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菊紅
(武漢農業(yè)科學技術研究所,430051)
武漢蔬菜穴盤育苗技術總結
祝菊紅
(武漢農業(yè)科學技術研究所,430051)
穴盤育苗是蔬菜新型育苗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在歐洲幾乎所有溫室中的蔬菜、50%的地被植物都是用的穴盤苗;在日本,大部分蔬菜、切花和地被植物都用穴盤苗。穴盤苗技術現(xiàn)已擴展到哥倫比亞、拉丁美洲、墨西哥、南非等多個國家。由于各國都在尋求節(jié)省勞動力、收益高、推動蔬菜產業(yè)發(fā)展的新育苗方法,因而穴盤育苗得以在全世界快速發(fā)展。
穴盤育苗較傳統(tǒng)育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育苗程序簡化,育苗效率高,發(fā)展精量播種(適應使用高價種子),抗災能力強,培育健康無病的適齡苗,適宜規(guī)模化、商業(yè)化和工廠化生產。
育苗流程:育苗設施及原材料的準備→裝盤→播種→放入發(fā)芽室→進入溫室培育→煉苗→出圃。
穴盤育苗用到的設施設備包括:播種機、發(fā)芽室、育苗溫室、降溫升溫設備、灑水工具、打藥機、pH計、EC計、溫度計、濕度計。為使生產順利進行,在育苗開始前1個月,要對育苗的設施設備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與保養(yǎng),以免因為設備問題不能進行生產而影響訂單的生產時間。常用的工具提前配制齊全,能降低管理工作強度,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首先檢查生產通知,確定要播種的品種及數(shù)量,防止錯播、漏播。其次做好工作記錄,根據(jù)不同品種發(fā)芽所需時間確定其播種時間。最后由此推算所需的材料。一般按80%的成苗率來準備。
2.1 穴盤
按照生產任務通知單來準備穴盤。一般塑料穴盤的尺寸為54 cm×28 cm。為提高單位面積的成苗量、種苗質量和成活率,生產中以培育中小苗為主。雖然穴盤孔數(shù)多時,能提高育苗效率,但穴盤育苗時根系被限制在單個穴孔中,每孔空間小,基質也少,且肥水保持力差,同時植株見光面積小,苗與苗之間相互遮蔭,造成光合作用效率低,苗易徒長較弱,使得其對育苗水平的要求更高。試驗證明,合理的選擇穴盤,可以解決苗弱這個問題,如瓜類苗多采用50孔、72孔穴盤,茄果類蔬菜采用128孔、100孔穴盤,葉菜類蔬菜如西蘭花、甘藍、生菜多采用128孔穴盤。不同種類的蔬菜種苗的穴盤選擇和種苗的大小見表1。
2.2 種子
目前大型的蔬菜育苗企業(yè)大多采用精準播種流水線來播種,每穴1粒種子。精準播種流水線對種子的純度、凈度、發(fā)芽率、發(fā)芽勢等質量指標要求較高,若所播種子發(fā)芽率不足100%時,會造成空穴,影響育苗數(shù)。為了充分利用育苗空間,降低育苗成本,必須做好待播種子的發(fā)芽試驗,根據(jù)發(fā)芽試驗的結果確定播種面積與數(shù)量。
2.3 基質和覆蓋物
全球數(shù)據(jù)和信息基礎設施將使實時測量可持續(xù)性指標成為可能;智能軟件的融合、無處不在的傳感器以及移動設備將大幅提升城市運輸、能源和制造效率;納米、生物、信息和認知技術的會聚將支持全新方法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捕捉大氣中的碳,并開發(fā)新型可持續(xù)發(fā)展技術。
選擇育苗基質的原則:在當?shù)胤植紡V、儲量足、價格低廉;保肥能力強,能供給根系發(fā)育所需養(yǎng)分,并避免養(yǎng)分流失;保水能力好,避免根系水分快速蒸發(fā);透氣性佳;不易分解,利于根系穿透,能支撐植物;比重小,便于運輸。
表1 不同規(guī)格穴盤育苗蔬菜種苗的真葉數(shù)量
