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兵
(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系,湖北 武漢 430074)
文泉子生平考述
陳為兵
(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系,湖北 武漢 430074)
劉蛻,自稱文泉子,是晚唐重要古文作家,學界對其生平雖有論述但缺少系統(tǒng)性。從家世和仕途兩個方面對諸家之說進行整理歸納,對劉蛻的生平做系統(tǒng)描述。
家世;仕途;劉蛻;考察
劉蛻,字復愚,自號文泉子。作為一名生活在古文運動余蔭的唐代作家,劉蛻在晚唐文學史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歷代名家名作都對他的作品進行了高度評價?!端膸焯嵋吩疲骸叭惶浦┰?,相率為纂組俳儷之文,而蛻獨毅然以復古自任,亦可謂特立者矣”[1],清人劉熙載說:“劉蛻文意欲自成一子”[2]。在關于晚唐散文史的描述中,劉蛻也向來是與孫樵并稱的。雖然歷代都有關于他生平的介紹和論述,但目前可看到的對劉蛻生平論述最為詳細的當屬陳寅恪先生的《劉復愚遺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問題》[3,p93]一文,本文就是以陳寅恪先生這篇文章為依托,結合自己的所見,將關于劉蛻的家世和官宦的諸家之說進行歸納整理,對劉蛻的生平做一個盡可能的考察。
關于劉蛻的出生時間,陳寅恪先生考證為長慶元年,即公元 821年[3,p12];至于劉蛻去世時間,目前還沒看到相關的資料。
關于劉蛻的籍貫,通行兩種說法:一說長沙人,一說桐廬人。陳寅恪先生認為劉蛻是長沙人的主要依據(jù)是《梓州兜率寺文冢銘》文中:“文冢者,長沙劉蛻復愚為文,不忍去其草,聚而封之也?!比莆暮秃笫酪惨恢毖赜眠@種說法,但這并不能充分說明劉蛻就是長沙人,因為在古代人們也往往會拿做官的地方來自稱的。而《北夢瑣言》則說是桐廬人:“唐劉舍人蛻,桐廬人。”[4,p39]所以才有了現(xiàn)在各種材料上的兩種說法,但據(jù)陳寅恪先生考證,長沙和桐廬都是劉蛻僑居之地,并不是其家世祖居的原籍,因為唐人都講究郡望,所謂郡望古稱郡中為眾人所仰望的貴顯家族,但桐廬和長沙并不是劉氏的顯望。不是桐廬人也不是長沙人,那劉蛻是哪里人呢?據(jù)可查的資料,劉蛻也可能是彭城人,因為《北夢瑣言》不止一次提到了彭城,《劉蛻山人不祭先祖》說他是“大彭通人”,《哭麻劉舍人事》記道:
“唐李相磎,高才奧學,冠絕群彥,為朋黨所排。洎登嚴廟,似涉由徑,雖然,亦才授也。制下之日,劉舍人崇魯抱麻而哭之。李相斥其祖禰,條上其事,具表論之。又以彭城先德受賄飲酖,乃作《鸚鵡杯賦》,醜詞訐切,人為寒心。朝士有識者閱其表曰:‘何必多言但言倒策側(cè)龜於君前有誅,彭城子何所逃刑?!且詾槿弧!盵4,p56]
從上下文的語義關聯(lián)看,這里所說的“彭城”可能是劉蛻先人所居之地,“彭城子”可能就是劉蛻,再如《劉蛻奏令狐相》:
“宣宗以政事委相國令狐公,君臣道契,人無間然。劉舍人每訐其短,密奏之,宣宗留中。但以其事規(guī)于相國,而不言其人姓名。其間以丞相子不拔解就試,疏略云:‘號曰無解進士,其實有耳未聞?!圃啤S忠宰拥芗{財賄,疏云:‘白日之下,見金而不見人?!圃啤X┫嗪吨?,乃俾一人,為其書吏,謹事之。紫薇托以腹心,都不疑慮,乃為一經(jīng)業(yè)舉人致名第,受賄十萬,為此吏所告,由是貶之。君子曰:‘彭城公將欲律人,先須潔己。安有自負臟污,而發(fā)人之短乎?宜其不躋大位也?!仁?,令狐相自以單族,每欲潔其宗黨,與崔、盧抗衡,凡是富家,率皆引進,皇籍有不得官者,欲進狀請改姓令狐,時以此少之。”[4,p111]
