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黃秀紅 程敏靜 張麗敏
護士職業(yè)是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雙高職業(yè),是職業(yè)病和亞健康的典型人群,護士職業(yè)病成為影響護理人員健康和工作的一個嚴重的職業(yè)衛(wèi)生問題,在歐美國家已受到廣泛重視。影響護士患職業(yè)病的因素很多,社會心理因素是其中因素之一。該項目旨在探討焦慮在護士患慢性胃炎、腰背痛、心律失常、頭痛等職業(yè)病發(fā)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護士職業(yè)病加以預防及管理,為促進護理人員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 以方便取樣的方法,選取石家莊2所三級甲等醫(yī)院的650名臨床一線護士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50份,回收641份,回收率98.6%,剔除不合格資料13份,共收集有效問卷628份。
1.2 方法 研究工具共由2份調查表組成:焦慮自評量表和護士職業(yè)病調查問卷。焦慮自評量表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作為評定工具,SAS自評量表主要用以評定調查對象的焦慮主觀感受,共由20個問題組成,包括心理感受和軀體感受兩部分。統(tǒng)計獲得粗分×1.25后換算成標準分,≥50分為焦慮狀態(tài)。護士職業(yè)病調查問卷,共分為2個部分:(1)一般資料:包括研究對象的年齡、護齡、學歷、職稱、職務、科室共6個條目組成。(2)護士職業(yè)病情況調查表包括:慢性胃炎、腰背痛、心律失常、頭痛等4種疾病的發(fā)病情況及每一種疾病的病史、嚴重程度、發(fā)生頻率、初發(fā)年齡、就診情況、是否因病休假及相關因素等5大項42小項。問卷效度由六位專家進行評議后修訂;從本組護士中選出50名進行預試驗,測得問卷的重測信度r=0.83。在護理部的支持下,利用召開全員護士大會之際,調查者向全體護士講解填表說明,發(fā)放問卷,現場收回問卷。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護士職業(yè)病發(fā)生情況 發(fā)生腰背痛484例占77.07%,慢性胃炎 264例占 42.04%,心律失常 234例占37.26%,頭痛348 例占55.41%。
2.2 臨床護士焦慮發(fā)生情況 本組628名護士中有212例存在焦慮,發(fā)生率33.76%。SAS平均得分(47±11)分。
2.3 臨床護士焦慮與腰背痛相關性比較 腰背痛與焦慮之間的關聯(liá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309,χ2=66.45,P<0.05)。見表1。
表1 焦慮與腰背痛相關性比較 例
2.4 臨床護士焦慮與慢性胃炎相關性比較 慢性胃炎與焦慮之間的關聯(liá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206,χ2=27.806,P<0.05)。見表 2。
表2 焦慮與慢性胃炎相關性比較 例
2.5 臨床護士焦慮與心律失常相關性比較 心律失常與焦慮之間的關聯(liá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230,χ2=35.226,P<0.05)。見表 3。
表3 焦慮與心律失常相關性比較 例
2.6 臨床護士焦慮與頭痛的相關性比較 頭痛與焦慮之間的關聯(liá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209,χ2=28.638,P<0.05)。見表4。
表4 焦慮與頭痛相關性比較 例
3.1 護士職業(yè)病與焦慮的發(fā)生情況 本次所調查的腰背痛、慢性胃炎、心律失常、頭痛均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同時存在明顯的焦慮癥狀。這與護士的職業(yè)特點有關如:由于護理人員配置相對不足,長期超時、超體力勞動,經常站立工作,抬、搬運患者,單獨為患者翻身、安置體位,經常性地彎腰,進行負重操作等造成護士腰背痛人數增多;護士生活不規(guī)律,經常倒夜班,造成用餐時間錯位,消化酶分泌規(guī)律紊亂,影響食欲,影響營養(yǎng)攝入,可出現各種胃腸道不適癥狀等。在對臨床護士焦慮狀況調查中發(fā)現護士焦慮癥狀檢出率為33.76%。SAS平均得分(47±11)與國內常模[1]比較,明顯高于國內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面對社會和患者對醫(yī)院要求日益提高,醫(yī)療糾紛時有發(fā)生的醫(yī)療現狀,致使護理人員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長期以往造成護士出現焦慮心理。
3.2 焦慮與腰背痛的關系 本次研究表明在484名存在腰背痛的臨床護士中有204人同時存在焦慮,焦慮的發(fā)生率為42.14%。焦慮與腰背痛存在相關性。雖然臨床護士的腰背痛與護士的長時間站立、搬抬患者等物理因素有關,但心理因素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Svensson等[2]對橫斷面調查結果進行單因素分析時,發(fā)現工作單調、過度焦慮等與腰背痛的發(fā)病相關。腰背痛是一種以疼痛為主訴的病,在許多臨床疼痛控制的研究中.也已進一步明確了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焦慮敏感性就是基于他們可能遭到一些傷害性后果的信念上,他們原來就存在的焦慮障礙可以導致慢性疼痛以災難性的解釋和生理喚醒,害怕疼痛反復發(fā)作而不敢運動,回避疼痛和警覺過度,這些反應導致惡性循環(huán)進一步引起功能限制,疼痛和恐懼、焦慮加重[3]。導致焦慮和腰背痛互為因果,互相影響。
3.3 焦慮與慢性胃炎的關系 在本次調查中264名慢性胃炎的臨床護士中有120名存在焦慮。在慢性胃炎的臨床護士中焦慮的發(fā)生率為45.45%。二者存在相關性。慢性胃炎屬心身疾病,盡管其發(fā)病機制尚有爭論,但對與臨床護士而言其誘發(fā)因素是比較肯定的,如飲食不規(guī)律,經常倒夜班,精神緊張等。而精神緊張則涉及到很多心理社會因素,本研究顯示那些有焦慮情緒的臨床護士更傾向于易患慢性胃炎。根據心理應激理論,生活事件的發(fā)生(心理應激源),則引起負性情緒升高,而個性中的低穩(wěn)定性、低自律性、高憂慮性、高緊張性則使負性情緒反應更強烈、持續(xù)時間更長久,進而引起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等系統(tǒng)的異常反應,影響到胃黏膜的營養(yǎng),胃分泌細胞功能紊亂,造成分泌物質和量的改變,胃黏膜抵抗力下降。這些改變對其它因素的病理性作用起著“增效劑”的作用,促使慢性胃炎形成[4]。
