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麗,王銀鳳,邢亮亮,高君艷
小兒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兒肘關節(jié)損傷中較常見的一類骨折。由于兒童的自律性差,術后康復訓練很難及時進行,大多數(shù)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肘關節(jié)屈伸活動受限[1]。不僅影響兒童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還會因患肢使用減少而影響患肢的正常發(fā)育。2009-01~2011-10筆者所在科對54例肱骨髁上骨折后肘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患者采用綜合康復訓練治療?,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齡3~12歲,平均8.5歲。其中高處墜落傷7例,平地摔傷33例,滑板摔傷14例。閉合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36例,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13例,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5例。54例患者均無神經損傷。治療前測量肘關節(jié)活動度、關節(jié)活動范圍≤30°者13 例,30~59°者 31 例,≥60°者 10 例。 病程 30~120 d。
1.2 康復指導
1.2.1 心理指導 康復治療對于改善兒童骨折術后肘關節(jié)功能障礙作用明顯,但患者往往因懼怕疼痛,不愿進行鍛煉。首先要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采取多種手段,照顧其興趣、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方案??梢蕴峁┗颊呦矚g的玩具、愛看的動畫片等,作為鍛煉后的獎勵,提高患者鍛煉的積極性,使康復方案得到更好的執(zhí)行?;颊呤軅?,家長心情較緊張,一方面對患者鍛煉或牽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疼痛不能理解,無法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另一方面迫切的希望患者早日康復,會私自加大鍛煉強度或自行為患者進行被動牽伸,容易造成患者肌肉疲勞、關節(jié)損傷,嚴重者可導致骨化性肌炎的發(fā)生。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家長的指導,告知其正確的鍛煉方法和遵從醫(yī)囑的必要性,使其能以正確的方法和心態(tài)監(jiān)督患者進行康復鍛煉。
1.2.2 物理療法 ①石蠟療法:蠟療是用加熱溶解的醫(yī)用石蠟作為導熱介質,將熱傳導至機體達到治療目的;對5歲以下的患者常選用蠟餅法,采用熔點為56℃的醫(yī)用石蠟,在恒溫蠟療儀中溶化后用專用蠟盤冷卻至溫度適中,用塑料薄膜包緊、包平,防止蠟液外流,置于患處,治療時間為20~30min,2次/d,18次為1個療程;②中藥熏洗:對年齡在5歲以上、配合能力好的患者多采取中藥熏洗的方法;用川芎、徐長卿、白芷、姜黃等十幾味中藥,加入足量的水浸泡1 h,放入鍋中煮沸后用熱氣熏蒸肘部;待藥液稍涼后用毛巾蘸取藥液擦洗患肢,直至將患肢完全浸入藥液中,同時可配合進行肘關節(jié)的屈伸練習;熏洗時間不超過30min。藥液和藥渣可重復使用5~6次,熏洗2次/d,18次為1個療程;兒童對熱的耐受力差,有時無法配合完成熏洗,在患者進行前4次熏洗時由護士一對一指導完成,并將熏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家長。
1.2.3 主動運動 根據(jù)患者肌力并結合患者骨折愈合情況,選取不同重量的沙袋或啞鈴,針對3~5歲不方便使用沙袋或啞鈴的患者,筆者自制0.25、0.5、0.75 kg等重量不等、形狀各異的小型沙袋,不僅方便患者使用,更增加了訓練的趣味性。患者取坐位,將患肢平放于桌面,腋窩貼緊桌邊,手握沙袋或啞鈴主動屈肘關節(jié)至最大限度,保持5~10 s,然后勻速伸直肘關節(jié)至最大限度,保持 5~10 s,10 次/組,2~4 組/次,2~3 次/d。
1.2.4 手法治療 物理治療結束后,由康復師為患者進行手法按摩和被動的關節(jié)屈伸活動?;颊呷∽?,將患肢平放于桌面,先用摩法、指揉法、拿捏法等手法對患肢肘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進行放松治療,目的是增加關節(jié)周圍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但力量不宜過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為宜,時間為5min。然后讓患者做主動屈肘/伸肘動作,當屈/伸至最大限度時,康復師一手固定上臂,另一手推/按壓前臂遠端,力量逐漸加大,以患者能耐受為宜,保持1~2min。結束后對患肢肘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進行手法放松,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消除軟組織痙攣。
1.3 注意事項 兒童皮膚嫩,容易燙傷,在進行物理治療時,要注意熱療的溫度不宜過高,并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且每次治療前、后都要注意檢查患肢皮膚情況。另外患者熱療時容易出汗,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本組54例患者,經上述綜合康復治療,平均康復周期為(18±5)d。根據(jù)Mayo肘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疼痛45分,運動20分,穩(wěn)定性10分,日常生活功能25分。優(yōu)為≥90分,良為75~89分,差為≤60分[2]。治療結束后進行評定為,優(yōu)39例,良13例,差2例。優(yōu)良率為96.3%。
查閱國內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經康復治療后肘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一般在88.24%左右[3]。本組54例患者經綜合康復訓練治療后,優(yōu)良率為96.3%。筆者所采用的綜合康復治療中的中藥熏洗,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破積等作用。而芳香類中如白芷、姜黃、徐長卿、川芎能使血流加速,含氧量增加,同時使肌肉血管壁韌性增加,瘢痕粘連等得到進一步松解和延展,物理溫熱和藥理化瘀生新使機體細胞疼痛閾值提高,提高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度,有利于關節(jié)活動度的練習,同時加速骨折愈合。在物理治療后進行手法按摩和被動牽伸,降低了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及韌帶的張力。不但有效改善患者肘關節(jié)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且減少患者康復過程中產生的疼痛,增加其鍛煉的趣味性,變被動訓練為主動訓練。該方法患者和家長容易接受,預后效果滿意。
[1]蔣擁軍,李克軍,陳 穎.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術后肘關節(jié)功能障礙[J].中醫(yī)正骨雜志,2010,22(9):56-57.
[2]陸廷仁.骨科康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48.
[3]李劍鋒,閆金玉,李瑞峰.兒童肘關節(jié)骨折手術后的綜合康復治療方法的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3):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