這里又稱劉蛻為彭城公。從文意看,無論彭城子還是彭城公、彭城都是指劉蛻,而彭城就是現(xiàn)在的徐州,那么根據(jù)前面眾多說法的判斷依據(jù),我們也可以說劉蛻是彭城人,但這些都還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來證實,所以盡管有不同的說法,劉蛻的祖籍還是不能得到確定,倒是陳寅恪先生在認定劉蛻既不是長沙人也不是桐廬人之后,根據(jù)劉蛻家族世世代代不祭祀先人這一習俗推斷劉蛻可能是胡人,當然這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予以驗證。
關于劉蛻的家世,陳寅恪先生認為劉蛻家世姻戚都不是仕宦之族?!侗眽衄嵮浴肪砣秳⑼懮饺瞬患老茸妗氛f劉蛻有一個行為舉止不大符合儒家禮儀的父親,臨終前特意囑咐劉蛻不要為他祭祀,然后竟一去不返,不知所終。關于劉蛻父親的身份,《北夢瑣言》猜測道:不審是隱者,為復是漁師,莫曉其端倪也。就是說劉蛻的父親有可能是個隱士,也有可能是個漁師。盡管如此,劉蛻還是嚴格遵守父親囑咐的不祭祀先人這一傳統(tǒng)的,臨終前也一再囑咐自己的兒子劉纂要按照父輩的遺愿去做。劉蛻的兒子叫劉纂,官至禮部尚書。《全唐文》記載:“(劉)纂,桐廬人,一云長沙人。唐左拾遺蛻子,仕蜀,歷任禮部尚書。國亡,復事孟氏?!盵5,p9300]
《唐摭言》云:“劉纂者,商州劉蛻之子也,亦善為文。乾寧中,寒棲京師。偶與一醫(yī)士為鄰。纂待之甚至,往往假貸之。其人即樞密使門徒。嗣薛王為大京兆,醫(yī)工因為知柔診脈。從容之際,盛言纂之窮且屈。知柔甚領覽。會試官以解送等第,稟于知柔。知柔謂纂是開府門前人醫(yī)者之言,必開府之意也,非解元不可。由是以纂居首送,纂亦莫知其由。自是纂落數(shù)學,方悟。竟無以自雪?!盵6,p47]
以上大意是說劉纂是劉蛻的兒子,也擅長寫文章,也曾經(jīng)流浪于京師,對一個當醫(yī)士的鄰居非常好。這個醫(yī)士恰巧是樞密使的門徒,他借給知柔診脈的機會說劉纂很有才華但卻處于無人賞識的困境,于是知柔就向會試官說了,就這樣劉纂中了解元。劉蛻三十歲考中進士之前一直未遇引薦之人,看來他的兒子比他幸運得多。
根據(jù)上文所引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的一則記載,我們可以大致描繪劉蛻的仕途軌跡:劉蛻人稱劉舍人,桐廬人,他是以文學考中進士的,而且在朝中曾擔任過要職,離開京城到商州做官,他還有一個兒子叫劉纂,劉纂后來做過后蜀的禮部尚書,更讓人好奇的是這段材料還說劉蛻家族竟然沿襲不祭祀先人的傳統(tǒng),作為靠儒學考中進士甚至做過大官的人來說如此不遵守儒家禮儀,的確讓人匪夷所思,這也就讓人對劉蛻的家族淵源產(chǎn)生了懷疑,這也可能是劉蛻雖然“以文學進士”“歷登華貫”卻沒被新舊唐書收錄甚至專門立傳的原因之一,因為他的家族這種做法有“傷菽水之禮”并且“紊先王之舊制”,明顯違背了當時君子的標準。
這段文字里稱劉蛻為唐劉舍人蛻,應是就劉蛻擔任的中書舍人一職而言,關于這一點有記載為證。歐陽修、宋祁編纂的《新唐書·藝文志四》記載:“劉蛻文泉子十卷,字復愚,咸通中書舍人?!盵7]另,《全唐文》記載:“劉蛻,字復愚,自號文泉子,長沙人。大中時擢進士。累遷右拾遺、中書舍人。忤宰相令狐绹,出為華陰令,終商州刺史?!盵5,p8252]
據(jù)陳寅恪先生說劉舍人蛻當是當時的人稱呼他的官職,在古代以官職相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像人們稱杜甫為杜工部(工部侍郎),稱韓愈為韓吏部(吏部侍郎)等等,也正是因為劉蛻可能最后做了商州刺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商州劉蛻或者劉商州,《唐摭言》在介紹他的兒子劉纂時就說:“劉纂者,商州劉蛻之子也。”這里的商州劉蛻也許正是直稱他的官職。
關于劉蛻所任主要官職為中書舍人、華陰令、商州刺史,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xiàn)相左的材料,但到底他擔任了右拾遺還是左拾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說法。
