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香,雷興瓊,任江南,錢振育
1.廣東省東莞市康華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廣東東莞523080;2.中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抗病毒是關(guān)鍵。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聚乙二醇α-2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文獻報道較多,和聚乙二醇α-2b治療對比少有報道,本文總結(jié)了二者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08年6月-2011年12月使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抗病毒治療CHB 33例,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 22例。男39例,女16例,年齡21~57歲,平均(31.5 ±8.5)歲。PEG-IFNα-2a組,HBeAg陽性 22例,HBeAg陰性 11例。PEG-IFNα-2b組,HBeAg陽性14例,HBeAg陰性8例。診斷均符合2005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與感染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標準[1]。血清ALT水平升高[≥2~10倍正常上限值(ULN)],血清總膽紅素應<2倍正常上限值(ULN),HBeAg陽性組HBV DNA≥105copies/mL,HBeAg陰性組HBV DNA≥104copies/mL。除外其他病毒重疊感染。治療前未接受干擾素及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均無干擾素治療的禁忌證。血常規(guī)正常。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硬化、肝細胞癌、代謝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妊娠或哺乳、治療前1年內(nèi)曾酗酒和(或)吸毒、伴有其他嚴重疾病如:惡性腫瘤、嚴重的心、肺、腎、消化疾病、精神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
1.2 治療方法 PEG-IFNα-2a組給予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商品名:派羅欣,上海羅氏制藥,PEG-IFNα-2a)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 1次,療程 48周;PEGIFNα-2b組給予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商品名:佩樂能,愛爾蘭先靈葆雅公司 PEG-IFNα-2b)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療程48周。治療期間合并使用保肝、降酶治療。對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停止后繼續(xù)隨訪24周。
1.3 觀察指標 生化指標:包括ALT、AST等,治療開始后每個月1次,連續(xù)3次,3個月后改為每3個月1次,病毒學標志:治療前及治療后每3個月檢測1次乙肝病毒指標定量和HBV DNA(熒光定量PCR法)。有效標準:完全應答:HBeAg陽性者,治療后ALT恢復正常,HBV DNA檢測不到和/或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HBeAg陰性者,治療后ALT恢復正常,HBV DNA檢測不到。部分應答:HBeAg陽性及HBeAg陰性者,治療后ALT恢復正常,HBV DNA檢測其copies指數(shù)較治療前下降2或以上,但未完全正常,HBeAg陽性者無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無效標準:治療24周或48周,HBV DNA未下降,HBeAg未出現(xiàn)陰轉(zhuǎn)及血清轉(zhuǎn)換。
1.4 安全性分析 發(fā)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異常的實驗室檢查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應答情況
PEG-IFNα-2a組完全應答 63.6%(21/33)。ALT降至正常。21例HBV DNA檢測不到,其中HBeAg陽性12例,HBeAg陰性9例。用藥12周HBV DNA正常 47.6%(10/21),24 周38.1%(8/21),48 周14.3%(3/21)。HBeAg血清轉(zhuǎn)換共5例,12周轉(zhuǎn)換2例,24周轉(zhuǎn)換2例,48周停藥后轉(zhuǎn)換1例。部分應答7例,5例HBV DNA copies指數(shù)較治療前下降2,之后未降。2例治療過程中反彈。無效5例,用藥24周 HBV DNA未降4例,48周未降1例。停藥時表面抗原接近正常1例,未發(fā)生 HBsAg轉(zhuǎn)換。停藥后隨訪24周HBV DNA復發(fā)3例。
PEG-IFNα-2b組完全應答 54.5%(12/22)。ALT降至正常。12例HBV DAN檢測不到,其中HBeAg陽性10例,HBeAg陰性2例。用藥12周HBV DAN正常50.0%(6/12),24 周 33.3%(4/12),48 周 16.7%(2/12)。HBeAg血清轉(zhuǎn)換6例,12周轉(zhuǎn)換4例,48周停藥后轉(zhuǎn)換2例。部分應答8例,7例24周內(nèi)HBV DAN拷貝指數(shù)較治療前下降2以上,之后未降。1例治療過程中反彈。無效2例,未發(fā)生HBsAg轉(zhuǎn)換。停藥后隨訪24周HBV DNA復發(fā)2例。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
2.2 不良反應
2.2.1 流感樣癥狀:兩組流感樣癥狀100%,均出現(xiàn)在治療前1~2周,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全身酸痛等不適,體溫38~39℃未處理或給予解熱鎮(zhèn)痛藥對癥處理后緩解。
2.2.2 骨髓抑制:兩組最常見的是白細胞減少,PEGIFNα-2a組白細胞減少16例,PEG-IFNα-2b組14例。大多數(shù)均屬輕度和中度,治療前2周白細胞下降最明顯,在以后的4~8周內(nèi)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0.75×109/L時需減量使用,PEG-IFNα-2a減量至135 μg,PEG-IFNα-2b 組減量至 50 μg,并注射集落粒細胞刺激因子,持續(xù)2~4周多可緩解,繼續(xù)原劑量治療。PEG-IFNα-2a組中1例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0.5×109/L,持續(xù)不升,停用派羅欣改用核苷類藥物。PEG-IFNα-2b組2例血小板減少,對癥處理。
2.2.3 甲亢:PEG-IFNα-2a組1例出現(xiàn)輕度甲亢,對癥治療及嚴密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基礎上完成療程,停藥后甲狀腺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2.2.4 其他:PEG-IFNα-2a組2例出現(xiàn)疲勞、消瘦,4例脫發(fā)。PEG-IFNα-2b組1例乏力、消瘦,2例頭痛,肌肉、關(guān)節(jié)酸痛,5例脫發(fā)。均癥狀輕微,仍能堅持工作,無特殊處理。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現(xiàn)精神異常等其他副反應。
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肝病研究學會(AASLD)乙肝防治指南等明確指出,考慮到抗病毒治療的長期性和為避免長期治療中耐藥的發(fā)生風險,推薦PEG-IFN-a作為優(yōu)先選擇的藥物之一[2]。干擾素是20世紀90年代初批準的藥物,普通干擾素IFN-α在治療病毒性肝炎中具有免疫調(diào)控和抗病毒作用,它通過與細胞膜上干擾素受體結(jié)合,誘導產(chǎn)生多種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核酸及蛋白合成,從而抑制病毒復制,還可通過增強細胞膜上HLA表達使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易于識別和殺傷HBV感染的靶細胞。亦能增強免疫細胞活性,輔助殺傷HBV感染的靶細胞,使HBV得以清除。這種雙重作用機制能有效清除肝內(nèi)病毒。
