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科
(隴南師專英語系,甘肅成縣742500)
淺析英語習語的源流及其構成特征
謝曉科
(隴南師專英語系,甘肅成縣742500)
文章從諸方面探究英語習語的源流及其構成特征。
英語習語;習語源流;構成特征
每門語言都有大量的習語,沒有習語的語言是不可想象的。了解英語習語的來源和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習語的深層內(nèi)涵和掌握英語習語,能增加英語學習者的文化內(nèi)涵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英語習語是英語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下來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特殊的語言形式,反映出英語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繽紛的現(xiàn)實。其源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源于日常生活和習俗。日常生活和習俗是人們生存的最基本的內(nèi)容和形式,是習語的重要來源。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到皇宮貴族的奢侈享樂;從一日三餐、迎來送往到節(jié)日慶典,無所不包。這類英語習語是人們對生活和工作的經(jīng)驗總結,對社會傳統(tǒng)習俗的認同,對人們的日常行為具有切實的指導作用。例如:中世紀的英國,達官貴族及顯赫人物都要騎馬參加皇家盛典或盛大的游行儀式,地位越高騎的馬就越高大。這些騎馬的人擺出一副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的架勢,一顯示自己高人一等。據(jù)此,人們就用high horse喻指“傲慢的態(tài)度,”或“生氣的樣子”。故有習語be/get on one’s high horse(擺架子,氣呼呼),mount/ride the high horse(趾高氣揚,耀武揚威)。
英國有一種迷信習俗,觸木辟邪(touch wood),認為手摸木頭或木制品可以避邪,特別是避免自己過早夸口而可能招來的災禍。因此,touch wood直譯是“用手碰木頭”,意譯為“但愿老走這種好運”。再如:Every Jack must have his Jill(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中Jack和Jill是英美最常見的男子名John和Juliana的愛稱,分別指代已屆婚齡的男女。
在看看日常生產(chǎn)活動中產(chǎn)生的英語習語。As you sow,so you reap(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源于農(nóng)業(yè);black sheep(害群之馬)源于畜牧業(yè);the backroom boy(從事秘密研究工作的人,智囊人物)源于政治;bull in a china shop(魯莽的人)源于外交事件……這些來源不勝枚舉,這樣的習語可以借助字面意義和行業(yè)常識得出常用的隱含意義。
(二)源于《圣經(jīng)》和其他宗教和寓言。《圣經(jīng)》對英國的社會思想和文化產(chǎn)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習語是文化信息負載量最大的語言,所以深受《圣經(jīng)》的影響?!妒ソ?jīng)》中的用語在不知不覺中借用到其他領域,逐漸形成了大量的習語。
如:doubting Thomas(懷疑的托馬斯)改習語源于《新約》中的一個故事: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復活,出現(xiàn)在自己的門徒面前。但門徒之一的托馬斯碰巧那天不在。由于他沒親眼見到基督復活,他也不相信別人的話。后來人們就用此短語指那些“不肯輕易相信別人的人”。源于《圣經(jīng)》的習語還有: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做吃力不討好的事);beat the lion(不畏強暴;奮勇追敵)等。
除《圣經(jīng)》以外,非現(xiàn)實世界題材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在英語國家也廣為流傳,產(chǎn)生了許多英語習語,如a dog in the manger(站著茅坑不拉屎)源出《伊索寓言》:一只狗和幾匹馬一起被關在馬廄里過夜。狗選擇在盛這飼料的馬廄里睡覺。半夜里馬來吃草,狗怒氣沖沖地對著馬又叫又咬。馬說:“你這畜牲,自己不吃草,卻要占著馬廄不讓別人吃草”。后來人們用這個故事去指那些“自己不做卻不讓別人做”的人。Mercury fig(墨丘利的無花果)源于羅馬神話故事,傳說羅馬人把無花果樹上結出的第一批果實送給墨丘利,現(xiàn)在比喻“獲得的第一批成果”等。
這類英語習語的特點是,其源頭往往是人們腦海中虛構的、超自然的宗教、神話、傳說、寓言和童話等,其形式簡潔明了,能恰當?shù)乇扔鳜F(xiàn)實生活的事理。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已成為習以為常的描述人們現(xiàn)實生活的詞匯。
(三)源于莎士比亞戲劇和其他文學作品。莎士比亞生活在英國封建制度解體、資本主義興起的大變革時代。莎士比亞語言豐富廣博,靈活有力、生動優(yōu)美,劇本中有許多晶瑩如玉的佳句已成為英國語言的精華,經(jīng)常被人引用。因此英語文學中產(chǎn)生習語最多的就是莎士比亞的作品。
