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歐陽修佛教觀“好名而欺心”辨析

      2012-02-18 05:29:00■李
      江西社會科學 2012年1期
      關鍵詞:小名居士歐陽修

      ■李 黎

      歐陽修佛教觀“好名而欺心”辨析

      ■李 黎

      歐陽修;六一居士;佛教觀

      歐陽修排斥佛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首先,有歐陽修自己的論著為證。其《本論》三篇稱佛教乖人之性、離散天倫,又有虛耗民財之弊,曰:“彼為佛者,棄其父子,絕其夫婦,于人之性甚戾,又有蠶食蟲蠹之弊?!盵1](《本論下》,P291)其次,人們對于歐陽修關于佛教的態(tài)度也有定評。例如南宋葉夢得的《避暑錄話》卷上云:“石介守道與歐文忠同年進士,名相連,皆第一甲。……自孫明復為《春秋發(fā)微》,稍自出己意。守道師之,始唱為辟佛老之說,行之天下。文忠初未有是意,而守道力論其然,遂相與協(xié)力,蓋同出韓退之。”[2]釋懷悟說:“修公以文章自任,以師表天下,又以護宗,不喜吾教。”[3](卷十九)但是仍然有人認為歐陽修其實對于佛教還是心向往之,其主要論據是歐陽修晚年以“六一居士”自稱,并為兒子取名“僧哥”。筆者主要針對這兩點進行辨析。認為其自稱“居士”只是退隱不仕之意,為兒子命名“僧哥”只是一種從俗的行為。辨明了這兩點,也有助于澄清學術界對于歐陽修晚年佛教觀的模糊認識。

      張商英在《護法論》中批判了歐陽修的排佛行為,認為:“修之編史也。唐之公卿好道者甚多,其與禪衲游有機緣事跡者,舉皆削之。及其致仕也,以‘六一居士’而自稱,何也?以‘居士’自稱,則知有佛矣;知有而排之,則是好名而欺心耳,其為端人正士乎?”[4](卷一)張商英認為歐陽修在編寫《新唐書》的時候,刪除一些唐代公卿和僧人交往的事跡,這顯示了他的排佛思想,但是歐陽修在晚年辭官之后卻以“居士”自稱,可謂“好名而欺心”。筆者認為張商英指責歐陽修“好名而欺心”是不妥當的,尤其是以“居士”一詞作為批駁的論據甚為不妥。

      持這樣觀點的人,首先以“居士”的含義是指在家的佛教信徒為前提?!熬邮俊痹诜鸾讨性腹庞《确蜕岱N姓工商業(yè)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頗多,故佛教用以稱呼在家佛教徒之受過“三歸”、“五戒”者,是梵語意譯?!毒S摩詰經》稱,維摩詰居家學道,號稱維摩居士?;圻h《維摩義記》卷一:“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5]《南史·虞寄傳》:“寄知寶應不可諫,慮禍及己,乃為居士服以拒絕之。常居東山寺,偽稱腳疾,不復起?!盵6](P1681)唐元稹《度門寺》詩:“舍利開層塔,香爐占小峰。道場居士置,經藏大師封?!盵7](卷十三)但殊不知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居士”一詞,“居士”最初是指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抖Y記·玉藻》:“居士錦帶。”鄭玄注:“居士,道藝處士也。”[8](卷三十)后來,《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也用到“居士”一詞,說:“齊東海上有居士曰狂、華士昆弟二人者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求于人也?!盵9](P315)

      那么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其“居士”一詞為何意呢?筆者認為應該首先從《六一居士傳》來分析。歐陽修晚年致仕以后,為自己取號“六一居士”,并為此專門做《六一居士傳》解釋了取名的原因。惜乎,后來學者在討論“六一居士”之“居士”含義時,大多漠視這一篇作者自己寫的文章,而只根據“居士”一詞的片面含義妄加推測。

