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冰哲
腹腔鏡甲狀腺瘤切除手術的配合
司冰哲
腹腔鏡;甲狀腺瘤切除術;手術配合
現(xiàn)將手術配合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例,均為女性;年齡26~45歲,平均35歲;病程1~2年。均因發(fā)現(xiàn)頸部包塊入院,術前例行B超檢查,術后病理診斷為膠質性甲狀腺瘤。
1.2 方法 本組均在全麻下經乳暈入路手術?;颊咂脚P位,兩腿分開,主刀者站在患者兩腿之間。在兩乳頭間做長1.0 cm的切口至皮下層,鈍性分離前胸部的皮下間隙,輸入CO2。于左右乳暈內上緣分別做長0.5 cm的切口,置入套管,用超聲刀分離胸部皮下間隙和頸闊肌下間隙,建立手術操作空間。切開頸白線,橫段病灶側甲狀腺前肌群,分離,切割甲狀腺組織。取出標本,頸前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
1.3 結果 本組腹腔鏡手術均獲得成功,無中轉。與同期同類型甲狀腺手術者對比,除開始時數(shù)例手術因操作和配合原因時間需4 h外,其余均在2 h內完成手術,手術效果均滿意。乳暈入路法有1例患者術后胸前區(qū)皮膚出現(xiàn)紫色瘀斑,3周后消退。因術前充分做好手術體位安置工作,所有4例均未出現(xiàn)肢體受壓情況,術中無需頭部過度后仰,術后所有4例均無訴頸枕部疼痛,而同期開放術式者有近50%患者訴頸枕部疼痛數(shù)天。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更快,更美觀。
2.1.1 術前訪視 腹腔鏡甲狀腺瘤切除術,患者因顧慮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故術前1 d,巡回護士與麻醉醫(yī)師應向患者解釋手術體位的配合要點及麻醉方法,讓患者先練習頭后仰睡眠體位,以減輕術后的不適。并簡單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及手術過程,舒緩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使其愉快接受手術。做好術前禁食、禁飲的解釋。2.1.2 特殊器械準備 攝像監(jiān)視系統(tǒng)1套、冷光源、氣腹機、超聲刀、腹腔鏡操作器械、穿刺器(5、10 mm)各2套、彎分離鉗、電凝勾、二氧化碳、膠管、腎上腺素、生理鹽水、尖刀、5-0絲線、30°觀察鏡1個。
2.2.1 建立靜脈通道 選擇上肢靜脈建立通道,并確保輸液通暢無滲漏。
2.2.2 手術體位 協(xié)助麻醉師施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改良截石位,頭略后仰,暴露頸部,頸下懸空處墊10 mm厚軟枕,頸部不宜過伸,若頸部皮膚繃的太緊,難以建立操作空間。床頭臺高20~30°。雙上肢外展。托腿駕安裝固定于床中部下外側,卸去床腳板,根據(jù)患者身高調整托腿架高度,托腿架支托于小腿肌肉豐滿的部位,并墊棉墊,避免壓迫腘窩處的血管神經。
2.2.3 術中配合要點 ①洗手護士清點器械,協(xié)助醫(yī)師消毒術野后鋪巾,與巡回護士配合將各管道、導線、儀器連接好,測試好各種設備;準備紗布1塊,檫試鏡頭以避免鏡頭氣霧產生[2];配制腎上腺素鹽水(生理鹽水100 ml+鹽酸腎上腺素0.5 mg混勻)作為局部止血劑和擴張皮下組織,以減少術中出血和便于擴張器通過;②術者沿胸骨柄下緣至甲狀腺處注射腎上腺鹽水,在患者乳溝中間、胸骨前和雙側乳暈上各打一皮丘和開一切口,均插入5 mm穿刺器,注入二氧化碳,開啟腹腔鏡系統(tǒng),將氣腹機的壓力調至6 mmHg(1 mmHg= 0.133 kPa);③護士遞超聲刀置入主操作孔,遞抓鉗置入輔助操作孔;用超聲刀分離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頸前區(qū),直至兩側胸鎖乳突肌和甲狀軟骨顯露;及時清除超聲刀上的污漬和血痂;遞內鏡剪剪開頸白線直達甲狀腺被膜,縱行切開甲狀腺被膜,用超聲刀止血切開甲狀腺組織,并沿病灶包膜,自下向上進行鈍、銳性分離,甲狀腺周圍血管用超聲刀止血、凝固切斷,完整切開病灶;④配合術者將標本置入標本袋后從穿刺孔取出,檢查無明顯滲血,將1根剪有側孔的引流膠管放置在切除甲狀腺瘤后的殘窩處,并將其從正中切口引出,接引流袋,三角針4-0絲線固定,放出CO2,退出鏡頭;⑤清點縫針、小方紗,4-0可吸收線做皮下美容縫合,6×7敷貼覆蓋切口。
腔鏡手術必須要有空腔,才能使腔鏡有可見的視野、器械才有活動空間。而頸部甲狀腺并未存在自然體腔,因此要行腔鏡手術,首先要建立起一個方便可靠的人造空腔。對腹腔鏡甲狀腺瘤手術的治療效果與傳統(tǒng)手術方式對比無差別,但因術后頸部沒有瘢痕,具有極佳的美容和更迅速康復而深受患者的歡迎[3]。據(jù)報道截石位是容易引起損傷的體位[4],擺放不當能導致腓總神經損傷、骶神經后支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腓腸肌骨筋膜室綜合征等并發(fā)癥。巡回護士首先要熟練掌握手術體位的擺放,使患者在最舒適的體位下接受手術,避免肢體的壓傷;教導患者做好手術體位的訓練,術中定時檢查患者體位,注意觀察下肢血液循環(huán)、皮溫等有無異常,使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點。手術器械護士應熟悉手術步驟,備齊術中所需的物品、器械,主動及時配合術者。采用腔鏡器械進行手術,在操作上需更為細心、輕揉、力度更小。掌握、調節(jié)二氧化碳壓力為0.8~1.33 kPa,避免壓力過高導致頸部、胸部廣泛皮下氣腫,高碳酸血癥可致顱內壓升高[5]。在傳遞顯像系統(tǒng)時必須有嚴格的無菌觀念,防止污染手術器械和術后感染的發(fā)生。
[1]韋日貴,周小曼.腔鏡下甲狀腺手術體位的改變[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1(5):801.
[2]董 玲,武海萍.26例手汗癥行胸腔鏡交感神經鏈切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559.
[3]黃國雄.經胸骨前徑路微型腹腔鏡甲狀腺瘤切除術的配合[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6,6(11):1118.
[4]任洪梅.手術體位的合理安置[J].現(xiàn)代護理,2006,3(5):64.
[5]李 燕,華嶧紅,王清玉.腹腔鏡甲狀腺手術配合[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2,7(4):250.
[2011-06-20收稿,2011-07-19修回]
[本文編輯:張建東]
book=714,ebook=111
R473.6
B腹腔鏡甲狀腺瘤切除術具有頸部無瘢痕、痛苦小、創(chuàng)傷少、出血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1]。腹腔鏡甲狀腺手術途徑分為頸部途徑、胸部途徑。乳房途徑是胸部途徑之一。筆者所在科共成功實施4例經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瘤切除術,
453000河南新鄉(xiāng),371醫(yī)院麻醉科(司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