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井峰
近期上映的影片《飛越老人院》,以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老齡化為切入點。開篇鏡頭就是養(yǎng)老院徐徐關閉的大門,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們對外界渴求的眼神。養(yǎng)老院的老人們?yōu)榱伺沤獬翋灥纳?,暗中排練?jié)目,為了參加電視選秀活動,逃離老人院,開始了一段“追尋夢想之旅”。在這期間,老人們消弭了親情隔閡,實現(xiàn)了心靈自我救贖。
影片中那些平均年齡都在70歲以上的一眾老演員,大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活躍于中國影壇的老一輩電影藝術家,沒想到在半個多世紀之后,他們又煥發(fā)出了演藝事業(yè)的第二春,以超越生理年齡的活力在銀幕上活力四射,展現(xiàn)出老年人對于生命的渴望和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當銀幕上著名的老藝術家劉江豎起大拇指,口中稱贊:“高!實在是高!”時,不禁讓人感慨歲月如梭。
不過,影片本身也有硬傷。此片在表現(xiàn)風格上搖擺不定,時而追求喜劇色彩,使情節(jié)荒誕不經;時而刻意煽情,過度渲染悲劇氛圍;細節(jié)處理過于蒼白平淡,不到火候。
影片將老年人的問題幾乎全部歸咎為下一代的冷漠與逃避上。老葛與兒子結下的二十余年的梁子,老周與女兒7年的未曾聯(lián)系,將兩代人的感情刻意對立起來,暴露出對于老齡社會缺少足夠的研究。這也最終造成了整部作品與現(xiàn)實有些許的脫節(jié)。
老人駕車“逃離”養(yǎng)老院的情節(jié),更令觀眾想起很多公路片常見的橋段。無論是在去往天津的沿途風光,還是蒙古包里的莫名其妙的歡樂場景,再到選秀舞臺上猛鼓掌的評委們,我想,對生活持有判斷力的觀眾,他們大多會懷疑:這真實嗎?這種近似撓人腋下的逗樂方法,只能說拙劣。我不反對煽情,但反對的是沒有技術含量、矯揉造作的生硬煽情。
不過,以《飛越老人院》的演員陣容和關注空巢老人的主題,電影本身確實值得尊重。但遺憾的是,導演缺乏對于老年人群體的真正深入研究,部分情節(jié)過于戲劇化和喜劇色彩過濃的處理使得影片變得有些輕浮,缺乏真正感人的力量,浪費了一個好題材。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