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志安
一女作者在博客里撰文稱某人“著名作家”。這作者我認識,發(fā)表的作品不多,怎么突然就成了“著名作家”?難道有驚世之作問世?我在網(wǎng)上用百度和谷歌分別搜索,其人作品不多;找來能夠找到的報刊上的文章細細地讀,字里行間時有生造之詞,這是小學(xué)生也不容犯的錯誤;耐心地看,感覺文采一般、語言平淡、敘述呆板,味同嚼蠟,實在讀不下去。
文人相輕不好,相互吹捧更不好。時下互相吹捧的“文人浮夸風(fēng)”,是一種華而不實的作風(fēng),是一種官場溜須拍馬的惡臭對圣潔的文學(xué)殿堂的偷襲。有則古代文人笑話:兩個文人傍晚到野外散步,看到路邊有塊石頭,詩興大發(fā)。一人提議,我們以石頭作主題,弄幾句詩如何?好啊,你先來。那人也不客氣,清了清嗓子,隨口吟出:“地上有塊石頭。”另一位立刻鼓掌,“好詩,絕世之作??!”“你也來一句吧?!薄昂茫 北巳艘睬辶饲迳ぷ?,隨口道:“石頭在地上?!蹦侨舜蠊钠湔?,“好詩,比我的還好!你把石頭當(dāng)成主語,重點突出,指代鮮明?!闭坡暣蟛⒎钦鎸?,互相吹捧豈不形成浮夸?
縱觀古今文壇,文人浮夸屢見不鮮。即使是在《世說新語》留下有口皆碑的“竹林七賢”佳話的魏晉文人,也有不拘禮法狂喝濫飲的“不雅”與“不賢”者。劉伶縱酒佯狂,抬棺狂飲;阮籍驚世駭俗,醉酒兩月不醒。魏晉文人因“雅”聲名鵲起,也因“浮”聲名大噪。謝靈運自夸:魏晉以來,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如此王婆賣瓜,雅從何來?“文章冠世”的陸機被宰相張華當(dāng)面浮夸:“人之為文,?;疾派?,而子更患其多也?!逼涞荜懺瓶涞酶鼉矗骸熬缫娦治?,輒欲燒其筆硯!”后葛洪又夸:“猶玄圃之積玉,無非夜光焉,五洞之吐波,泉源如一焉。其弘麗妍贍,英銳飄逸,亦一代之絕乎!”其浮夸之詞令人肉麻,其浮夸之風(fēng)堪稱 “冠世”!后被歐陽修一語否決:“六朝無文,唯《歸去來兮》而已?!薄豆盼挠^止》選本,魏晉之文只選了六篇,而陶淵明一人就占了三篇,這也印證了歐陽修評價之正確。
時下文壇的“文人浮夸風(fēng)”,雖沒有魏晉文人的“浮”,但文人自戀和互相吹捧的浮夸文章還是時見媒體。我認識個文學(xué)青年,在小刊物上弄出幾個“火柴盒”,就自稱是“青年作家”。有的在報尾刊縫“補白”了幾篇“火柴盒”,弄出幾滴“墨香”,就稱“作家”;有的在報刊發(fā)表了幾篇類似讀后感的東東,就稱“評論家”;有的空喊空吼出幾句“順口溜”上了“報屁股”,就稱“詩人”。如此推理,警察與犯罪分子打了一架,就是“軍事家”?綠化工作者栽了幾棵樹,就是“林學(xué)家”?科普工作者在科技報刊發(fā)表一文,就是“科學(xué)家”?如此浮夸,實在太酸!
在文學(xué)這快清貧的土地上,在純文學(xué)遭冷遇的特殊時代,能夠堅守都是好樣的,應(yīng)當(dāng)多贊美、多鼓勵,但要盡量客觀,力戒言過其實,形成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