      《六一居士傳》首先交代了自己更號“六一居士”的背景:“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盵1](P634)“退休”在古文學中是辭官休息之意。古人以居官為進,是兼善天下之志,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以辭官為退,有獨善其身,消極保守的意味。接著歐陽修詳細闡釋了他之所以改號為“六一”的原因,是因為“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外加自己這一老翁,他自己表述為“得意于五物”“聊以志吾之樂爾”。從“六一”的詳盡解釋中可見其對于退居生活的熱切向往,而不見其對于佛教的推崇。其所謂的“吾之樂”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普遍期待的雅樂,有別于聞法而喜的佛教徒之樂。聯(lián)系作者的“退休”之志,可以看出歐陽修希望在人生晚年拋開官場事務,在閑淡的生活中享受品味人生的另一種境界——閑適。然后歐陽修又指出身處五物之中的快樂,云:“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zhàn)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然?;疾坏脴O吾樂于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并云:“雖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于田廬,庶幾償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說明“使得與此五物偕返于田廬”是他一直的心愿。可以看出,他的夙愿與中國古代的隱居意義相通,而不同于佛教徒之出世的含義。似乎,歐陽修也意識到居士在當時佛教人士中的特殊含義,于是虛設了另外一個人與之辯論。虛擬人物“客”提出問題:“子知軒裳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于是歐陽修接著闡述:“不然。累于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說明歐陽修反對萬事皆空的佛教教義,肯定了外物與自我的關系,并使之和諧,以達到身心愉快的境界。至此,其“居士”的含義已經很明朗了,確指“隱居不仕”之意無疑。下文交代了作者要離開官場的三個原因:“夫士少而仕,老而休,蓋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嘗用于時矣,而訖無稱焉,宜去二也。壯猶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難強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痹俅伪砻髯约簣詻Q離開官場的原因。所以,其文一方面是說明以“六一居士”自號的原因,另一方面說明自己離開官場的原因,二者相輔相成。所以,其所謂“居士”實乃離開官場,退居潁水,做一個隱士一般的人,與佛教無關。

      退居田園一直是歐陽修的夙愿,歐陽修在《班班林間鳩寄內》詩中向和他同甘共苦的妻子傾吐心聲說:“茍能因謫去,引分思藏密。還爾禽鳥性,樊籠免驚怵。子意其謂何,吾謀今已必。子能甘藜藿,我易解簪紱。嵩峰三十六,蒼翠爭聳出。安得攜子去,耕桑老蓬蓽?!盵1](P32)與文中所言不愿“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一致的。

      其《六一居士傳》作于致仕以后“將退休于潁水之上”,潁水一直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他自言:“皇元年春,予自廣陵得請來潁,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于時慨然已有終焉之意也?!盵1](《思潁詩后序》,P600)說明他自任潁州知州始,就緣結潁州,并把潁州作為了他理想的終老之地。他接下來說:“而來俯仰二十年間,歷事三朝,備位二府,寵榮已至而憂患隨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憊矣。其思潁之念未嘗稍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于文字也?!活惥腼w之鳥然后知還,惟恐勒移之靈卻回俗駕爾?!薄熬腼w之鳥然后知還”化用了陶淵明的“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是一個標準的隱士,其生活模式是中國文人心中的理想人生模式。“勒移之靈卻回俗駕”典出《北山移文》“鐘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請回俗士駕,為君謝逋客”。而《北山移文》本是揭露和諷刺那些偽裝隱居之人的文章,歐陽修使用此典故,唯恐自己不被山川神靈收納,其隱逸之心可見。所以,其號“六一居士”,其“居士”意為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隱逸之士更符合歐陽修的本意。歐陽修在更號“六一居士”的同時,命名自己的筆記為《歸田錄》,歐陽修之心跡亦可見一斑。

      另外,佛教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后,“居士”之稱被交叉使用。一方面,“居士”沿襲隱居不仕之意,例如:《魏書·儒林傳·盧景裕》曰:“其叔父同職居顯要,而景裕止于園舍,情均郊野,謙恭守道,貞素自得,由是世號居士。”[10](P1859)《北史·韋傳》:“對玩琴書,蕭然自逸,時人號為居士焉。”[11](P2269)另一方面,一些傾心佛理的人喜歡自稱“居士”,例如白居易與香山寺僧如滿,結香火社,自號“香山居士”。但在宋代,甚至許多隱士亦自稱“居士”。例如:魏野,終生不仕,居陜西東郊,號“草堂居士”;劉渙,年五十歸隱廬山,號“西澗居士”;張俞,隱居青城山白云溪,七詔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號“白云居士”。正如張海鷗所說:“宋代文人自稱居士成為時尚,居士,即居家不仕的士人,信不信佛并不重要。”[12](P213)所以張商英以“六一居士”之稱而認為歐陽修“好名而欺心”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只是犯這樣錯誤的不止張商英一個人?!斗鹱娼y(tǒng)記》引祖秀的《歐陽外傳》云:

