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琴
(淮南師范學(xué)院中文與傳媒系,安徽淮南232004)
定州漢墓竹簡《論語》中的通假字
孔德琴
(淮南師范學(xué)院中文與傳媒系,安徽淮南232004)
定州漢簡《論語》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論語》抄本,與今本《論語》在文字使用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尤其是漢簡中使用了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俗省字和同義詞,這些差異對于研究漢代文字狀況和《論語》的早期面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定州漢簡;論語;通假字
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出土了大批竹簡,其中包括《論語》、《文子》、《日書》、《太公》、《儒家者言》等儒家文獻(xiàn)以及其他一些有關(guān)孔子和弟子言論的佚名古籍。據(jù)整理者研究,40號漢墓的墓主為西漢懷王劉脩,《漢書》記載,劉脩卒于西漢宣帝五鳳三年,即公元前55年,因此,這批竹簡均為這一年之前的寫本。其中的《論語》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論語》抄本,更是彌足珍貴。199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定州漢簡《論語》的釋文和部分圖版,釋文共7576字,不足今本《論語》的一半,保存最少的是《學(xué)而》,只有20字,最多的是《衛(wèi)靈公》,有六百多字,均以隸書寫成。漢簡《論語》雖是殘本,但因抄錄于古文字向今文字過渡的隸變時(shí)代,在文字方面頗多特異之處,據(jù)統(tǒng)計(jì),在不到今本一半的文字中,字詞和句式與今本的差異達(dá)七百多處,幾占釋文的十分之一。研究這些文字差異,不僅可以揭示早期《論語》的版本面貌,探討漢代《論語》文本的流變;更為重要的是,簡本中保存的數(shù)量豐富的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同義詞和漢代的俗省字,是研究隸變時(shí)期文字使用情況的珍貴資料。
因漢簡本《論語》中通假字最為繁多,本文以定州漢墓竹簡《論語》為材料來源,凡漢簡用字與今本用字不同且屬于文字通假的字例,均一一分類列出,并按今本《論語》二十篇的順序排列,以“某字作某字”的形式,每條字例前面所列的是今本用字,后面列漢簡用字,下引簡文為例,并于字例條下對通假情況略作說明。文中隨文附注引文出處,且附注頁碼。有些常用書目皆用簡稱如《釋文》乃《經(jīng)典釋文》,《說文》乃《說文解字》,《阮校記》乃清代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會(huì)典》乃《古字通假會(huì)典》,《正義》乃《論語正義》等。
1.貢作上部從夂,下部從貢之字。子~曰:“如切如磋?!?/p>
劉來成《定州漢墓竹簡〈論語〉》[1]認(rèn)為此字與“貢”字皆“贛”之省。此字是“贛”字之省,可信,簡本《論語》“子貢”皆作此形。然而,“貢”字在《說文》中另有其字,認(rèn)為“貢”乃“贛”之省,不確?!摆M”、“貢”通假典籍習(xí)見,《禮記·檀弓下》“使子貢埋之”。《釋文》“貢本亦作贛”;漢石經(jīng)《論語》“子貢”多作“”子贛。
2.“恥”作“佴”。有~且格。
劉來成:“‘佴’即‘恥’,簡帛多見”。《說文》之‘佴’與‘恥’意義不同,但兩字上古音都是泥紐之部字,音同或可通假。
3.“于”作“乎”。吾十有五而志~學(xué)。
《經(jīng)傳釋詞》:“于猶乎也,其在句中者,常語也。”[2]15。“于”、“乎”皆匣紐魚部字,在句中作介詞,同音通假。
4.“曾”作“增”。~是以為孝乎。
《經(jīng)傳釋詞》:“曾,乃也,則也?!对姟h廣》‘曾不容刀’。”[2]81
