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硒在生豬機體內的作用及缺乏綜合癥的診治
李 燕 (山東省寧陽縣蔣集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271409) 金停祥 (山東省寧陽縣畜牧獸醫(yī)局)
通過長時間對生豬在各生長階段的觀察,發(fā)現生豬群體內有部分特別是生長快、體格健壯的生豬往往沒有發(fā)熱癥狀,出現代謝性障礙,組織變性,全身性水腫等綜合癥狀而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究其原因,這是飼料成分中硒(Se)元素含量不足,生豬攝取Se的需求量長期低于0.10mg/kg,造成體內的酶合成受阻,代謝紊亂,細胞被氧化等綜合癥。
(1)維持生豬機體正常需求的元素有很多種,其中對促進體內酶的合成,系統(tǒng)正常代謝,保護細胞,防止細胞膜、肝線粒體膜等的過氧化破壞起反應作用的Se是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生豬在各生長時期,體內對Se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機體內Se的正常維持需求含量為0.10~0.40mg/kg;(2)作為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組成成分的Se,它的基本作用是參與破壞已生成的過氧化物而起到維護細胞膜的作用,即在整個細胞質中破壞過氧化物,保護細胞,解毒和提高免疫力,它和維生素E(VE)相互協作和互補,更加增強防止細胞膜中有過氧化物形成和細胞膜變性的作用,VE可有效的促進因Se攝入過量出現中毒癥狀的排泄功能,從而降低毒性作用。經長期的飼養(yǎng)管理和現代營養(yǎng)學的研究,Se和VE可共同保護細胞膜、細胞核和染色體不受傷害,兩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3)生豬機體內的Se由于經常性的缺乏,致使產生營養(yǎng)代謝障礙或與其缺乏有關而引起的綜合疾病。運輸、驅趕、潮濕、惡劣氣候和環(huán)境等的刺激而產生應激是Se缺乏的誘發(fā)因素,造成Se的消耗增加,機體抵抗力降低。
長期飼喂含Se不足的飼料,引起生豬對Se的缺乏,發(fā)生一系列的代謝性病理變化,嚴重影響了生豬的健康生長。(1)一年四季都有發(fā)生,尤其是冬春季節(jié)氣溫驟變,溫差波動大,生豬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抵抗力弱時最易發(fā)病。(2)長期飼喂高蛋白或含Se不足的飼料,造成生豬攝取Se量降低,生長迅速、發(fā)育良好的育肥豬最易發(fā)生營養(yǎng)性肝壞死,并伴有白肌病的發(fā)生。(3)急性病例常發(fā)生在營養(yǎng)良好,身體健壯,沒有任何征兆下的生豬突然發(fā)病死亡,同窩豬群易發(fā)生發(fā)病和死亡率高的現象。(4)各階段的生豬均易發(fā)生:出生后7日左右或3-4周齡的仔豬;斷奶后生長至10~50kg的幼豬,其中10~20kg的幼豬受侵害最為嚴重;快速生長、體重在60~90kg的育肥豬。(5)發(fā)病率最高的是長白品種豬雜交后產生的后代,雜交產生的后代數越多,發(fā)病率越高。
生豬長時間攝入高蛋白的飼料,引起體內蛋白過剩,加速機體內Se的分解而含量相對較低,造成抵抗力下降,內外系統(tǒng)代謝紊亂,發(fā)生白肌病、肝壞死等一系列常見的臨床癥狀綜合癥。
