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晶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哈爾濱 150080)
經典文獻是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經典文化作品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里,如同塵封的金子逐漸被人們淡忘。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全國掀起了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熱潮,經典作品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它所蘊含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
經典文學作品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最能表現(xiàn)本行業(yè)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最能代表這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1]。提倡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閱讀經典作品,是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任務。
1.凈化心靈,提升品格。一本經典著作,可以震撼人的靈魂。閱讀一本經典著作,就是經歷一次心靈的凈化。大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社會閱歷不足,生活經驗較少,但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思想上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閱讀一些優(yōu)秀傳統(tǒng)著作,能使他們與品格高尚的人一起抵掌而談,從中領悟人生真諦,培育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
2.陶冶情操,振奮精神。理想情操是人生之旅的旗幟,缺乏崇高理想情操的人,將會一生黯然失色、無所作為。在中華民族遼闊的大地上,曾培育出眾多偉大的人物。他們的著作中,融入了他們的遠大理想和高尚情操,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處事準則。閱讀這樣的經典作品,能引起大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陶冶情操,振奮精神,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讀書就是將別人辛苦得來的體驗,輕易吸收改善自己?!鄙钊腴喿x經典作品,博采眾長,利用好前人的思維成果和成功經驗,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任何科技成果,基礎都在過去,巔峰將在未來。因此,閱讀經典著作就是讓大學生“思接千載,神游萬里”,站在人類智慧和文明的制高點上,廣泛吸納古今中外文明的精華,啟迪他們的情感和智慧,培養(yǎng)他們具有出眾的氣質和睿智[2]。
青年人是最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受社會現(xiàn)狀的影響最大。繁雜的誘惑和浮躁的心境使大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尤其是經典閱讀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
1.認識不足。目前大部分學生認為經典著作屬于形而上的東西,不會在考試中加分,也不會便于就業(yè)。他們認為,大學的主要任務是為就業(yè)、考研、出國等進行知識和技能儲備。尤其近幾年就業(yè)形勢嚴峻,為了生存、找到適合的工作,他們寧愿埋頭苦讀具有實用價值的英語、計算機及專業(yè)書,忙于考級、考證,就是不肯多花時間閱讀筑造人文素養(yǎng)的經典著作。
2.廣度不夠。閱讀量少和范圍狹窄是廣度不夠的主要表現(xiàn)。以小說為例,一些公認的經典書籍,借閱量遠低于言情、武俠和玄幻類的小說,且多集中于一些常見的、淺顯易懂的名著,大量有傳承性的書籍并未被大學生納入視野中。閱讀量的不足和范圍的偏狹難以提高閱讀的實效。復旦大學的一項調查更進一步說明了這一現(xiàn)象:目前大學生閱讀本專業(yè)經典著作的只有15.2%,閱讀人文社會科學經典著作的有22.8%,閱讀專業(yè)期刊的有9.3%,閱讀英文文獻的只有5.2%[3]。
3.深度不夠。多數(shù)同學對經典著作處于淺閱讀層面,理解流于表面,不用心體會其中的深刻內涵。近年來,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相繼推出了《百家講壇》等欄目,大量的解讀作品也紛紛出版,激發(fā)了人們對經典著作的興趣。但很多大學生并沒有讀原著,而是閱讀那些“二手讀物”。像易中天的“品讀系列”和于丹的“心得系列”通俗化“經典”,在大學生中受熱捧就是充分的證明。
4.指導不足。大學里,老師和課程內容是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主因。據(jù)復旦大學“世界讀書日經典文本閱讀情況調研”顯示:88.52%的大學生認為當今社會需要閱讀經典。對中外文學名著,60.25%的同學是“興趣使然”而閱讀,34.01%和22.95%的同學是因為“增長見識”和“老師推薦”而閱讀;而專業(yè)名著,88.93%的同學表示是為了“提高專業(yè)水平或學術研究能力”而閱讀[4]。這說明,大學生對經典作品有閱讀的愿望,但在閱讀中,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困惑和問題,如缺少教師的指導,學生難以細讀品味。
高校圖書館作為推進大學生加強經典閱讀的推進器,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推進大學生的經典閱讀,既要做到與時俱進,又要滿足大學生的切身需求,同時,具備較強的可實踐性才是關鍵[5]。