故依字當(dāng)以“曾”為是。“增”、“曾”,諧聲通假。《戰(zhàn)國策·燕策一》:“孝如曾參”,漢帛書本“曾”作“增”。
5.“攻”作“功”。~乎異端,斯害也已。
“攻”、“功”,兩字皆從“工”聲,均見紐東部字,故可相通?!稇?zhàn)國策·趙策一》:“秦以三軍攻王之上黨?!睗h帛書本“攻”作“功”。
6.“不”作“弗”。知之為知之,~知為~知。
據(jù)錢大昕“古無輕唇音”,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為重唇。因此,古讀“弗”如“不”,兩字雙聲可通,典籍習(xí)見?!稄V韻》:“不與弗同,分物切?!?/p>
7.“措”作“錯(cuò)”。舉直~諸枉
《釋文》:“錯(cuò),同置也,鄭本作‘措’,投也?!保?]1352阮校記:“‘措’,正字,古經(jīng)傳多假借作‘錯(cuò)’為之?!保?]2464“錯(cuò)”、“措”音同可通。
8.莊”作“狀”。臨之以~則敬
“莊”、“狀”皆從“丬”聲,陽部字,可通假。
9.“惟”作“維”。孝乎~孝。友于兄弟。
兩字皆從“隹”聲,音同相通?!督?jīng)傳釋詞》:“惟,發(fā)語詞也,…字或作唯,或作維?!保?]28
10.“耙摹北作“敗琛北?!抑芯2蝗缰T夏之亡也。
“耙摹北字從“笆浮北,從“耙選北,會(huì)夷人善制矢繳之意?!墩f文》:“耙?,平也,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5]十下三中原華夏統(tǒng)稱邊遠(yuǎn)之民為“耙摹北、“暗搖北。故字當(dāng)作“夷”。簡本作“荑”,從草,夷聲,乃“荑草”之“荑”?!耙摹?、“荑”諧聲可通,“荑”為通假字。
11.奧”作“窖”。與其媚于~。寧媚于灶。
《釋文》:“于奧,孔云內(nèi)也;鄭云西南隅?!保?]1354“奧”影紐覺部;“窖”從“告”聲,“告”見紐覺部,兩字迭韻通假。
12.“郁郁”作“彧彧”?!跷脑铡?/p>
“郁”與“彧”皆影紐職部字,音同,故“彧”通假作“郁”。
13.“仲”作“中”。管~之器小哉。
“中”、“仲”音義皆通?!渡喜┖喨ぶ泄?》“仲弓”作“中弓”。
14.“繹”作“允”。純?nèi)缫病0壢缫??!缫病?/p>
“繹”與“允”皆喻紐字,雙聲通假。
15.適”作“謫”。無~也。無莫也。
“適”上古音錫部書紐,“謫”,上古音錫部端紐,據(jù)錢大昕“古無舌上舌頭”之分,舌上音書紐字與舌頭音端紐字上古時(shí)代同韻,古“適”,“謫”兩字雙聲迭韻,古多通用。
16.“喻”作“踰”。君子~于義。小人~于利。
“喻”、“踰”皆從“俞”聲,音同通假。
17.又”作“有”?!床贿`。勞而不怨“又”、“有”音同通假。楚簡“有”多作“又”。
18.“桴”作“泡”。道不行。乘~浮于海。
劉校記:“桴,泡誤。古桴、枹同通,枹、泡形近”。[1]25“桴”從“孚”聲,“枹”從“包”聲,古無輕唇音,故“孚”、“包”音近,“桴”、“枹”應(yīng)是聲符互作的異體字。簡本作“泡”,乃是“枹”字通假。
19.“爾”作“璽。非~所及也
劉校記:“璽,壐,古璽字,在此通爾?!薄墩f文》:“壐,王者印也,所以主土,從土,爾聲。籀文從玉?!保?]十三下九““爾”、“壐”諧聲通假。
20.“他”作“也”。至于 ~ 邦。
《說文》無“他”字?!盁o他”之“他”作“它”或“佗”。也,定紐;它,透紐;戰(zhàn)國秦系文字中兩字形體即已相混,加之音亦相近,典籍兩字每多通用。此處“它”為正字,“也”為“它”之通假字。今本作“他”,乃是“佗”的隸變字,后起。
21.“簡”作“間。吾黨之小子狂~。
“簡”、“間”諧聲相通?!伴g”為通假字。
22.“與”作“予”。乞鄰而~之。
“與”、“予”中古音皆以紐語韻,雙聲迭韻通假?!独献印钒耸徽隆凹纫耘c人己愈多?!睗h帛書乙本“與”作“予”。
23.“無”作“毋。“憾”作左側(cè)從“圭”,右側(cè)從“欠”之字。敝之而~~。
“無”作“毋”,音同通假?!昂丁弊髯謴墓?,從欠,此字未見于字書?!昂丁?,匣紐侵部;此字蓋從“欠”聲,“欠”談部,“憾”侵部,談、侵兩部旁韻,簡本所用字疑“憾”的音近通假字。
24.“政”作“正”。于~乎何有?
