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紛 肖紅梅
(1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江蘇 南京 210013;2淮安市教研室 江蘇 淮安 223001)
在認真總結十年課程改革實踐的基礎上,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實驗稿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即2011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已于今年秋季正式啟用。本次課程標準修訂將修訂的重點放在如何應對國際科學教育改革和我國新時期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上,著力提升初中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修訂的基本原則中則著重強調:堅持突出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基礎性和啟蒙性,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密切結合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領悟化學學科的價值。新課標以其更加先進的理念、清晰的目標,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么初中化學教師怎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提高新課程的執(zhí)行力呢?筆者認為在依據(jù)新課標進行教學時,初中化學教師必須確立以下意識。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化學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課程目標”中進一步明確“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同時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課程實施的要求上更加重視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是指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都得到和諧發(fā)展?!爸R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不可割裂的整體,在知識、技能、方法的學習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變化。正因如此,新課標在教學目標設計中特別強調要 “全面體現(xiàn)三維目標”,“要按照科學素養(yǎng)的三維目標來構建教學目標”。因此,在依據(jù)新課標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具有鮮明的目標意識,應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活動,使教學目標具有更強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還必須高度重視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和有效落實,注意挖掘化學知識中所蘊涵的科學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要素,并努力探索三維目標的最佳結合點,力求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如在實施以實驗為主的探究課的教學時,一方面,既要著力于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原理和訓練實驗操作技能,又要高度關注對學生設計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和表述實驗結論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還必須重視以具體實驗為載體,引導學生在體驗探究過程、感悟探究方法的同時,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活動過程,教學的關鍵就在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于中體驗,在活動中發(fā)展。新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再次明確要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lián)系和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學習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依據(jù)新課標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確立活動意識,要學會并習慣通過活動進行教學,主動并善于應用活動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應盡可能為學生的自主建構學習提供多樣化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一是精心組織探究活動,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個人認識,創(chuàng)設積極的富有驅動性的問題情境,幫助和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探究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fā),以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為目的,既要有一定的過程提示,以有利于學生的主動、高效的參與,又要有恰當?shù)姆椒ㄒ龑?,以幫助學生在相互討論中啟迪思維,在自主探究中加強體驗,在交流合作中完善觀點。二是切實重視和加強實驗活動,不僅要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實驗情景,激發(fā)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還要營造寬松的實驗氛圍,讓學生敢于動手,勇于實踐。不僅要靈活地開展實驗教學,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多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更要引導學生把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結合起來,把親身體驗和內化感悟結合起來,把知識的學習、方法的獲得與能力的發(fā)展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三是積極開展合作交流活動,首先要合理組建學習小組,確保小組成員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生活背景等多方面具有互補性;其次要精心選擇合作交流的內容和形式,要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等方面提出問題,使學生既能明確合作交流的方向,又能感受合作交流的價值,從而樂于通過合作交流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主動探究和自主建構。
“突出化學與生活、生產(chǎn)、社會和技術的密切聯(lián)系”是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也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所確立的基本原則。應該說,新課程的實施,確實增強了教師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大多數(shù)教師的都能夠在加強化學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重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以及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等方面作出積極的努力。但也有許多教師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和經(jīng)驗上的不足,在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中,因過多關注對事實的羅列和渲染而偏離了本學科的課程目標和教學本質,出現(xiàn)了聯(lián)系實際虛泛和教學內容空洞的現(xiàn)象,導致化學學科特有的價值難以被充分挖掘和發(fā)揮,既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因此,在依據(jù)新課標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有明確的學科意識,要依據(jù)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內容和組織教學,既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又能確保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都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學科感悟?;瘜W教學中,樹立學科意識就是要充分關注化學知識和方法、化學觀念和思想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時的重要作用,凸顯化學學科的價值。如在進行“身邊的化學物質”的教學時,既要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從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學習和探究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更要重視運用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guī)律,分析和認識物質的應用價值,體驗和感悟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方法。
課程資源開發(fā)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也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實驗稿初中化學課程標準采用提供大量“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的方式,增強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在有關方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作出了更為積極的引導。一方面新課標從四個角度對“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進行了更新,即化學、技術與社會的聯(lián)系;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元素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情景,另一方面,新課標又新增加了17條“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新增的學習情景素材不僅與時俱進的體現(xiàn)了化學的發(fā)展和應用,而且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教學實際,更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因此,在依據(jù)新課標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進一步增強課程資源意識,不僅要充分利用好新課標中學習情景,更要加強對課程資源的研究。首先,教師要重視新教材的使用,雖然新課程不再將教材視為唯一的教學可憑借的全部和歸宿,但教材畢竟反映了學科知識的基礎和重點,是最為核心的課程資源。今年秋季所使用的新教材,既以新課標提出的理念、目標和內容為主要依據(jù),又立足于十年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實施的經(jīng)驗、問題以及對教材具體使用的建議,進行了系統(tǒng)面而又全面的修訂。新教材更好地體現(xiàn)了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功能,教師應認真理解和領會新教材的設計理念、教學思想和編寫意圖,把握新教材的特點,使新教材中所潛藏的資源得到更有效挖掘。其次,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對教學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利用,要重視從學生生活、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廣泛聯(lián)系中,發(fā)掘有用素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使教材成為一種動態(tài)的資源。另外,教師還充分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并對其進行適度開發(fā)和合理利用,使之能夠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資源。
教學反思是教師根據(jù)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標準,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有意識地進行分析和再認識的過程。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有效教學總是與教師對教學實踐和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大量的事實表明,一個教學有效的教師必然是一個善于經(jīng)常對自己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教師。因此,在依據(jù)新課標進行教學時,教師還應增強反思意識,自覺地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勤于反思和善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師。首先,應注意反思的內容,教學反思既可以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反思,如: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也可以是對某些具體環(huán)節(jié)的反思,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沒有價值?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恰當高效?有沒有比課本中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的實驗?其次,應了解引起教學反思的問題來源,一方面,反思的問題可源自學生,如面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普遍性困難和錯誤,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行反思:問題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有沒有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的安排是否與內容相匹配,有沒有阻礙了學生的思考?而對于一些個性化的困難和錯誤,教師則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行為進行反思:我在教學中有沒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是不是確實關注到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反思的問題也可來自同行之間的交流研討,如:這個問題我會怎樣設計?有沒有更精彩的方案?這個活動我會如何組織?有沒有更有效的方式?再次,還要重視教學反思的時間,通常情況下,許多老師一般只習慣于進行課后反思,卻很少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反思,然而正是這種與教學同步的反思,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課后反思是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導日后的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增強教學效果。而教學過程中的反思則要求教師對自己正在進行的教學實踐活動,及時進行分析,以便調控教學進程,修訂、更改、充實并完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另外,對反思的形式也應該高度關注,既可通過寫反思日記的方式,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總結和反思,也可通過錄像再現(xiàn)的方式,以旁觀者的身份對自己的教學全程進行回顧和反思,還可以通過聽課、評課的方式,對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進行討論和反思。
新課標是21世紀第2個十年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依據(jù),廣大初中化學教師必須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更新課程理念,加強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新課標的執(zhí)行力。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王祖浩,王磊.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