      歐陽永叔自致仕居潁上,日與沙門游,因自號“六一居士”,名其文曰《居士集》,息心危坐,屏卻酒肴,臨終數日令往近寺,借《華嚴經》讀至八卷,倏然而逝。

      看來,祖秀也把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名其文曰《居士集》作為他傾慕佛教的佐證。后來寫《佛祖統(tǒng)計》的志磐看到了其“六一居士”的“居士”含義與佛教所謂“居士”含義不一,但是仍牽強地拿來佐證歐陽修“排佛之心已消”。他說:

      居士者西竺學佛道者之稱。永叔見祖印,排佛之心已消,故心會其旨,而能以居士自號,又以名其文集。信道之篤,于茲可見。然其傳六一,謂以一身老五物之間。五物者,身外之余物,豈足以寓諸道。則知居士之稱,或近于濫,蓋好名而失其實者也。[13](卷四十五)

      志磐看到《六一居士傳》中所謂的“六一”根本不足以“寓諸道”,根本不是佛教思想。他看到了佛教所謂“居士”與《六一居士傳》中“居士”一詞的矛盾,但是為了論證歐陽修“排佛之心已消”而自張其教,志磐把二者之間的矛盾歸為當時社會對于“居士”一詞的“好名而失其實”而造成的濫用,以至于歐陽修也用錯了。

      張商英等人以“六一居士”之稱號為證來說明歐陽修“好名而欺心”——外表主張排斥佛教,而內心信奉。除此之外,還有人因為歐陽修為幼子命乳名“僧哥”(或“和尚”),而懷疑他內心對于佛教還是心向往之。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

      歐陽文忠公不喜釋氏。士有談佛書者,必正色視之,而公之幼子小字“和尚”。或問:“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賤之也,如今人以牛驢名小兒耳?!眴栒叽笮Γ曳嬉?。[14](P124)

      《宋人軼事匯編》也收錄了這則資料,稱歐陽修的幼子名“僧哥”,其余略同??磥?,當時的人就不理解歐陽修既然聲稱排佛還要為兒子命名為“和尚”(或“僧哥”)的行為,他們或許也認為歐陽修“好名而欺心”,只是沒有明說而已。但他們還有當面向歐陽修詢問的機會,歐陽修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但聽者只是“伏公之辨”而已。也可能有的信了,有的即使不信也無話可說?,F代也有學者根據這則材料認為歐陽修內心是信佛的,“賤之”只不過是歐陽修的狡辯而已。筆者認為并非如此。

      在魏晉時代佛教流傳頗廣,不少人以佛教字取小名,例如:褚澹的小名叫佛佛,王忱的小名叫佛大,魏收的小名叫佛助。所謂的“助”和“大”還帶有一定的價值傾向在內,而有的小名則直接以僧人的代稱來命名,例如:王珉小名“僧彌”,王社小名“僧伽”,王軌叫名“沙門”,王小名“沙彌”,盧思道小名“釋奴”。沒有資料顯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佛教僧人為小名的原因,但是古人小名確實有以低賤為俗,取其容易養(yǎng)活之意。而以僧為名則表示獲得佛的庇佑,或者代表著已經超脫了人世苦難而出家,長大后就不再遭受苦難。明清時期流行讓小孩在寺院掛名出家,年齡大后再舉行還俗儀式,也是出于一種好養(yǎng)活的信念。并且當時在座之人對于歐陽修“所以賤之”的解釋尚且無話可說,看來宋代也有這樣的風俗。后來清代慎行還效法歐陽修的做法,為自己的孫子取小名“僧哥”,詩云:“祝汝長成無別法,小名端合喚僧哥?!盵15](《第七孫生戲作洗兒詩》,卷二)可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歐陽修的行為只是從俗而行,后人不能曲解歐陽修本人的意思去維護自己對歐陽修的理解。

      綜上所述,歐陽修晚年退居潁上,更號為“六一居士”,作品集命名為《居士集》,但這些只是他回歸田園思想的反映,并不能說明他晚年改變其一貫的佛教觀而傾心佛教。其晚年心向田園,自稱“居士”,也是退休而歸田之意。張商英批駁歐陽修“好名而欺心”,首先他拿歐陽修后期的行為去批駁其前期行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錯誤之處,但是其錯誤之處更在于根本沒有弄明白歐陽修所自稱的“居士”一詞的含義。而隨后的祖秀用“居士”一詞來證明歐陽修晚年思想變化,也是沒有對歐陽修的思想作全面考察,僅僅抓住“居士”一詞就自以為得到了明證。而志磐看到了“居士”一詞含義不同,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而硬要說只是當時人濫用而歐陽修在《六一居士傳》中隨之而已,仍然把其“六一居士”的別號與作品《居士集》當做“信教之篤”的佐證??梢?,志磐是愈描愈黑,欲蓋彌彰。另外,歐陽修以“僧哥”命名幼子,是一種從俗的行為,也不能作為其違背本心而傾心佛教的證據。