“正”、“政”諧聲相通。
25.“簞”作“單”。一~食。
《說文》:“簞,從竹,單聲,漢律令簞,小筐也?!保?]五上四是“簞”為正字,“單”與“簞”諧聲可通。
26.“奔”作“賁”?!睿瑢⑷腴T。
金文“奔”字從夭,從三止,會(huì)人搖臂奔跑之義。三止偽作三屮形,小篆遂作“卉”(賁聲)。“奔”、“賁”皆幫紐文部字,音同通假?!抖Y記·射儀》:“賁軍之將”,《詩·大雅·行葦》毛傳引“賁”作“奔”。
27.“佞”作“仁”。不有祝鮀之~。
“佞”,從女,仁聲。簡本作“仁”與“佞”諧聲可通。
28.“罔”作“亡”。~之生也幸而免。
“罔”、“亡”諧聲通假。
29.“一”作“壹”。齊~變至于魯。
《說文》:“壹,專壹也,從壺,吉聲。”[5]十下五。古文字以“壺”為“壹”,“壹”是“壺”的分化字,秦文字始加“吉”為聲符。又《說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5]一上一故“一”是表數(shù)之“一”。典籍或以“一”為“壹”,上古音皆影紐至部字,中古音兩字皆影紐質(zhì)韻,雙聲迭韻,故多通假?!稌の涑伞罚骸耙蝗忠隆?。《禮記·中庸》引“一”作“壹”。
30.逝”作“選”。君子可~也。
孔穎達(dá)“逝,往也?!贝藶樵孜覇栔?,據(jù)上下文義,當(dāng)以“逝”為正?!笆拧保U紐月部;“選”,心紐元部。“月”、“元”入聲轉(zhuǎn)陽聲。故“逝”、“選”迭韻可通。
31.“默”作“黑”。“識”作“職”?!?。
《釋文》:“默,俗作嘿?!薄墩f文》:“默,從犬,黑聲。”“黑”,曉紐職部;“默”,明紐職部,“黑”、“默”迭韻通假。
“識”,作“職”?!墩f文》:“識,常也 ,一曰知也。從言,戠聲,賞職切?!保?]三上六故依字當(dāng)作“識”?!白R”、“職”皆舌音職部,通假習(xí)見?!肚f子·繕性》:“心與心識?!薄夺屛?》:“識,向本作職”。
32.倦”作“卷”。誨人不~。
《玉篇·人部》:“倦,厭也,說文言羆也?!保?]“倦”字從人,卷聲。“卷”、“倦”諧聲通假。
33.“夭”作“沃”。申申如也,~~如也。
“沃”從“夭”聲,皆影紐宵部字,諧聲可通。
34.“藏”作“臧”。用之則行,舍之則~。
《玉篇·艸部》“藏,草名,又隱匿也?!保?]故依字當(dāng)作“藏”?!瓣啊?、“藏”諧聲可通。
35.“齋”作“齊”。子之所慎:~,戰(zhàn),疾。
“齋”,從示,齊省聲?!褒S”、“齊”諧聲可通。典籍通用習(xí)見,《詩·大雅》:“思齊”,《詩經(jīng)考文》古本作“思齋”。[7]579
36.“韶”作“詔”。子在齊,聞~,三月不知肉味。
“韶”、“詔”皆從“召”聲,宵部字,音近可通。
37.“諾”作“若”。子貢曰:“~,吾將問之?!?/p>
《說文》:“諾,應(yīng)也。從言,若聲。奴各切?!保?]三上四字當(dāng)作“諾”。“若”、“諾”諧聲可通。
38.“易”作“亦”。五十以學(xué)~。
“易”、“亦”,上古均影紐鐸部字,或可通假。鄭注:“魯讀‘易’為‘亦’”即言兩字通假。
39.“擇”作“澤”?!渖普叨鴱闹?/p>
《玉篇·手部》:“擇,簡選也?!惫首之?dāng)以“擇”為正[6]?!皳瘛?、“澤”皆定紐鐸部字,音同可通假?!抖Y記·曲禮上》:“共飯不擇手”。鄭注:澤為擇。[7]892
40.“識”作“志”。多聞而~之。
“識”,書紐職部;“志”,章紐之部,“章”紐和“書”紐均舌上音,“之”、“職”陰聲轉(zhuǎn)入聲,兩字通假典籍習(xí)見。
41.“?!弊鳌拜帷?。不~其往也。
“?!?、“葆”諧聲可通。
42.莫”作“幕”。文~吾猶人也。
邢疏:“莫,無也?!惫首之?dāng)作“莫”?!澳?、“幕”諧聲可通。
43.“豈”作“幾”。若圣與智,則吾~敢。
“豈”,溪紐微部;“幾”,見紐微部。可通假。《戰(zhàn)國策·楚策四》:“則豈楚之任也我”。漢帛書本“豈”作“幾”。
44.“抑”作“印”。~為之不厭。
“抑”字初文作“卬”,《說文》“卬,按也,從反印。俗從手?!保?]九上十二“抑”、“印”一字孳乳?!耙帧庇凹~質(zhì)部;“印”影紐真部,一聲之轉(zhuǎn),亦可通假。
45.“正”作“誠”。~唯弟子不能學(xué)也。