1.開辟經典閱讀室。良好的氛圍可使學生平心靜氣地感受經典的內涵,喚醒閱讀的意識和激情。為學生開辟專門的“經典閱覽室”,并懸掛名人的畫像,張貼經典名言、警句等,讓明亮的閱讀室、舒適的桌椅、整齊的書架成為經典著作閱讀的“天堂”。在這里學生感受到的是經典著作的魅力,領悟跨時空的心靈交融,利于提高閱讀深度,激發(fā)閱讀經典著作的興趣。
2.開列經典閱讀書目。經典圖書涵蓋各個類目,僅憑館員的努力,在浩瀚無邊的書海中把經典圖書選擇出來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專業(yè)性極強的圖書,更有賴于讀者和專家的選擇和參與。因此可用多種方式向教師和學生讀者征詢、采集經典閱讀書目,如調查問卷、讀者座談會、電話、信箱等。經過分析整理最終形成經典書目。這樣做也會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3.網絡宣傳經典書目。利用圖書館網站推廣和倡導閱讀經典著作成為主流趨勢,讓全體大學生認識到,閱讀經典著作可以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同時也是提升個人素質、增強自身競爭軟實力的重要方式。要讓學生把閱讀經典著作當成一種彌補心靈空缺的需求;一種收獲健全人格的自覺;一種仔細咀嚼品味的責任,使閱讀經典著作能有效地推廣。
1.成立經典閱讀小組。成立閱讀經典著作興趣小組,是培養(yǎng)大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吟誦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為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搭建課外平臺,為學校各級各類詩文朗誦會儲備有生力量;同時可以以點帶面,推動文學和相關課程的改革創(chuàng)新,提升大學生的素養(yǎng),借此以幾何級數(shù)放大小組的能力,帶動和輻射更多學生閱讀經典。
2.利用電影和名人效應。電影是熱門產業(yè),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形式,深受廣大青年的喜愛。圖書館可定期開辦影展,用電影將學生引入經典的世界,促進相關書籍的借閱。另外,學生對于名人的追崇是一種普遍心理,圖書館可邀請一些學生們喜愛的名家到學校舉辦講座,講述自己的作品,介紹對經典的閱讀體會,推薦一些經典著作。形成閱讀、電影和名家報告三位一體的“立體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經典閱讀量。
3.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充分利用重大節(jié)日、各類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經典著作主題活動,如經典著作讀書節(jié)、中國古典文學讀書周、外國文學閱讀月、讀書報告會、經典著作書評、經典著作知識競賽等,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4.經典閱讀成果展示。開展閱讀成果展示活動,把閱讀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圖書館可與各院系、學生會、學生社團等聯(lián)手開展大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有關活動,如征文比賽、閱讀演講比賽,組織經典著作改編的劇目表演、評選經典著作閱讀校園之星等,對獲勝者給予一定的獎勵,讓學生共享閱讀成果,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深度。
1.提升館員品讀經典的素養(yǎng)。要想讓學生讀好經典著作,館員首先要自己崇文尚德、倡導經典著作的研究風氣,才能善意地引導大學生走進經典著作的書香深處,去讀、去賞、去議,從而愛上經典著作。其次,圖書館要對館員加強經典著作導讀培訓,建立學習交流制,定期組織館員之間、師生之間的雙向閱讀交流研討活動。再次,館員要以真摯的情感、淵博的學識、高度的責任感和細致的服務吸引學生。
2.多種形式引領經典閱讀。指導大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十分重要。首先,要發(fā)揮館員的引導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他們的閱讀興趣與需求,推薦經典書目,并根據(jù)經典著作的特點,教會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緩解閱讀中的畏難心理,增強閱讀經典著作的動力。其次,要聘請專家學者舉辦“經典著作研讀方法”或“經典著作鑒賞”專題講座,端正學生的閱讀傾向,提高閱讀深度,學會領悟鑒賞高雅的文學著作的精神內涵,提高他們的知識儲量和審美情趣。再次,要在校園網上搭建經典著作閱讀的交流平臺。在網上開辟“經典著作書目推薦”、“經典閱讀論壇”等欄目,拓寬交流渠道,探討閱讀方法、感受、經驗,讓學生在交流中集思廣益,相互啟發(fā),擴大信息和思維的容量。
總之,高校圖書館要扎實推進大學生的經典閱讀,方法還有很多,但關鍵是要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出發(fā),冷靜客觀地看待目前的閱讀狀況,把推廣落到實處,而非以一個領導者的身份去對他們提出要求,那么實施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1]經典文學作品[EB/OL].百度百科,2012-06-15.
[2]陳笑玲.發(fā)揮高校圖書館優(yōu)勢培養(yǎng)大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良好習慣[J].情報探索,2011,(9):101-103.
[3]郭英劍.經典閱讀:讀,還是不讀——當代中外閱讀的現(xiàn)狀與前景[J].博覽群書,2010,(7):110-115.
[4]李媛,李雪林.復旦大學“世界讀書日”調研顯示大學生經典閱讀量不足[N].文匯報,2007-04-25.
[5]王麗娜.關于經典閱讀回歸大學校園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9,(1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