確定基質的配比和基質的pH值、EC值。一般pH值5.5~6.8,EC值0.55~0.75 mS/cm。按照草炭土∶蛭石∶珍珠巖=4∶1∶1(體積比)配制基質,并視情況添加碳酸鈣和水溶性多元肥。在夏季,蛭石與珍珠巖的比例可以小一點,在20%左右;冬季該比例應大一點,在25%~30%。葉菜類蔬菜應選擇無磷或低磷的水溶性多元復合肥,茄果類蔬菜則要保證使用水溶性磷含量較高的復合肥。
根據(jù)穴盤的數(shù)量和規(guī)格計算基質用量,按照上述基質配比混合各種成分時,每次攪拌時間控制在5 min左右,避免把基質攪碎,以免基質顆粒過細,影響水分狀態(tài)。初始基質的濕度以60%~65%為好,也就是手握成形,可以捏出水滴,向上拋即散?;|過干、過濕均會影響播種操作和種子發(fā)芽。
覆蓋物的準備:蛭石和珍珠巖均是較好的覆蓋物,但蛭石因具備更好的通氣性和保水性而優(yōu)于珍珠巖。覆蓋物的顆粒大小也很重要,一般直徑應大于4 mm,而且應相對均勻。
2.4 肥料
大多采用水溶性的肥料,以N∶P∶K比例為9∶45∶15、14∶0∶14、15∶5∶25、17∶5∶17、20∶10∶20的5種肥料為主,稀釋倍數(shù)為800~1 500。另添加一些國產的均衡型復合肥與尿素、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類的葉面肥為輔。
2.5 農藥
3.1 播種時間
根據(jù)育苗期來安排播種時間。瓜類自根苗冬春季40~45 d,夏秋季 12~15 d;茄果類冬春季 40~ 50 d,夏秋季25~35 d;甘藍類35~40 d;青花菜30~ 35 d。
3.2 播種方法
將拌好的基質裝在盤中,刮平后打孔,將孔打在穴孔中間,深度一般為穴孔的1/3。種子播完后,蓋上一層珍珠巖或蛭石,并貼好標簽,將水澆透,冬季的水量可少些。最后將穴盤放置在發(fā)芽車上,推入發(fā)芽室內。種子70%胚根露白后取出放到育苗溫室。
4.1 溫度管理
大棚的溫度管理遵循“三高三低”原則,即白天高,晚上低;晴天高,陰天低;出苗前、移苗后高,出苗后、移苗前低??販氐氖侄问羌訌娡L與控制管道閥門。育苗期溫室溫度不低于15℃。
4.2 光照管理
夏季育苗光照充足,但冬春季陰雨寡照,有時一天光照強度才2 000 lx。為此,要經常擦洗棚膜,保持其明亮。新膜的遮光率為30%,舊膜的遮光率將超過45%。苗子長大后會相互擁擠,需及時疏盤,拉開盤與盤之間的距離,增加光照。
4.3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育苗成敗的關鍵。整個育苗期間全部采取控水的辦法,保持穴盤不濕不干,每次煉苗至秧苗快萎蔫但不倒苗時再澆水。晴天水多點,陰雨天能不澆就不澆,避免出現(xiàn)徒長現(xiàn)象。育苗期間,由于邊際效應或人工灑水的不均勻,會使同盤中的種苗長勢不一,發(fā)現(xiàn)后應及時調整穴盤的位置促使幼苗生長均勻。
4.4 煉苗
低溫鍛煉適宜溫度,番茄、西葫蘆白天15~ 18℃,晚上5~8℃;茄子、辣椒、黃瓜、西瓜白天18~ 20℃,晚上8~10℃;甘藍類白天12~15℃,晚上3~ 4℃。
種苗在移出溫室之前必須進行煉苗,以適應定植地點的環(huán)境。如果幼苗定植于有加熱設施的溫室中,煉苗時只需保持運輸過程中的環(huán)境溫度;如果幼苗定植于沒有加熱設施的塑料大棚內,應提前3~5 d降溫、通風、煉苗;如果幼苗定植于露地,因無保護設施,必須嚴格做好煉苗工作,定植前7~10 d逐漸降溫,使溫室內的溫度逐漸與露地相近,防止幼苗定植時因不適應環(huán)境而發(fā)生凍害。
4.5 出圃
幼苗移出育苗溫室前1~2 d應施一次肥水,并噴灑殺菌、殺蟲劑,做到帶肥、帶藥出圃。目前主要采用帶盤裝箱的出圃方式。裝箱時注意將每盤苗放好后再封箱,箱上標明客戶、品種、裝箱人員的字樣,并詳細記錄好每一車的發(fā)貨情況,以便后查。
10.3865/j.issn.1001-3547.2012.06.021
祝菊紅(1983-),女,大專,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種苗培育,電話:15927570546,E-mail:hongye408@163.com
201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