戲劇《威尼斯商人》中有pound of flesh(合法而不合理的要求);have an old head on young shoulders(年紀輕卻有頭腦);《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too swift arrives as tardy as too slow欲速則不達);《哈姆雷特》中有cudgel one’sbrains(絞盡腦汁);out of joint(情形雜亂無章);《麥克白》中有bear a charmed life(福星高照);applaud one to the echo(大聲喝彩;掌聲雷動);《亨利五世》中有eat the leek(忍氣吞聲)等。
其他作品如:英國詩人喬叟著《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as busy as a bee(忙忙碌碌,忙的團團轉);英國諷刺詩人蒲柏著《批評論》中有a little lea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一知半解很危險);英國小說家笛福著《魯濱遜漂流記》中有man Friday(忠仆,得力助手);英國哲學家培根著《宗教沉思錄》中有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美國作家辛克萊著《鳥兒的圣誕頌歌》中有l(wèi)aw of jungle指“弱肉強食”;美國作家杰克·倫敦著《狂煙》中get someone’s goat(使某人動肝火,惱怒)等。
“特性是指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質(zhì)”。英語習語的特性指英語習語特有的,區(qū)別于單詞,自由搭配短語或短句等其他語言形式的特性。主要有:
(一)整體性(unity)。英語習語的整體性表現(xiàn)在習語的意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整個習語的意義不完全是其內(nèi)部各單詞單獨使用時的詞義的總和。其完整意義是在統(tǒng)一體之上概括、抽象或引申出來的某種意義。例如:He could not tell the manager off,so he took it out on the office boy.(他不能責備經(jīng)理,就拿勤雜員出氣)。句中tell off的意義是“責備、斥責”,tell只顯示出“向他人發(fā)話”這個基本含義,off則顯示出特定使用場合下發(fā)話人所持的責備態(tài)度(如:Be off!滾?。┚皇莟ell和off獨立使用時的主要意義“告訴”和“分離”,但兩個詞的非獨立使用時的意義合在一起時就產(chǎn)生了“用責備的口吻對某人說”這一意義,即“責備、斥責”。Take it out on的意義是“向……發(fā)泄怨氣”。Take out從“把某種實物拿出來”轉指“把心中的話表達出來”;it除主要用于代替事物之外,還用于指代一些令人不愉快也不想明示出來的事物,如:go at it(吵嘴),have it catch it(受處罰)。習語take it out on中的it受其他詞的制約,只能指其不常代替的“怨氣”。
(二)固定性。一是結構的固定性。英語習語固定性指習語結構有其本身的完整性,其各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開或替換。例如:習語“neither flesh nor fish”(非肉非魚),不能顛倒詞序,也不能更換比喻改成“neither donkey nor horse”.又如:習語“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中的dog不能替換成cat或bird.如則改動,習語的意義就會改變或者就不能成為習語。
二是意義的固定性。例如:How do you do?是人們初次認識的問候語,相當于Nice to meet you,而不是“你干的怎么樣”?How are you?的意思不是“你怎么樣”?而是相當于Good morning/afternoon;又如:as good gold(真乖),cut no ice(不起作用)等習語的意義都是固定的,不是某人所能改變的。
(三)和諧性。習語常利用聲音和諧來達到易懂易記、生動有力的目的。許多習語利用頭韻和尾韻來增加習語的語音美感和修辭效果。其一,頭韻是在一條習語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以相同的輔音開頭。例如:as busy as a bee(忙如蜜蜂);as dead as a doornail(確死無疑);as good as gold(<小孩>很乖);as still as a stone(穩(wěn)如磐石);dilly-dally(磨磨蹭蹭);at sixes and sevens(亂七八糟);hot and heavy(猛烈地);might and main(竭盡全力);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錢能使鬼推磨)。
其二,尾韻是在一條習語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詞末尾的重讀元音及其后隨的輔音相同,而該重讀元音前的輔音不同。例如:art and part(策劃并參與);as snug as a bug in a rug(舒舒服服);by hook or by crook(不擇手段);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難中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英語中的頭韻和尾韻構成一種特殊的語音現(xiàn)象。這種運用語音重復回環(huán)手段造成的音律美,加強了習語的感染力。