“正”,章紐耕部;“誠”,禪紐耕部字,迭韻通假。
46.“祇”作從“褆”。禱而于上下神~。
《說文》:“神,天神?!保?]一上三又《說文》:“祇,地祇?!保ㄍ希吧舷隆迸c“神祇”相對,故“祇”應(yīng)為正字?!把|,定紐支部;“祇”,章紐支部,上古音舌上音“章”紐可歸入舌頭音“定”紐,故兩字迭韻可通。
47.“坦”作“靼”。君子~蕩蕩。
鄭注:坦蕩蕩,寬廣貌。字當(dāng)以“坦”為正。“靼”與“坦”皆從“旦”聲,迭韻通假。
48.“慢”作“曼”。動(dòng)容貌,斯遠(yuǎn)暴~矣。
《說文》:“慢,惰也,從心,曼聲。”[5]十下十六故“慢”字為正,“曼”為“慢”之諧聲通假字。
49.“托”作“托”??梢浴咧?。
“托”與“托”,音同通假。
50.“才”作“材”。如有周公之~之美。
段玉裁曰:“才、材、財(cái)字以音同通用?!酥茉徊??!保?]272然則,“才”為正字,“材”通假字。
51.“吝”作“鄰”。使驕且~。
《說文》:“吝,恨惜也。從口,文聲。易曰以往吝。”[5]二上十五“吝”,來紐文部;“鄰”,來紐真部,“文”、“真”旁轉(zhuǎn),故可通假,“鄰”乃通假字。
52.“篤”作“孰”?!藕脤W(xué),守死善道。
劉寶楠曰:“篤,《爾雅·釋詁》固也,篤信而好其學(xué)?!保?]163“篤”,端紐覺部;“孰”,崇紐覺部,聲紐同屬舌音,迭韻通假。
53.“侗”作“俑”。“愿”作“愿”。“?!弊鳌翱铡?。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侗”,定紐東部;“俑”,余紐東部,故兩字迭韻可通,簡本用通假字。
《說文》:“愿,謹(jǐn)也,從心,原聲。魚怨切?!保?]十下十一又《說文》:“愿,大頭也,從頁,原聲。魚怨切?!币騼勺忠敉?,故典籍常以“大頭”之“愿”代“欲愿”之“愿”。簡本用通假字。
《釋文》:“悾,音空?!薄都尅罚骸皭?,無知貌?!保?]452“悾”、“空”諧聲通假,當(dāng)以“?!弊譃檎?/p>
54.“巍巍”作“魏魏”?!?。舜禹之有天下也。
《玉篇·山部》:“巍,牛威切,高大也?!保?]“巍”、“魏”諧聲相通。
55.虞”作“吳”。唐~之際。于斯為盛。
“虞”,帝舜之號,郭店簡《唐虞之道》“唐虞”作“湯吳”。“虞”、“吳”皆疑紐魚部字,音同通假。
56.“彌”作“迷”。仰之~高。鉆之~深。
《儀禮·士冠禮》注:“彌,益也。”故字當(dāng)作“彌”。“彌”、“迷”皆明紐脂部字,可相通。
57.“誘”作“牖”。夫子循循然善~人。
《玉篇·言部》:“誘,余手切。引也,進(jìn)也,相勸動(dòng)也?!保?]“誘”、“牖”皆余紐幽部字,故可相通。
58.“韞”作“昷”。“櫝”作“獨(dú)”?!肮痢弊鳌百Z”。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玉篇·韋部》:“韞,于昆切,里也。”[6]“韞”、“昷”諧聲相通。
《說文》:“櫝,匱也,從匚,賣聲。”[5]十二下十六“櫝”、“獨(dú)”均定紐屋部字,故可通假。
《玉篇·貝部》:“沽,賣也?!薄肮痢薄ⅰ百Z”皆見紐魚部字,故兩字音義皆通,典籍通用習(xí)見。
59.“勉”作“免”。喪事不敢不~。
《說 文》:“勉,強(qiáng) 也,從 力,免 聲,亡 辡切?!保?]十三下十八“勉”、“免”諧聲相通。
60.“巽”作“選”。~與之言。
“巽”,心紐元部;“選”,心紐文部,“巽”、“選”皆心部字,雙聲;“元”、“文”旁轉(zhuǎn),故“巽”、“選”聲韻相近,可相通。
61.“裳”作“?!?。非帷~。必殺之。
“裳”、“?!苯詮摹吧小甭暎瑥摹耙隆迸c從“巾”形符可互作,故兩字音義皆通。
62.“蔬”作“踈”。雖~食菜羹瓜祭。
“蔬”、“踈”中古皆書紐魚部字,音同通假。
63.“紳”作“申”。東首加朝服拖~。
《說文》:“紳,大帶也,從 糹,申聲,失人切?!保?]十三上八“紳”、“申”諧聲相通。
64.“槨”作“郭”。有棺而無~。
“郭”、“槨”音同相通。“郭”,通假字。
65.“慟”作“動(dòng)”。子哭之~。
