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開學典禮上,我對新生們講:進入川大的學生首先要有夢想。在今天開學的第一堂課上,我想對同學們講:川大的學生要有追求。
始終去追求“仰副國家、心系社會”的責任擔當。百余年前,在四川大學的前身錦江書院,時任書院院長的于德培,曾撰寫了一幅楹聯(lián):“有補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謂富,有廉恥之謂貴”。歷代川大人對“功名富貴”的理解,正體現(xiàn)了敢于擔當?shù)膬r值追求。在座的很多同學都是90后,希望你們從現(xiàn)在開始就學會擔當,既關心自己,更關心他人;既關注自我,更關注社會,擔當起對父母、對家庭、對社會、對黨和國家的責任。
始終去追求“厚德博學,虛心從善”的人文境界。在115年的辦學歷程中,川大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蘊,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同學們可以在“人文素質(zhì)課”和“川大大講堂”上,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可以到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和校史館,參觀珍貴文物、閱讀古籍文獻,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可以漫步歷史文化長廊,品味川大文化的厚重;可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預約門診式心理咨詢,汲取心靈的養(yǎng)分;還可以感受輔導員、班主任、導師與全職教導員“四位一體”的管理服務新體系。努力使自己多一份人文氣質(zhì),多一些人文修養(yǎng),有知識、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責任。
始終去追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態(tài)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川大的校訓,它告訴同學們:大海因為總是處于低處,才能容納百川;大學只有包容多樣文明,才能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社會精英。我們與美、英、德等12個國家的知名大學開展了50余個學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定期舉辦跨文化夏令營、冬令營,力爭使同學們至少有一次海外交流經(jīng)歷;通過引進海外高端教師,使同學們在校園里可以直接聆聽一流大師的課程。希望你們努力培養(yǎng)自己包容多樣文化的胸懷,不斷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始終去追求“崇尚學術、求真求知”的科學精神。川大構(gòu)建完善了體現(xiàn)精英教育、個性化教育、全面發(fā)展教育的“323+X”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同學們的天賦、潛質(zhì),努力為每個同學提供真正適合自己的教育;我們每位教授、博導都會為同學們精心上好一門課、做好一場高水平學術講座;全校的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全面面向本科生開放,鼓勵你們進科研、進課題組、進實驗室,去感受科研氛圍、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園區(qū)還將為你們進行創(chuàng)業(yè)嘗試提供條件保障,支持同學們自由探索、異想天開。希望你們充分利用這些豐富、優(yōu)質(zhì)的資源,充分發(fā)掘自己的興趣、特長,努力促進自由全面發(fā)展。
(本文摘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在2011級本
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有刪節(jié))
適用話題:大學追求教育
有這么一句話來描述大學生的生活——中文政教,吃飯睡覺;數(shù)理化生,戀愛打工。如今中國的大學越來越追求名和利,關注的是學校在國內(nèi)大學排行榜的位次,關注的是在教育部爭取到了多少資金,看重的是教授專家們立項了幾個課題,看重的是擴大招生增加了多少學費,就是忘記了大學的教育義務和責任。教學生要有追求這是一個大學最起碼的責任,也是大學存在的意義。一所不能教育學生的大學無論再怎么有名氣,無論教授再厲害,無論學生再多,本身只能是一個科研機構(gòu),或者是掙錢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