要點。這樣教,學生根本沒有真正理解、掌握,更不要說運用這些知識鑒賞、創(chuàng)編幼兒戲劇。
作為專業(yè)語文,學生除了學習幼兒文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外,教師還要以作品為例文,指導學生結(jié)合理論知識對作品進行賞析,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理論。所以在“教什么”的問題上,筆者認為更應該“教之學習方法”,“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學應該通過這一例子給學生點撥學習的思路,授之學習的方法。在本案例中,首先在戲劇與幼兒戲劇的比較中,學生學習了“比較法”。其次,教師示范分析給出了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怎樣學”。教師的示范分析給學生點撥了方向,在學生躍躍欲試之時,教師出示了本課的重點,分組編排表演戲劇片段,此時,學生會自然運用教師的分析方法分析《妙乎回春》中小貓、小兔的性格特點,從而設計出表演時的戲劇動作。
幼兒文學教學有較強的參與性和游戲性,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直接指導”、“間接指導”及“環(huán)境條件的利用”,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活動,體驗中感受、建構(gòu)起良好的知識結(jié)構(gòu),使全體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