《說文》:“慟,大哭也,從心,動(dòng)聲。徒弄切?!保?]十下二十四故字當(dāng)作“慟”?!皠?dòng)”、“慟”諧聲相通。
66.“閔”作“黽”。“側(cè)”作“則”?!罢z作“言”。閔子伺側(cè)。誾誾如也。
“閔”,明紐文部;“黽”,明紐陽部,兩字雙聲可通。
“側(cè)”莊紐職部;“則”精紐職部,兩字聲紐均是齒音,且迭韻可通?!肚f子·列御寇》:“醉之以酒而觀其則?!薄夺屛摹贰皠t”作“側(cè)”。[7]425
“誾,定州簡本作“言”?!墩f文》:“誾,和說而諍也。從言,門聲。語巾切?!保?]三上六“誾”,疑紐文部;“言”,疑紐元部,兩字雙聲可通。
67.“侃侃”作“衍衍”。冉有子貢~~如也。
“侃”,溪紐元部;“衍”,喻紐元部,兩字雙聲可通。
68.“愈”作“隃”。然則師~與。
正義曰:“愈,猶勝也。”故依字當(dāng)作“愈”?!坝?、“隃”皆從“俞”聲,喻紐侯部字,音同可通。
69.“附”作“付”。為之聚斂而~益之。
“附”、“付”諧聲相通。
70.“喭”作“獻(xiàn)”。師也辟。由也~。
“喭”疑紐元部;“獻(xiàn)”匣紐元部,音近相通。
71.“屢”作“居”?!?/p>
“屢”上切字為“丘”,溪紐,侯部;“居”,見紐魚部,兩字均牙音,“魚”部、“侯”部旁轉(zhuǎn),則“居”應(yīng)為“屢”之通假字。
72.“億”作“意”?!珓t屢中。
“億”,“意”諧聲相通。
73.“踐”作“淺”。不~跡。亦不入于室。
《論語》孔注:“踐,循也?!惫室雷之?dāng)作“踐”?!佰`”、“淺”均齒音元部字,迭韻可通。
74.“篤”作“?!薄U摗桥c。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朱子集注:“論篤,言論篤實(shí)?!惫首之?dāng)作“篤”?!昂V”,端紐覺部;“?!闭录~覺部,迭韻可通。
75.“後”作“后”。何必讀書,然~為學(xué)。
“然後”字當(dāng)作“後”,“後”與“后”皆匣紐侯部字,音同可通?!独献印啡苏拢骸肮适У蓝岬??!睗h帛書甲本“後”作“后”。
76.“奚”作“何”?!湔?。
“奚”,匣紐支部;“何”,匣紐歌部,支、歌旁轉(zhuǎn),故可通假。
77.“既”作“溉”?!灰?。
《玉篇 》:“既,小食也,又已也?!保?]此當(dāng)用為“既”,表“已”之意。“既”、“溉”諧聲可通。
78.“殘”作“俴”。亦可以勝~去殺矣。
《說文》:“殘,賊也,從歹,戔聲。昨干切?!保?]四下五故依字當(dāng)作“殘”?!皞k”,與“殘”皆從“戔”聲,音同可通。
79.“違”作“韋”。唯其言而莫~予也。
“韋”、“違”諧聲可通。
80.躬”作“弓”。吾黨有直~者。
“弓”、“躬”諧聲可通。
81.“攘”作“襄”。其父~羊。
《釋文》:“攘羊,有因而盜曰攘。”[3]1377依字當(dāng)作“攘”。“襄”、“攘”諧聲相通。
82.“怡怡”作“飴飴”。兄弟~~。
馬注:“怡怡,和順之貌”。依字當(dāng)作“怡”?!扳?、“飴”音同可通。
83.“潤”作“閏”。東里子產(chǎn)~色之。
“潤”,定州簡本作“閏”?!皾櫳保吨熳蛹ⅰ分^:“加以文采”。字當(dāng)作“潤”?!伴c”、“潤”諧聲可通。
84.“駢”作“屏”。奪伯氏~邑三百。
《論語集釋》:“《齊乘》臨腒古駢邑,伯氏所食。”[9]967“駢邑”,地名,古籍多作“駢”?!榜墶?,并紐元部;“屏”,并紐耕部,元、耕旁轉(zhuǎn),故“駢、”“屏”可通。
85.“怨”作“惌”。貧而無~難。
“怨”,恨也。故依字當(dāng)作“怨”?!皭?,《說文》作“宛”字或體,應(yīng)從“怨”聲。“怨”、“惌”音同可通。
86.防”作“房”。臧武仲以~求為后于魯。
程樹德引《春秋大事表·列國地名考異》曰:“魯有三防,此東防也。本魯?shù)兀诮褚手莞M(fèi)縣,世為臧氏食邑?!保?]977典籍作“防”?!胺俊迸c“防”皆并紐陽部字,“房”為“防”之通假字。
87.譎”作“矞”。晉文公~而不正。
《說文》:“譎,權(quán)詐也。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譎。從言,矞聲?!保?]三上十四故依字當(dāng)作“譎”?!安湣迸c“譎”諧聲可通。
