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征和
非洲肯尼亞南部有一個叫桑布魯?shù)拇迩f,村莊旁有一條叫米爾吉斯的河流。河水滋潤著村莊,讓桑布魯人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息繁衍。可近些年來,隨著沙漠化的日益嚴(yán)重,水量急劇減少,直至干涸。有一年,8個月竟滴雨未下,米爾吉斯河頓失往日的滋潤,干涸得與沙漠連成了一體,不分你我。桑布魯人以放牧駱駝為生,在這樣極度干旱缺水的日子里,寸草難生,駱駝們斷糧了。于是,村莊首領(lǐng)勒馬一聲令下,村民們領(lǐng)著駝隊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目標(biāo)是離村莊更遠(yuǎn)的沙漠深處,到那里去放牧,因?yàn)槟抢镉兴麄冃膼鄣鸟橊勊枰男迈r植物。
遠(yuǎn)離家園,行走在干涸的河床上,勒馬他們所帶的飲用水很快沒有了。對于桑布魯人來說,水是最寶貴的東西,即使駱駝也不能這么長時間不喝水。勒馬知道,其實(shí)水就在他們行走著的河床下面,但他不知深淺,一時也找不到水。然而,勒馬并不著急。等到夜晚,他從容地讓村民以及駝隊睡下,因?yàn)樗?,自有另外的夜行者會為他們探水,找到水源?/p>
這個夜行者,就是生活在這一帶的大象。大象一天要喝100升水,豈能無水?而大象找水往往是在晚上。萬籟俱寂的時候,夜行者大象行動了。它們慢慢地行走在枯萎的河床上,低著頭,用長長的鼻子在河床表層不停地掃描。大象的鼻子嗅覺特別靈敏,幾百米遠(yuǎn)它們就能聞到來犯者的異常氣味,還有不為人知的是,它們的鼻子能嗅到地下水,在夜間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嗅覺更靈。這群體型巨大的探水者,在河床上嗅來嗅去,能準(zhǔn)確地辨別哪里的地下水層離地表最近。先嗅到水的大象會興奮地叫喚起來,招來同伴,聚在一起,紛紛用長鼻子挖河床,三下五除二,就見泉水汩汩。喝足了,它們才又扇著大耳,甩著短尾巴繼續(xù)夜行。
第二天清晨,勒馬讓他的駝隊沿著大象的足跡前進(jìn)。因?yàn)榇笙髸腿说?,它們找到水源喝足水后,會沿途留下糞便。只要沿著它們的糞便走,很快就會在河床上找到水。當(dāng)駱駝在沙漠深處飽飲過后,蓄積了足夠的能量,勒馬又帶著駝隊往村莊趕。
村莊里有一口深井,勒馬他們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到井里,打起寶貴的井水,不光是要給村民和駱駝痛飲,更忘不了回報在荒漠里幫助過他們的大象朋友。他們把打起的水放到外面木制的長長的水槽里,給夜晚路過的大象喝。桑布魯人有一個信念,要將生命帶給每一種生物,最不能忘記的是那些夜間的探水者,如果沒有它們,駝隊就不可能在遠(yuǎn)離家園的荒漠里生存下來。
給大象留水,使桑布魯成了大象不愿遠(yuǎn)離的地盤,大象與人相互支撐,順利度過極旱的難關(guān)。如今,只要碰上干旱,桑布魯就會上演一幕人與動物和諧相依的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