盡管沒有專門的立傳,但是新舊唐書里還是有一些關于劉蛻的零星記載,雖不翔實但也為我們了解劉蛻提供了一些寶貴線索。
后晉劉昫撰的《舊唐書》云:“及懿宗即位……。滈既及第,釋褐長安尉、集賢校理。咸通二年,遷左拾遺、史館修撰。制出,左拾遺劉蛻、起居郎張云,各上疏極論滈云:恃父秉權,恣受貨賂賂?!沧谥貍蟪家猓H云為興元少尹,蛻為華陰令,改滈詹事府司直。滈為在眾人所非,宦名不達?!盵8]
《冊府元龜》:“劉蛻咸通四年為左拾遺,時有詔以長安縣尉集賢校理令狐滈為左拾遺。蛻進疏曰:臣伏見新除左拾遺令狐滈,大中之時其父執(zhí)政,傳家乏子弟之法,布衣干公相之權……”[9]
《資治通鑒》:“咸通四年,春正月。上游宴無節(jié),左拾遺劉蛻上疏……弗聽。八月左拾遺劉蛻上言……冬十月,甲戌,以長安尉集賢校理令狐滈為右拾遺。乙亥,左拾遺劉蛻上言:‘滈專家無子弟之法,布衣行公相之權?!迥甏赫拢茨瞎?jié)度使令狐绹為其子滈訟寃,貶劉蛻華陰令?!盵10]
《全唐文》:“劉蛻,字復愚,自號文泉子,長沙人。大中時擢進士。累遷右拾遺、中書舍人。忤宰相令狐绹,出為華陰令,終商州刺史?!薄埃▌ⅲ┳耄]人,一云長沙人。唐左拾遺蛻子,仕蜀,歷任禮部尚書。國亡,復事孟氏?!?/p>
《元龜》說“劉蛻咸通四年為左拾遺”,《通鑒》則說“咸通四年,春正月。上游宴無節(jié),左拾遺劉蛻上疏”,陳寅恪先生就根據(jù)以上材料明確考證為《全唐文》中的咸通二年當為四年之誤。
從上面材料來看,無論從材料的翔實程度還是年代的先后上,《全唐文》對劉蛻個人情況敘述上是遠不及其他幾種歷史書籍的,而且前說右拾遺后說左拾遺,自身矛盾,無法自圓其說,那么其中的關于劉蛻擔任右拾遺的說法應當有誤。而且從“及懿宗即位”“是歲……”等字眼來看咸通是唐懿宗的年號,咸通二年應是唐懿宗即位的第二年,而唐懿宗李漼是除去武則天的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在位14年(860-873年),終年41歲。咸通二年應是 861年,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劉蛻已經(jīng)是官任左拾遺了。關于這一段史料,《新唐書》也有敘述但沒有提及劉蛻,但上述宋代《冊府元龜》和《資治通鑒》的兩段記載,可作補充:這兩個說法其實并不矛盾,三則材料只是說劉蛻進諫勸阻令狐滈進士這件事發(fā)生在他任左拾遺期間,并不是說他這個時候才開始擔任左拾遺。也許他早在咸通二年之前就已經(jīng)擔任了左拾遺一職了。但被貶為華陰令是發(fā)生在這次事件之后當是確鑿無誤的。
陳尚君等人輯校的《全唐詩補編》中劉蛻《覽陳拾遺文集》一詩前面小序如是記錄:“劉蛻,字復愚,長沙人,唐懿宗咸通年間官左拾遺。曾流寓于射洪,聚平生所為文,掘土埋于南山,刻石曰文冢云?!边@里所說的“刻石曰文冢云”當指劉蛻寫《梓州兜率寺文冢銘》一事,至于射洪何以成了梓州,這還得從射洪的歷史地理歸屬說起。從隋文帝開始至唐代晚期射洪就隸屬梓州,劉蛻在射洪能見到以梓州為名字開頭的寺廟也是很符合常理的。又:“《覽陳拾遺文集》按題下原署名曰:‘東川觀察判官長沙劉蛻’?!碧浦恋露攴謩δ蠟闁|川、西川,各置節(jié)度使。東川治梓州。詩當中“郪中好事人”中的郪就是梓州的別稱,那劉蛻在梓州并不是簡單的流寓,而是做了東川觀察判官的,這樣劉蛻又多了一個官職。
劉蛻何時進入仕途應當從中進士開始,《北夢瑣言》另一則《破天荒解》記載如是說:
“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曰:‘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曰‘破天荒’。爾來余知谷、關圖、常修,皆荊州之居人也。率有高文,連登上科……”