88.“怍”作“乍”。其言之不~。
《釋文》:“怍,才洛反,慚也?!保?]1380故依字當(dāng)作“怍”?!罢А保缂~鐸部;“怍”,從紐鐸部字,迭韻可通。
89.“弒”作“試”。陳成子~簡公。
“試”與“弒”音同通假。
90.“能”作“耐”。我無~焉。
“能”,泥紐蒸部;“耐”,泥紐之部,“之”、“蒸”陰陽對轉(zhuǎn)。古多通假?!抖Y記·禮運(yùn)》:“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编嵶ⅲ骸澳?,古能字?!保?]34
91.佞”作“年”。非敢~也。
《廣韻》:“佞,諂也?!惫首之?dāng)作“佞”?!澳辍保嗉~真部;“佞”,泥紐耕部,兩字雙聲,“真”、“耕”韻亦相近。故“年”可為“佞”字通假。
92.“德”作“得”。何以報(bào)~?
依字當(dāng)作“德”,“得”與“德”音同可通。
93.“蕢”作“貴”?!笆稀弊鳌笆恰?。有荷~而過孔~之門者邢疏:“蕢,草器也?!惫首謴牟??!百F”、“蕢”諧聲可通。“氏”、“是”皆禪紐支部,雙聲迭韻通假。《戰(zhàn)國策·韓策一》“韓氏急?!睗h帛書本“氏”作“是”。
94.“硁硁”作“坙坙”?!酢?/p>
《說文》以“硁”為“磬”之古文。何晏注:“硁硁,磬聲也。故字當(dāng)作“硁”。“坙”、“硁”諧聲相通。
95.“陰”作“音”。高宗諒~。
子張所引為《書·兌命》,古本作“陰”或“闇”。今見簡本作“音”。“音”、“陰”皆影紐侵部字,故可相通。
96.“輅”作“路”。乘殷之~。
馬注:殷車曰大輅。故字當(dāng)從車作“輅”?!奥贰迸c“輅”音同通假字。
97.“舞”作“武”。樂則韶~。
邢疏:“韶,舜樂也。武,周武王之樂?!薄拔琛?,乃是“武”字之通假。
98.“乎”作“夫”。已矣~。
“乎”、“夫”皆魚部字,可通假,且均可作句末語氣詞。
99.“慧”作“惠”。好行小~。
“惠”,匣紐質(zhì)部;“慧”,匣紐月部,兩字雙聲,“月”、“質(zhì)”旁轉(zhuǎn)。故可相通?!独献印贰盎壑浅觯写髠巍?,河上本“慧”作“惠”。
100.“哉”作“才”。君子~。
“哉”、精紐之部;“才”,從紐之部。迭韻可通?!独献印范拢骸盎馁馄湮囱朐铡?。漢帛書乙本“哉”作“才”。
101.“矜”作“上部從其,下部從魚”之形。君子~而不爭。簡本所用字從魚,其聲,或?yàn)椤墩f文》所收“鲯”字?!镑挕?,群紐之部;“矜”,見紐侵部?!叭骸?、“見”皆牙音,聲部相近可通。
102.“闕”作“欮”。吾猶及史之~文也。
《玉篇·門部》:“闕,祛月切。闕也,又失也,少也”[6]。此當(dāng)訓(xùn)“失也,少也”。故以“闕”字為正?!皺?、“闕”諧聲可通。
103.“蹈”作“游”。水火吾見~而死者矣。
《說文》:“蹈,踐也。從足,舀聲。徒到切。”[5]二下十六此處經(jīng)義當(dāng)以“蹈”字為正,而簡本作“游”,“游于水火”,句意不通?!坝巍?,余紐幽部;“蹈”,定紐幽部,“游”或?yàn)椤暗浮弊滞佟?/p>
104.“諒”作“梁”。君子貞而不~。
“諒”,信也。故字以“諒”為正?!傲骸薄ⅰ罢彙苯詠砑~陽部字,音同可通假。
105.“便”作“辨”。友~佞。
“便”、“辨”皆并紐元部字,故可通假。
106.“佚”作“失”?!斑[”作“游”。樂~~。
《玉篇·人部》:“佚,余一切。豫也。”故依字當(dāng)作“佚”。“佚”、“失”諧聲可通。《書·酒誥》“群飲女勿佚”,《漢書·藝文志考證》引“佚”作“失”。
此處當(dāng)為“遊賞”之“遊”?!斑[”與“游”音同通假。
107.“愆”作“衍”。君子有三~。
《說文》:“愆,過也。從心,衍聲。去虔切?!保?]十下十八“衍”、“愆”諧聲可通。
108.“未”作“謂”。言~及之而言。
“未”、“謂”皆物部字,迭韻相通。
109.“瞽”作“鼓”。謂之~。
瞽者,無目之人。故字當(dāng)從目作“瞽”?!肮摹薄ⅰ邦敝C聲通假。
110.“壯”作“狀”。及其~也。
“狀”、“壯”莊紐陽部字,雙聲迭韻通假。
111.“懷”作左部從“扌”右部從“褱”之形?!皩殹弊鳌拜帷薄!洹云浒?。