3.4 焦慮與心律失常的關系 美國杜克大學的Walkins等[5]應用恐怖性焦慮量表與貝克抑郁量表對94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男660,女280)進行檢測,在中位時間為3年的隨訪期間,有97例(10.32%)發(fā)生了室早和短陣室速,在校正其他混雜因素后,恐怖性焦慮量表測得高分者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顯著上升(OR=1.40,P=0.012)。1999年紐約 Rozamki教授提出,由焦慮、抑郁、某些人格特征、社會孤立以及慢性的生活應激等5種心理社會因素通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吸煙、酗酒、持久緊張的高負荷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以及A型行為等),通過激活交感和內分泌機制和血小板活性等機制,可促發(fā)冠脈痙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其促發(fā)作用絕不亞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傳統(tǒng)的危險因素。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發(fā)現234例心律失常臨床中有113例存在焦慮情緒。焦慮發(fā)生率為48.29%。與楊菊賢等[6]調查的心律失?;颊咧?4.8%的患者一直存在焦慮,結果一致。
3.5 焦慮與頭痛的關系 護士承擔的壓力越來越大,臨床護士中患緊張性頭痛的患病率也越來越高。本組資料顯示,臨床護士的頭痛患病率為55.41%。工作學習緊張及重大精神刺激是本病的誘因。此外在本次調查的兩所醫(yī)院中護理站計算機均鑲嵌于桌面下,護士占用很大一部分時間用于微機進行收費、醫(yī)囑錄入,長時間頭、頸部持久不合理姿勢,引起環(huán)繞顱骨的額肌、顳肌和頸項肌、肩胛帶肌的持續(xù)收縮,導致肌縮性疼痛[7]。也是臨床護士頭痛人數患病率增多的可能因素之一。另一個引起臨床護士頭痛的不可忽略因素即焦慮情緒。本次調查中發(fā)現在348名頭痛臨床護士中有149名存在焦慮情緒,占42.81%。焦慮情緒與頭痛的病程的長短及嚴重程度有關,其原因可能是頭痛的持續(xù)存在易使人產生焦慮抑郁情緒;而焦慮又可引致精神緊張,睡眠障礙,從而誘發(fā)和加重頭痛,二者互相因果,造成惡性循環(huán)。
在日益強調醫(y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模式轉換的今天,心理因素在各種疾病中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不僅可成為疾病的誘因,也可影響疾病的過程和轉歸。在護士的職業(yè)健康中,多種疾病都與焦慮有關,因此,護理管理部門在考慮如何提高護理質量與效率時,要關注護士所承受壓力的狀況和身心健康,主管部門要根據不同護理工作類型的要求,配備護士的數量和結構,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注重營造良好工作環(huán)境,調動護士積極性。對護士實行分層管理,保證患者的安全,從而減輕護士的焦慮、緊張情緒。優(yōu)質化服務護理工程為此開了良好的開端。同時要提高護士對焦慮的正確認知程度和對職業(yè)壓力的耐受程度;對中、重度焦慮癥護士進行心理咨詢和必要的治療,減輕其焦慮程度。醫(yī)院要定期對護士進行心理檢查和心理疏導;護士本人也應當認識到焦慮對自己工作及身心健康的影響,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培養(yǎng)健康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和適應能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對于經常出現腰背痛的護士,或慢性胃炎、心律失常、頭痛的護士應認識到焦慮對其的影響在采取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治療。
1 張明島,陳福國主編.醫(yī)學心理學.第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44-147.
2 Svensson HD,Anderesson G BJ.The relationg ship of low back pain,work history,work environment and stress.Spine,1989,14:517-522.
3 Adams N,Poole H,Richardson C.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chronic pain management:part 1.J Clin Nurs,2006,15:290-300.
4 伏廣清,婁振山,陳桂芬,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心理因素調查結果分析.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雜志,1997,6:196-197.
5 Walkins LL,Blumenthal JA,Davidson JR,et al.Pholie anxiety,depression,and risk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sease.Psychosom Med,2006,68:651-656.
6 楊菊賢,許左雋.心理行為因素與心律失常.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2,11:198-200.
7 謝道珍,孫怡主編.神經內科手冊.第1版.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1.31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