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頭”并不是對職場中的任何人都感興趣,他只對那些在業(yè)界有一定經(jīng)驗地位的人感興趣,將他們當做自己的“獵物”。因此,一旦你被盯上了,就說明在職場中,你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實力。此時,你可以通過獵頭牽線搭橋,尋找一位更有實力、同時也能讓你得到更快、更好發(fā)展的新“東家”;當然,你還可以不拋棄舊“東家”,只需要稍稍透露與獵頭交往的蛛絲馬跡,然后讓你現(xiàn)在的老板兌現(xiàn)為你升職加薪的承諾。
包宇原來是一家大型公司駐某省的銷售經(jīng)理,長駐外地,離家較遠。為了照顧家人,他不得不辭去不錯的工作,進入家鄉(xiāng)城市的A公司工作,并屈就于一個普通職位。進了A公司后,他明顯感到自己是大材小用。不過,由于一時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只好按兵不動。
一天,包宇接到獵頭的電話,問他是否愿意去本市的B公司發(fā)展。這讓他意外之余又有幾分驚喜。與獵頭接觸幾次后,包宇來到B公司面試,經(jīng)過幾次密切接觸,這件事基本就定下來了。
于是,包宇順利地到B公司上任了,成為B公司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大區(qū)銷售經(jīng)理。到了B公司之后,包宇優(yōu)秀的業(yè)績也得到了兩任銷售總裁的贊賞,而管理13個省大區(qū)的經(jīng)歷,也為包宇后來出任全國銷售總監(jiā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獵頭的這次“約會”,不但讓包宇脫離了在原公司“大材小用”,讓他在職場中得到了提升,無論是職位還是“薪”情,都呈跳躍升級的趨勢,真可謂一舉多得。
職場得意兩件事,盡在升職加薪時。不過,這兩件得意之事卻并不是那么容易達成的,如果你所在的部門或公司人才濟濟,那么即使你很優(yōu)秀,也只能是“望職興嘆”;如果你自認為能力不低,業(yè)績不俗,老板故意視而不見,只在暗地里慶幸自己撿了塊“物美價廉”的“寶”,那么,你依然加薪無望。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巧妙地借助獵頭,把他當做增加自身身價的籌碼。
最近,C公司的市場部經(jīng)理辭職了,作為市場部副經(jīng)理之一的余帆與另一位男副經(jīng)理一起角逐經(jīng)理職位。要說能力、資歷、學歷,二者都不相上下,不過對方是男性,這一點讓余帆處于劣勢地位。
這天下班后,余帆正為升職的事頭疼,電話響了。對方自稱是獵頭公司的,問她最近有無跳槽意向。余帆此時一心撲在升職上,哪有心情考慮跳槽,于是客氣地回絕了他。
放下電話,余帆忽然靈機一動:為何不利用獵頭幫助自己升職呢?
第二天,余帆先打個電話給獵頭,寒暄了幾句。然后突然說自已要開會,讓獵頭10點半再打過來,并且特別囑咐如果自己不在座位上,一定要讓前臺轉到會議室的分機上。這天正好是例會時間,10點半會議室電話鈴準時響起。余帆接過電話,果然是獵頭。于是,她故意說:“您是哪里?喔,獵頭公司?您找我有事嗎?我知道了,我在開會不方便說話,就這樣,再見?!焙唵蔚卣f了幾句話,再回到會議桌前,忽然發(fā)現(xiàn)大家的目光都不一樣了。
最后,余帆終于被升職為部門經(jīng)理。雖然事后補救工作也費了不少心思——她加倍辛苦了幾個月,才讓公司相信她確實忠心不二。但不管怎么說,這一切還是很值得的。
由此可見,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利用獵頭,都可以讓你身價倍增。因此,一定要學會與獵頭打交道。
1.被“獵”之前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
積聚實力,這應該是所有機會的開始。如果你沒有很好的成績,獵頭公司也不會關注,用人單位也不放心把重要的職位交給你。所以,獵頭沒找到你之前,要埋頭苦干,在現(xiàn)在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業(yè)績。
2.慎重對待獵頭的電話試探
當你接到獵頭的電話,不管最近有沒有跳槽的打算,你都要認真對待。就算你現(xiàn)在用不上,你周圍的人可能正需要,或者在你以后的職業(yè)瓶頸時期,他們可能幫上大忙。
3.對獵頭要誠實
當你放下獵頭的電話,一定要三思而行,也可以試著發(fā)出一份簡歷。懸念由此開始了。資深獵頭的忠告是,一定要向獵頭坦白,不論是簡歷上還是日后的面談中。因為獵頭和挖人企業(yè)都會做背景調查,向你以前的公司核實你的任何細節(jié)。
當你成為人才市場上的香餑餑,一定會吸引獵頭找過來。此時,你不妨大大方方地將他納入你的人脈地圖,與他來一場約會,共商“跳槽”大計。請相信,與獵頭共舞,你將“跳”得更高。
(摘自化學工業(yè)出版社《人脈地圖》編著: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