自劉蛻考中進士后,荊州接連出現(xiàn)名人賢士,可見破天荒地說明劉蛻考中進士在當時引起的轟動和對局域以及后人的影響,甚至連當時觀察使崔鉉也送錢七十萬,這在當時被稱為“破天荒錢”,劉蛻在回復崔鉉的信中也不無自豪地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贝耸略凇短妻浴ずJ鼋馑汀吩敿氂涊d如下:“荊南解比,號‘天荒’。大中四年,劉蛻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時崔魏公作鎮(zhèn),以破天荒錢七十萬資蛻。蛻謝書略曰:‘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6,p57]
劉蛻考中進士的時間是大中四年,陳寅恪先生在《劉復愚遺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問題》明確大中四年就是公元 850年,現(xiàn)代作家聞一多在《唐文學年表》也有一條記載:“宣宗庚午850年,曹鄴、劉蛻進士”[11],再次明確指出了劉蛻考中進士的具體時間。
[1] 永瑢,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 1998:789.
[2] 劉熙載.劉熙載文選[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75.
[3]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M].北京:商務書館,1939:9.
[4] 孫光憲.北夢瑣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董誥.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98.
[6] 王定保.摭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1041.
[8] 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2:6566.
[9] 王欽若.冊府元龜[M].北京:中華書局,2006:6566.
[10] 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8103.
[11] 聞一多.唐文學年表[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31.
(責任編輯、校對:王文才)
The Life Experience of Wen Quanzi
CHEN Wei-b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LIU Tui, named Wen Quanzi, is an important essayist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There are lots of comments about his life experience but all of them lack systematic research. LIU Tui’s life experience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generalizing the others’ comments on hi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family background and official career.
family background; official career; LIU Tui; investigation
2011-10-10
陳為兵(1974-),男,山東日照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歷史語言學。
I206.2
A
1009-9115(2012)01-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