3.1 體溫 生豬的正常體溫在38~39.5℃(直腸溫度),一般在正常條件下,體溫在36~41℃之間也屬正常。病豬體溫通常不高,觸摸時,一般感覺無任何明顯變化,但病豬在死亡前往往出現體溫過低的現象。
3.2 精神 常表現為身體健壯而突然發(fā)病,抽搐,尖叫,精神不振、沉郁,喜臥,呈昏睡狀;成年生豬患病多發(fā)生于冬春氣候驟變以及長期攝入Se不足或缺乏時,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對長途運輸、驅趕、環(huán)境改變等應激下可轉為急性,幾分鐘內突然抽搐,大聲嚎叫而死亡。
3.3 食欲 食欲減退,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有的偶見采食,但患有咀嚼障礙,約25%的豬伴有消化道疾病,嚴重時因食欲廢絕而死亡;哺乳期病變的仔豬因不能站立常吃不到母乳而餓死。
3.4 皮膚和黏膜 (1)通常死得快的病豬營養(yǎng)比較好,毛有光澤;患慢性病的豬,營養(yǎng)不良,高度消瘦,被毛粗亂。(2)有的在發(fā)病初期,全身的皮膚病變部位通常色淡,呈粉紅色,以后逐漸轉為蒼白色、發(fā)皺;有的病變皮膚有不規(guī)則的紫紅斑點,兩腿內側出現形態(tài)大小或不規(guī)則的紫紅色斑點。(3)長期或發(fā)病后期,可見眼結膜蒼白,眼臉浮腫,耳、頸、胸、腹下及內股皮膚發(fā)紺。(4)慢性病例的病程3~7d或更長,出現肩部、背腰部皮下肌肉腫脹或水樣腫脹,腹脹、黃疽和發(fā)育不良為特征的疾病,個別病豬在耳、頭、背部出現壞疽。
3.5 糞便 病豬常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先便秘后下痢,初為水樣,漸變?yōu)檐洷悖笃谕抡骋罕?,糞便帶血或偶爾可見血便。
3.6 呼吸 冬末春初發(fā)病率高,病豬出現呼吸障礙癥狀,呼吸達到21~98次/min,同窩數頭急性病例仔豬在幾周內死亡。治愈后存活的仔豬在后期仍常伴有嚴重的呼吸、消化等系統(tǒng)性代謝病癥狀,抵抗力下降,生長緩慢,死亡率在10%以上。
3.7 心跳 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達到110~198次/min,心臟衰弱死亡或常突然死亡。
3.8 運動 (1)輕者運動不穩(wěn),后驅搖晃或跛行,重者前肢跪地移動,后肢麻痹、癱瘓;有的病豬出現頭向側轉或轉圈運動,強行起立時則見肌肉顫栗,并常發(fā)出嘶啞的尖叫聲;有的不愿走動,躺臥不起,強迫運動常立即死亡。(2)病程稍長者,后肢強硬,運動無力,肌肉發(fā)抖,步幅短而呈痛苦狀;嚴重時,起立困難,腰背弓起,四肢叉開,肢體彎曲,肌肉震顫,出現運動等障礙。(3)有水腫癥狀的病豬四肢癱瘓,死亡率非常高。
3.9 血細胞 血常規(guī)檢查,可見紅細胞為173~407萬個/mm3,白細胞為2.2~2.77萬個/mm3,引起白細胞偏高,造成貧血,出現伴有輕微感染癥狀的功能性障礙。
4.1 脂肪及黏膜 (1)急死病豬,尸體營養(yǎng)良好,頸下及腹下的脂肪可見透明茶黃色膠凍狀水腫,慢死病豬一般呈淡污黃色。(2)胃黏膜水腫、出血,胃大彎、腸系膜呈膠凍樣水腫;
4.2 胸腹腔 體腔內積有大量易凝固的滲出液呈黃色,心包積液達15~20ml,呈凝固或不凝固的茶黃色透明狀;胸腹水明顯增多,腹腔積液達200~500ml,透明并含纖維蛋白塊。
4.3 淋巴結 病變部位的淋巴可見到不同程度的腫脹,潮紅充血,切面周邊充血,流出較多量液體,偶爾也見到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充血、出血。
4.4 骨骼肌 (1)骨骼肌特別是后軀臀部和股部肌肉色淡,呈灰白色條紋,膈肌呈放射狀條紋,切面粗糙不平,有壞死灶。(2)病變不嚴重時,常見于后肢臀部肌肉稍腫、退色,呈半煮熟或蠟樣外觀。(3)嚴重時肩部、背部以及膈肌等處出現病變,并伴有出血和黃色無光澤的斑塊。
