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1948年冬天,因中國內(nèi)戰(zhàn)不斷升級,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大量涌入上海。
他們有著共同的特征:無父無母無家,沒有口中食、身上衣,大多一雙赤腳。為了衣能遮體,食能果腹,他們或做乞兒,或幫人做苦工,或偷,或搶。白天流浪在大街小巷,晚上蜷縮在碼頭邊、廊檐下、橋底處,不少流浪兒因貧病饑餓,一覺睡下就再也沒有醒來,永遠(yuǎn)地告別了這個苦難的世界。
這些情景,引得宋慶齡寢食不安,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必須救救孩子!
宋慶齡深知: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救不了上海灘那么多流浪兒童,必須聯(lián)合起來,發(fā)動社會各界力量才行。她想到了“三毛之父”張樂平,想到他的漫畫《三毛流浪記》。那個可愛聰明的“小可憐”流浪兒三毛,一經(jīng)報紙連載,就深深打動了讀者,贏得了眾人深切同情。宋慶齡決定創(chuàng)設(shè)“三毛樂園會”,舉辦“三毛生活展覽會”,幫助大上海的所有流浪兒,共同渡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難關(guān)。
宋慶齡首先派人與畫家張樂平聯(lián)系,轉(zhuǎn)達(dá)了自己幫助流浪兒的具體設(shè)想,沒想到的是,宋慶齡的這一設(shè)想與張樂平一拍即合。畫家欣然答應(yīng),然后夜以繼日,趕制出30多幅三毛水彩畫新作,還整理出了很多三毛畫舊作。
接著,宋慶齡通過電臺報紙等媒體,號召創(chuàng)設(shè)“三毛樂園會”,具體要求有:凡是樂意救助“三毛”的人士,不分職業(yè)、信仰、性別、國籍,均可成為會員或“三毛之友”。每月捐獻3塊銀元救濟一個“三毛”的,便取得會員資格;每月捐獻15塊銀元救濟五個“三毛”的,便是榮譽會員;向“三毛”捐獻衣服、食品、學(xué)習(xí)用品、玩具的,便是“三毛之友”。
宋慶齡號召各界同胞,都來關(guān)注了解處在水深火熱、急等救助的“三毛”們。1949年3月下旬,她親自到現(xiàn)場,指導(dǎo)布置舉辦三毛原作預(yù)展。
4月4日,為“三毛”募捐的“三毛生活展覽會”在上海鬧市區(qū)的大新公司四樓揭幕。會上,展出了張樂平的新舊三毛畫330余幅。參觀者似潮水般涌來,大家有錢出錢,有物出物,片刻光景,300多幅三毛畫被搶購一空?!叭珮穲@會”的會徽、張樂平簽名的《三毛流浪記》畫冊也是供不應(yīng)求。
在捐贈受理處,工廠工人、碼頭苦力、三輪車夫、地攤小販、教師、店員,排成了一字長龍,紛紛解囊。救助“三毛”的不僅有大人,也有孩童,他們把壓歲錢、糖果錢,書籍、鉛筆、課本、練習(xí)簿、玩具等都拿出來,他們渴望著“三毛”們也像自己一樣能念書識字玩耍。還有不少外國朋友也加入到救助“三毛”的行列中。
4月9日,“三毛生活展覽會”圓滿落幕,各界捐獻的錢和物,足足可供千名流浪兒生活一個多月,衣物也能維持他們的日常穿戴所需。宋慶齡主持的“三毛樂園會”運動,使流落到上海灘的孤兒們,得到了及時的救助??恐螒c齡的救助,“三毛”們有吃有穿有住,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并迎來了上海的解放。
(責(zé)任編輯/楚文)
(電子郵箱:zhouwenji0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