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海川
高中新課程的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的,都是文辭與思想并重的優(yōu)秀作品。如:李密的《陳情表》情辭懇切地陳述了“孝道”;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深情地表達了對劉和珍這位具有高度民族責任感的青年的崇敬之情;姜夔的曲詞《揚州慢》則真切地再現(xiàn)了戰(zhàn)爭對人民的傷害……在高中的語文課堂上,如果能結合“90后”們的性格特點,適時地將德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中,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江澤民所說,我們應當“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 ”。
一、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的特點
清華附中副校長劉俊談“90后”教育時認為:“90后這代學生,他們比較發(fā)散,我個人感覺缺乏一個非常統(tǒng)一的,讓社會主流文化思想,讓他們非常愿意去接受。他們更多是愿意質疑,這個是我的感覺,就是這代學生的一些特點?!?/p>
我總結了“90后”的一些共同的性格弱點,例如:
(1)過于注重自我;
(2)抗挫能力弱;
(3)反叛意識強烈;
(4)盲目追隨新鮮事物;
(5)與父母缺少溝通。
二、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方法探究。
(一)結合課堂教學重點,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實,讓學生辯論
例如:我在上《項羽之死》一文時,分析項羽和劉邦的性格特點及他們失敗和勝利的原因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解完字詞之后,我先讓他們結合以前學過的《鴻門宴》思考劉邦和項羽的性格特點。學生都能比較容易地總結出來:項羽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劉邦知人善任、忍辱負重;接下來,我在課堂上引用《史記·高祖本紀》一段話作小結:“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保蛔詈笞寣W生舉一些文學名著、課文中的剛愎自用、不懂協(xié)作而失敗,因團結協(xié)作而“雙贏”的例子(諸如:《史記》中的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而使“強秦不敢加兵于趙數(shù)十年”、《三國演義》中的袁紹與袁術,袁紹手下的諸多謀士不和而身敗名裂……);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經歷,談談自己對“與他人協(xié)作”的感受,讓學生切實認識到與他人協(xié)作的重要性,借此機會教育學生要擯棄過于注重自我的弱點。
除此之外,有的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所積累的課外知識說明劉邦有堅忍不拔的意志,這正好可以用來教育學生要增強抗挫能力;有的學生會說劉邦品行卑劣,這能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學生要品行端正……,教師應及時加以引導。
課前及課堂,教師應做到:
(1)課前廣泛收集資料,全面把握教材;
(2)課前思考學生將會如何發(fā)言,以便課堂上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
(3)課堂讓學生之間互相辯難,自問自答,開啟學生思維,教師只在必要時做引導,在最后作總結;
(4)教師少發(fā)表自己意見,盡量以名人的話來做總結,這樣既可以增強說服力,又可以擴展學生知識面,還可以避免讓學生感覺是在“被灌輸”。
(二)對于非教學重點的,小范圍討論
在上《項羽之死》一文時,我還設置了諸如“假如你是當時的一方諸侯,你會支持劉邦或項羽?”“假如你是江東子弟,你愿不愿意迎接項羽渡過烏江,幫助項羽動山再起?”“假如你是項羽,你會不會渡過烏江”等問題,又演示了易中天、王立群、司馬遷等對項羽的評價,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項羽光明磊落的性格特點,擯棄劉邦卑劣猥瑣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結果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感情上都傾向欣賞項羽這位失敗的英雄,甚至在課后還自己提出一些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問題來探討:“假如項羽和劉邦生活在在當代,誰會比較成功?”學生們從“成以待人”的角度分析認為項羽會比較成功,因為他的“誠信”在當代會很受歡迎,會深得人心。通過這樣結合課文多設置問題,讓學生討論的形式,既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結合到現(xiàn)實生活,把枯燥空洞的說教化于無形,讓學生從內心深處主動地接受了道德教育,而不是像說教一樣,讓學生感覺自己是“被灌輸”的。利用這種“潤物無聲”的方法,我收到了一些成效。
又如:在上完《項羽之死》一文后,隨后的月考中,學生的作弊現(xiàn)象大為減少了,遲到等違紀現(xiàn)象也沒有了。這就說明:這堂課的“誠信”教育取得了成效,已較為深入學生內心。
參考文獻:
[1]周敦頤.《周子通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12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建平著.《聚焦新課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 施光明著.《學校德育新探》.知識出版社,1998年版
[6] 錢源偉著.《基礎教育改革研究》.上??萍冀逃霭嫔纾?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