《玉篇·心部》:“懷,胡乖切,歸也,安也,思也,至也?!保?]“懷”引申為“懷有”故此處當(dāng)作“懷”。簡本所用字與“懷”音同通假。
《說文》:“葆,草盛貌。從草,保聲,博褒切?!保?]一下二十四“葆”、“寶”皆幫紐幽部字,音同可通。
112.“性”作“生”?!嘟病?/p>
“生”,“性”諧聲相通?!吧?,通假字。
113.“肸”作“膉”。佛~召。
“肸”,曉紐物部;“膉”,影紐錫部?!坝啊奔~、“曉”紐皆喉音,則“膉”為“肸”字通假。
114.“磨”作“靡”。不曰堅(jiān)乎,~而不磷。
《詩·衛(wèi)風(fēng)·淇奧》“如琢如磨”,毛傳:“玉曰琢,石曰磨?!保ü室雷之?dāng)作“磨”?!澳ァ?、“靡”皆明紐歌部字,音同通假。
115.邇”作“壐”?!赂浮?/p>
《說文》:“邇,近也。從辵,爾聲,兒氏切?!保?]二下六此處“邇之事父”與“遠(yuǎn)之事君”對舉,故字當(dāng)作“邇”?!斑儭?、“壐”皆從爾聲,諧聲可通。
116.“帛”作“白”。玉~云乎哉。
典籍往往“玉帛”連用,故依字當(dāng)作“帛”?!鞍住薄ⅰ安敝C聲相通。
117.“窬”作“偷”。猶穿~之盜也與。
“窬”、“偷”皆從“俞”聲,音同可通,“偷”通假字。
118.“蕩”作“湯”。今之狂也~。
《集韻·蕩韻》:“蕩,放也,直也”。故此當(dāng)作“蕩”?!皽?、“蕩”諧聲相通。
119.戾”作“誼”。今之矜也忿~。
“戾”,來紐月部;“誼”,疑紐歌部,“歌”、“月”陰聲、入聲對轉(zhuǎn),兩字迭韻可通。
120.“紫”作“此”。惡~之奪朱也。
《說文》:“紫,帛青赤色。從纟,此聲。將此切。”[5]十三上七則“此”為“紫”之諧聲通假字。
121.“孺”作“儒”?!娍鬃?。
“孺悲”,魯人名。典籍作“孺”?!叭妗迸c“儒”皆從“需”聲,音同通假。
122.“期”作“其”?!丫靡印?/p>
“期”,“其”,諧聲通假。
123.“奕”作“亦”。不有博~者乎
“亦”與“弈”諧聲相通,“亦”為通假字。
124.“上”作“尚”。君子義以為~。
“上”、“尚”音義皆通,典籍通用習(xí)見?!兑住啡珪吧暇拧?、“上六”,漢帛書本皆作“尚九”、“尚六”。
125.“訕”作“山”。惡居下流而~上者。
孔注:訕,謗毀。故字當(dāng)從“言”作“訕”?!吧健?、“訕”諧聲通假。
126.“徼”作“絞”。惡~以為知者。
阮校記:“敫聲,交聲古音同部,故得通借?!保?]2528“絞”如阮氏所論,乃為“徼”字通假。
127.憮”作“撫”。夫子~然曰。
邢疏:“憮,失意貌?!惫首之?dāng)從心,作“憮”?!皳帷薄ⅰ皯摗币敉?。
128.“窺”作“規(guī)”?!娛壹抑?。
“規(guī)”,乃是“窺”之諧聲通假字。
129.“云”作“員”。夫子之~。不亦宜乎。
《經(jīng)傳釋詞》:“云,言也,曰也,常語也?!庇郑骸霸?,或通作員?!保?]29“云”、“員”皆匣紐文部字,古多通用?!对姟む嶏L(fēng)·出其東門》“聊樂我員”,箋云:“員,古文云。”
130.“賚”作“來”。周有大~。
《說文》:“賚,賜也。從貝,來聲。周書曰,賚尒秬鬯。洛帶切。”[5]六下八故字當(dāng)作“賚”?!皝怼?、“賚”諧聲通假?!对姟ど添灐ち易妗贰百l我思成”,鄭箋:“賚讀如往來之來?!?/p>
131.“逸”作“泆”。舉~民。
《說文》:“逸,失也。從辵,兔。兔,謾馳善逃也。夷質(zhì)切?!保?]十上十故當(dāng)以“逸”為正。“逸”、“泆”皆喻紐質(zhì)部字,音同可通假。
132.“公”作“功”?!珓t說。
“公”、“功”皆見紐東部字,音同可通。
133.“謂”作“胃”。何~五美。
“胃”、“謂”諧聲可通,“胃”古多讀為“謂”。《郭店簡·老子甲7》“是胃果而不強(qiáng)”,“胃”作“謂”。
134.“慢”作“漫”。無敢~。
《說文》:“慢,惰也。從心,曼聲。一曰慢,不畏也。謀晏切?!保?]十下十三故當(dāng)以“慢”為正?!奥?、“漫”皆明紐元部字,音同可通假。
135.“儼”作“嚴(yán)”?!?然人望而畏之。
“嚴(yán)”、“儼”諧聲相通。表“莊敬”之“儼”,典籍多以“嚴(yán)”為之。如中山王方壺“嚴(yán)敬不敢怠荒”。