4.5 肝臟 (1)肝臟可見不同程度的增大,呈斑駁狀,切面呈黃染或檳榔樣紅黃相間。(2)輕者肝臟輕度腫脹,質稍脆,呈水腫樣,中央靜脈淤血,并常擴張到周圍的肝竇。(3)重者肝臟腫脹,表面及切面可見紅黃相間,大小不等斑塊,邊緣不整,宛如地圖樣,紅色區(qū)凹陷,黃色區(qū)則突出表面,質脆弱或稍硬。(4)急性病例的肝呈紫黑色,肝大1~2倍,質脆易碎,呈豆腐渣樣。(5)慢性病例的肝外表凹凸不平,正常肝小葉和壞死肝小葉混合存在體積縮小,質地變硬。
4.6 胰臟 多數蒼白,偶爾見到污黃色。
4.7 腎臟 一般無明顯變化,少數可見腎皮質增寬,質脆,腎盂稍有紅色尿液。
4.8 心臟 病死生豬的心臟擴張變弱,呈圓球形,兩心室心徑體積擴大,橫徑增寬,平置時心臟塌陷;心肌色淡并伴有紅斑而柔軟,左心肌變性最為明顯,心內、外膜下層有大量出血斑點或線狀出血,并沿肌纖維方向擴散,最后造成循環(huán)性衰竭。
4.9 肺臟 一般變化不大,有的可見肺間質增寬,有充血或小點出血,呈膠凍狀水腫。
(1)豬對Se的需要量不能低于日糧的0.1mg/kg,允許量為0.25mg/kg;平時應注意及時調整飼料結構的搭配和有關添加劑的應用,以滿足生豬在各生長期對Se的需求。麩皮、豆類等飼料中富含較多的Se,要適當選擇補充飼喂。(2)對缺Se的妊娠母豬,產前15~25d內及仔豬出生后第二天起,每30d進行肌肉注射0.1%亞硒酸鈉液1次(母豬3~5ml,仔豬1ml);也可在母豬產前10~15d適量增喂Se制劑,會收到一定的預防效果。(3)對同群發(fā)病的豬按每頭5kg體重肌注0.1%亞硒鈉1ml,1月1次。(4)病豬每5kg體重肌注0.1%亞硝酸鈉2ml(同時增喂以適量的VE),一般注射一次病豬就會有好轉,個別效果不明顯的,次日再注射1/2的量;注射后,一般患豬在12~24h內即可見到食欲恢復,腹瀉停止,精神好轉,跛行消失等明顯療效。(5)對已發(fā)病仔豬可用0.1%亞硒酸鈉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2~4ml/次,隔20日再注射1次;或肌肉內注射亞硒酸鈉VE注射液1~3ml(Se為1mg/ml,VE為50IU),若配合使用50~100IU的VE進行肌肉注射,效果更佳。
(1)根據本病的流行、臨床癥狀、病變和防治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可以肯定與缺Se有直接的關系。發(fā)病出現心肌、骨骼肌和粘膜等病變癥狀與缺乏Se綜合癥的病性極其相似,因此,在未檢明尚有其他因素參與其間之前,基本確定為Se缺乏癥是合理的。(2)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倘若發(fā)現生豬出現跛行或癱瘓,貧血,心跳明顯加快,臨床無高溫癥狀就突然死亡,剖解時發(fā)現骨骼肌蠟樣變性,心臟擴張,肝臟巨塊狀壞死,即可判定為Se缺乏綜合癥。如果癥狀表現不夠明顯時,可通過亞硝酸鈉的治療加以診斷,一般病例在用藥后12~24h內顯出明顯效果時可確定為本病。(3)事實證明,長期缺乏Se可引起豬群發(fā)生本病,而加喂含量足夠的Se飼料可解決本病的發(fā)生。由此可見,維持生豬機體正常代謝的需求量分季節(jié)分階段,特別是冬春氣候多變季節(jié),更離不開及時調整飼料中Se的配比含量,科學的調整飼料結構配比,可以有效預防和防治本病的發(fā)生,對降低經濟損失有著重要意義。
(2012–08–09)
S858.28
B
1007-1733(2012)11-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