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運動要科學
很多糖友都會用運動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血糖,但是有些糖友只知道運動,而不知道如何科學的運動。糖友老吳,自從查出糖尿病后,大夫建議他每天至少半個小時的運動。他每天竟然要慢跑100分鐘,結果過度的運動導致他經(jīng)常發(fā)生低血糖。后來在醫(yī)生的建議下,他每天運動40分鐘,控糖效果很好。所以只有科學的運動才能讓糖友控制好血糖。那么,糖友應該掌握什么樣的科學運動的方法呢?
1.運動安排在餐后30分鐘至1小時為宜。運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在藥物作用高峰時應避免運動,以免引起低血糖反應。例如,使用正規(guī)胰島素者,應避免在注射后2小時前后運動。清晨未注射胰島素前,體內胰島素很少,運動可引起酮血癥而加重病情,也應避免。
2.從靜止到運動,身體需要逐步適應。因此,運動前要有5分鐘的準備活動,如活動上下肢、腰部和腹部。跑步,要從快速步行逐漸轉入小跑。劃船或游泳前,應作上肢、肩部和頸部的準備活動。結束運動時,不要立即停止,因為運動時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組織中,突然停止運動,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臟而產(chǎn)生暫時性腦缺血,會引起頭暈、惡心甚至虛脫等不適癥狀。因此,在運動結束時,應繼續(xù)作一些行走、緩慢跑步等放松活動,一般應歷時5分鐘。
3.運動后不要馬上說話或進行冷、熱水浴。而應把汗水擦干,待脈率恢復到正常時再進行溫水淋浴。
4.應密切觀察運動后個體反應。如果每次運動后感到食欲和睡眠良好,精力充沛,清晨脈率平穩(wěn),且有逐漸減慢的趨勢,說明運動適宜。反之,運動后食欲、睡眠不好,應停止運動,接受醫(yī)生的檢查。
5.嚴格遵守規(guī)定的運動量和進度。不要過度勞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刺激交感神經(jīng),引起腎上腺素反應而使血糖升高。
6.運動必須與飲食、藥物治療相結合。合理安排好三者之間的關系,以獲得最佳療效。
7.胰島素最好注射在腹部。若注射在肢體上。運動時可使胰島素吸收加快而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
8.易發(fā)生低血糖的患者,應減少運動前胰島素的劑量。或在運動前適當攝入食物。還應攜帶餅干、糖果等食品,以備發(fā)生低血糖先兆時食用,防止運動中低血糖的發(fā)生。
哪些糖友不適合運動?
大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適當運動來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及慢性并發(fā)癥進展,但是某些糖尿病患者或在某些特殊階段并不適合運動:
1.1型糖尿病,由于胰島功能的下降,胰島素嚴重缺乏,運動會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在缺乏胰島素的情況下,不能氧化分解酮體,從而增加酮癥酸中毒的危險。此類病人在血糖沒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不要參加運動鍛煉。
2.近期有明顯的眼底出血、視網(wǎng)膜剝離及青光眼者,應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參加運動。
3.有糖尿病腎病,尿中有蛋白、紅細胞及管型者應主動減少運動量。
4.血壓明顯升高,大于170/110毫米汞柱者應暫停運動。
5.有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者應中止運動。
6.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腎功能不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