干擾素治療時需要維持較穩(wěn)定的有效血藥濃度才能發(fā)揮最大抑制病毒作用。普通干擾素半衰期7~10 h,需2 d注射1次,用藥后24 h和給藥間歇日血藥濃度降至很低,影響療效。PEG-IFNα-2a是將普通干擾素與聚乙二醇共價結(jié)合而來,通過在IFNα上增加一個分支的40 KD聚乙二醇大分子而生成的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能在干擾素分子表面形成一個分子屏障,使其免受酶的分解、延長了半衰期,對病毒抑制作用持久,皮下注射180 μg后,血漿治療濃度維持168 h,只需每周1次給藥。不僅使用方便,而且增強了療效。PEG-IFNα-2a主要分布在血液和肝臟,且主要在肝臟代謝,從而發(fā)揮最大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減少了全身性不良反應[3]。文獻報道:PEG-IFNα-2α 治療HBeAg陽性CHB患者48周HBeAg血清轉(zhuǎn)換率可達32%,療效優(yōu)于普通干擾素,并且不受HBV基因型的影響[4]。本組HBeAg血清轉(zhuǎn)換率為22.7%。
PEG-IFNα-2b是干擾素α-2b衍生物,主要由單聚乙二醇化的重組人干擾素α-2b所組成,其生物活性為重組人干擾素α-2b部分。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的血漿半衰期比干擾素α-2b明顯延長。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抑制細胞增殖以及增強巨噬細胞吞噬活動、增強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特異性細胞毒性等一系列免疫調(diào)控活動,具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
本組PEG-IFNα-2a、PEG-IFNα-2b治療 CHB 血清HBV DNA 陰轉(zhuǎn)率分別為43.6%、54.5%,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分別為22.7%、42.9%,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顯示出兩種藥物均具有較強的抗病毒療效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停藥后隨訪半年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者均維持應答,且 PEG-IFNα-2a、PEG-IFNα-2b分別有1例、2例又發(fā)生HBeAg轉(zhuǎn)換,顯示出聚乙二醇的持續(xù)應答效應。但停藥后隨訪半年HBV DNA復發(fā)率分別為 14.2%、16.7%。
預測療效指標:本觀察結(jié)果表明聚乙二醇干擾素α-2α及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治療CHB HBV DNA轉(zhuǎn)陰率在療程前12周分別為47.6%、50.0%,表現(xiàn)出顯著的抗病毒療效,延長治療可提高完全反應療效的比率,與文獻報道一致[5],因此可以將前3個月的抗病毒療效結(jié)果作為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及α-2b治療CHB預測療效的一個指標。Chan等[6]研究顯示聚乙二醇α-2a治療CHB中,有5%的患者HBsAg陰轉(zhuǎn)。本組研究聚乙二醇α-2a治療中1例48周停藥時HBsAg已接近正常,半年后復查無明顯變化。未發(fā)生HBsAg陰轉(zhuǎn)及血清學轉(zhuǎn)換,還需觀察更多病例。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有明顯中性粒細胞下降時,處理的原則是盡量“保駕護航”,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有效提高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水平,使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維持在0.75×109/L以上,可繼續(xù)聚乙二醇干擾素抗病毒治療。停藥后白細胞可復常。其他如發(fā)熱、疲勞、肌痛、脫發(fā)等絕大多數(shù)均屬輕度和中度,一般治療8周后未經(jīng)特殊處理可自行恢復。本兩組均未出現(xiàn)抑郁。此研究顯示:聚乙二醇干擾素α-2α及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治療CHB具有療效好、注射次數(shù)少、療程確定、不良反應少等特點,但價格昂貴,對于經(jīng)濟條件允許、有生育要求的可作為首選??傊?,聚乙二醇干擾素會更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1]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d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J].Chin J Infect Dis,2005,23(6):421-431.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學分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23(6):421-431.
[2] Lok AS,Heathcote EJ,Hoofnajle JH.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2000-summary of a workshop[J].Gastroenterology,2001,120(5):1828-1853.
[3] Tian YL,Zhao W.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 2a in th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 [J].Chin J Hepatol,2006,14(11):806-810.
田玉嶺,趙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11):806-810.
[4] Zhu YY,Dong Q,Chen YT,et al.Quantitative HBeAg assay as a predictive factor of HBeAg seroconversion induced by PEG-IFNα-2a Therapy to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Chin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19(10):883-885.
朱月永,董青,陳攸濤,等.e抗原定量對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學轉(zhuǎn)換的預測[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9(10):883-885.
[5] Zhong RX,Long H,Luo HT,et al.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PEG-IFNα-2a in th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Chin J Infect Dis,2005,23(5):354-356.
鐘銳興,龍輝,羅紅濤,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23(5):354-356.
[6] Chan HL,Wong WL,Chim AM,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have failed previous antiviral treatment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alphα-2a[J]. Antivir Ther,2008, 13(4):55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