136.“納”作“內(nèi)”。出~之吝。謂之有司。
“內(nèi)”、“納”諧聲可通。典籍多通用。侯馬盟書“內(nèi)室”,均讀為“納室”。
[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墓整理小組.定州漢墓竹簡論語[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 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3] 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附校勘記[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5]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6] 顧野王.玉篇M].北京:中華書局,1987.
[7] 高亨.古字通假會(huì)典[M].濟(jì)南:齊魯書社,1989.
[8] 劉寶楠.論語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54.
[9] 程樹德.論語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責(zé)任編輯 何旺生)
The Interchangeable Characters in the Bamboo Writing Slip“Analects”Unearthed in the Han Dynasty Tomb
KONG De-qin
(The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232004,China)
The“Analects”written on the bamboo writing slips unearthed in the Dingzhou Han Dynasty Tomb was the earliest transcripts of“Analects”found by archaeologists so far.In terms of usage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re still existed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one and the one commonly read today.In particular,a lot of interchangeable characters,ancient and modern word variants,vulgar provincial words and synonyms were used in the“Analects”written on the bamboo writing slips unearthed in the Dingzhou Han Dynasty Tomb.These differences are undoubted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state of the Han Dynasty text“Analects”.
Bamboo writing slip of Dingzhou Han Jane;Analects;interchangeable characters
H121
A
1674-2273(2012)05-0092-07
2012-06-29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huì)科學(xué)研究項(xiàng)目“定州漢墓竹簡本《論語》異文研究”(2008sk317)
孔德琴(1969-),女,安徽鳳臺人,淮南師范學(xué)院中文與傳媒系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