除了語音手段外,有些英語習語還利用詞匯手段來加強修辭效果。詞匯手段之一是運用重復的方法來構成習語。有同詞重復和同義重復兩種:
同詞重復:step by step(逐步前進);measure for measure(針鋒相對的);neck and neck(源于賽馬:不分上下);to turn and turn about(依次輪流)。
同義重復:cool and calm(鎮(zhèn)靜);safe and sound(安然無事)。
利用詞匯手段的另外一種形式是由兩個意義相對或相反的詞構成習語。例如:brawn and brain(體力與腦力);now and never(機不可失)等。
大部分習語都是利用形象化的比喻使語言更加的栩栩如生。在修辭學上,比喻可分為明喻、暗語、換喻等。
(一)明喻是本體、喻體、比喻詞(如like,as)都出現(xiàn)的比喻。在as…as…結構中:as mad as a March hare(像三月的野兔一樣瘋狂);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樣驕傲);as timid as a rabbit(膽小如鼠);as bold as brass(厚顏無恥)。
明喻的另一種結構是用like引出喻體。如like water off a duck’s back(如水過鴨背)比喻某些事情有如水打在油脂豐富的鴨子背上的羽毛上,點滴不留,通常用于埋怨別人不聽勸告。如:The advice I had given was like water off a duck’s back.我向他提出的忠告有如耳邊風,不起作用。
(二)暗語是一種含蓄的比喻,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xiàn),兩者之間是相合關系,沒有比喻詞。如習語have a screw loose(有一顆螺絲松了)就用暗語。機器里的螺絲松了,部件就會脫落,機器就不能正常運轉。比喻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了點毛病,就不正常了。又如:irons in the fire比喻“手頭要做的事情很多”或“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
(三)換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密切聯(lián)系的另一類事物指代本體事物。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中,the pen與文人關系密切。因此,這條習語比喻“文人的力量比軍人大”。再如習語red tape(紅帶子)也是換喻。據(jù)說,在17世紀英國習慣用紅色的帶子來捆扎官方文件。到了19世紀,人們普遍認為這種習語象征英國官場的懶散和惰滯?,F(xiàn)比喻“官樣文章;文牘主義;官僚作風”。
比喻是大部分習語構成的主要特征,使用這種修辭構成的習語具有優(yōu)美、具體、活潑、簡練、富于幽默等特點。
習語是任何語言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能對習語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要更深層次的理解英語習語,這樣才能掃除英語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障礙。廣泛了解英語習語的源流及其特征能使我們在知識層面上對英語習語以及英美國家的文化有新的認識,使語言真正成為能傳神達意的交際工具。
參考書目:
[1]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83:1125.
[2]常晨光.英語習語與人際意義.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3]徐吉雷.論英語習語的來源.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23卷第三期.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5]Chinnery,J.D.low.Research and Applying Metaphor.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An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English Idioms and its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Xie Xiao-ke
(English Department of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Chengxian Gansu 7425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s and formation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 from many aspects.
English idioms;idiom orig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H03
A
1008—6772(2012)04—0125—03
2012-7-4
謝曉科(1980-),男,甘肅天水人,隴南師專英語系講師,研究英語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