      還需要指出一點,盡管歐陽修對于佛教的態(tài)度一貫是比較排斥的,但是歐陽修并不像韓愈那樣主張“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原道》),而認為應該修明政治、禮儀,在思想上戰(zhàn)勝佛教,曰:“補其闕,修其廢,使王政明而禮儀充,則雖有佛無所施于吾民矣。”[1](《本論中》,P289)在生活實踐中,歐陽修也與佛教人士交往,但在交往中注意用儒家思想去影響他們。例如歐陽修曾與僧人慧勤交往,歐陽修評價慧勤其人曰:“以衣食于佛之徒,往來京師二十年。其人聰明才智,亦嘗學問于賢士大夫?!痹谄淠蠚w之時,歐陽修作《山中之樂》送之,言:“惜天材之甚良兮,而自棄于無庸。嗟彼之人兮,胡為老乎山中?山中之樂不可久,遲子之返兮誰同?”[1](P261)猶如招隱之意,而非對于他選擇佛教的稱贊。歐陽修在序言中直言其寫作目的在于:“極道山林間事,以動蕩其心意,而卒反之于正?!逼渌^“正”難道不是儒家之正統(tǒng)思想么?可見,歐陽修排佛,但并不是把佛教徒拒之門外,把自己與佛教隔離開來。明白了歐陽修關于戰(zhàn)勝佛教的主張,許多看似與歐陽修排斥佛教矛盾的行為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而不至于誤解他“好名而欺心”了。

      [1](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M].李逸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

      [2](宋)葉夢得.避暑錄話[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宋)契嵩.鐔津文集[M].大藏經本.

      [4](宋)張商英.護法論[M].大藏經本.

      [5](晉)慧遠.維摩義記[M].大藏經本.

      [6](唐)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7](唐)元稹.元氏長慶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漢)鄭玄,注.禮記注疏[M].(唐)孔穎達,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9](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3.

      [10](北齊)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1](唐)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張海鷗.宋代文化與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13](宋)志磐.佛祖統(tǒng)記[M].大藏經本.

      [14](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1.

      張商英根據歐陽修號“六一居士”而排佛的行為,認為歐陽修“好名而欺心”,其實,細讀《六一居士傳》就可以發(fā)現:“六一居士”之“居士”一詞含義并非佛教用語中“居士”的含義,而是隱居不仕之意。另有人認為歐陽修主張排佛與為幼子命名為“僧哥”(“和尚”)的行為是互相矛盾的。關于這一點可以考察民俗來解釋,因為民俗中自古就有以賤命為名,取其好養(yǎng)活之意??梢哉f,歐陽修并非“好名而欺心”,其佛教觀一直到晚年都沒有改變。

      B920

      A

      1004-518X(2012)01-0063-04

      李 黎(1976—),女,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四川成都 610064)

      本文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基金資助(項目編號:08JJD840193)。

      【責任編輯:王立霞】

      猜你喜歡
      小名居士歐陽修
      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
      小主人報(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8
      那一片紅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40
      奶奶的生意經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畫眉鳥
      青塘居士詩詞選
      中華詩詞(2020年1期)2020-09-21 09:24:30
      成雙結對
      無言的英雄
      歐陽修快馬追字
      啟蒙(3-7歲)(2019年8期)2019-09-10 03:09:10
      趣味語文
      勤奮的歐陽修
      千阳县| 榆社县| 民和| 内乡县| 饶阳县| 吉水县| 通州区| 苗栗市| 鹰潭市| 开江县| 青铜峡市| 视频| 聊城市| 乌鲁木齐县| 永年县| 长泰县| 军事| 溆浦县| 翁牛特旗| 恩平市| 临安市| 曲靖市| 仁布县| 商城县| 乌兰察布市| 荆州市| 墨脱县| 肃宁县| 榕江县| 万全县| 鄂州市| 文昌市| 冷水江市| 石景山区| 江华| 江源县| 平泉县| 淮滨县| 托里县| 稻城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