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衛(wèi)華,譚立明,陳建華,李俊明,鞠北華,胡 意,羅忠勤
(1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南昌330006;2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種與自身免疫相關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表現(xiàn)為肝內(nèi)小膽管進行性破壞伴門靜脈炎癥性改變,最終導致肝纖維化及肝硬化。臨床上以黃疸、皮膚瘙癢、脾腫大為特點,近年來對自身抗體的檢測如抗核抗體(ANA)、抗線粒體抗體(AMA)、抗核包膜蛋白抗體(GP210)、抗核多點抗體(SP100)等對該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PBC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及病毒性肝炎等肝炎患者及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進行了檢測,并探討了其對PBC診斷的價值?,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48例PBC及182例非PBC患者均為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及第一附屬醫(yī)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門診、住院確診病例,診斷標準參照2009年美國肝病學會(AASLD)關于PBC診斷建議[1]。其中182例非PBC患者分別為AIH 29例,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1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其中乙型肝炎(HB)51例、丙型肝炎(HC)21例;結締組織病患者70例,其中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 28例、干燥綜合征(SS)20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RA)22例。對照組50例,均為健康體檢者。
1.2 試劑與方法
1.2.1 標本的采集 所采的被檢標本均為空腹不抗凝血2~3 mL,以2 500 r/min速度離心15 min分離血清,-20℃冷凍待檢。
1.2.2 檢測方法 檢測ANA、抗雙鏈DNA抗體(ds-DNA)、AMA、抗平滑肌抗體(SMA)及抗細胞質(zhì)抗體(ACYA)采用歐蒙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免疫熒光試劑,應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檢測方法為檢查加樣板,生物載片恢復至室溫,稀釋血清,設陰、陽性對照、質(zhì)控對照,加25 μL稀釋后血清,至加樣板的每一反應區(qū)。再將生物薄片蓋于加樣板的凹槽里,室溫孵育30 min,沖洗,加熒光素20 μL。室溫孵育30 min,再沖洗,封片鏡檢。檢測抗線粒體抗體 M2亞型(AMA-M2)、抗 GP210和抗SP100抗體采用歐蒙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免疫印跡試劑,嚴格按操作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兩組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48例PBC患者,其中男6例、女42例,男女比例為1∶7;確診時年齡26~71歲、平均45.6歲?;颊呔鶡o特殊臨床表現(xiàn)。因肝功能異常就診,確診時間為0.5~22個月、平均8.1個月;29例AIH和11例PSC患者中男5例、女35例,男女比例為1∶7,確診時年齡4~67歲、平均44歲; 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男30例、女42例,男女比例為1∶1.4,確診時年齡17~57歲、平均38歲;70例結締組織病患者中男7例、女63例,男女比例為1:10,確診時年齡11~65歲、平均37歲;50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23~47歲、平均33歲。
2.2 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結果 見表1。
表1 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抗體結果[例(%)]
2.3 免疫印跡法檢測結果 見表2。
表2 免疫印跡法檢測抗體結果[例(%)]
2.4 臨床評價指標結果 見表3。
PBC是一種非臨床常見病,我國尚無PBC完整的流行病學資料,隨著對疾病認識和檢驗水平的提高,PBC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PBC一般在50歲左右發(fā)病,多見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8[2,3]。本研究病例數(shù)男女之比為1∶7,平均年齡45.6歲。PBC的確切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研究發(fā)現(xiàn),PBC發(fā)病與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接觸化學物品、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4],這與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機制極為相近。本組病例存在ANA、AMA及GP210等多種與自身免疫病相關的自身抗體,這不僅表明免疫機制參與了PBC的發(fā)生,同時亦對PBC診斷提供了有力的實驗室依據(jù)。PBC患者常伴有ANA的升高,其陽性率各不相同,甚至在AMA陰性患者中更常見,陽性率僅次于AMA。分析Hep-2細胞上的ANA熒光核型發(fā)現(xiàn),ANA陽性PBC患者的熒光核型表現(xiàn)具有特殊性,分別為細胞質(zhì)型、核膜型、核多點型和著絲點型。本研究48例PBC患者中的ANA陽性20例,陽性率為41.7%。ANA的檢出率與PBC患者AMA的滴度明顯相關,其AMA和AMA-M2抗體水平越高,ANA的檢出率越高。目前,AMA陰性PBC的病例逐漸增加,其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iàn)和肝臟組織學診斷,缺乏特異性的指標,診斷較困難。因此,這些患者其血清非器官特異性的自身抗體檢測尤其重要。
表3 PBC等患者抗體檢測的各項實驗評價指標結果
AMA是一種以線粒體為靶抗原,無種屬和器官特異性的自身抗體,該抗體能在PBC患者血清中檢出。線粒體存在于多種組織細胞,線粒體抗原位于線粒體內(nèi)外膜,AMA作為一種自身抗體可進入細胞,直接與線粒體抗原作用,導致組織細胞的損傷。PBC與自身免疫反應密切相關,但其發(fā)生機制仍不完全明了,Subasic'等[5]認為病毒可能參與激活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體的產(chǎn)生。我們檢測48例PBC,AMA陽性45例,陽性率達93.8%,而非PBC陽性率只有19.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2]。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AMA膜上存在9種自身抗原(M1~9),與PBC關系最大的是M2,M2伴M4、M8陽性多見于PBC[6]。AMA是PBC的血清學標志,其中AMA-M2對PBC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血清抗AMA-M2抗體診斷PBC的特異性比較高,為本病突出的免疫學指標異常,也是最重要的診斷手段。本研究檢測結果陽性33例,陽性率為68.8%,與非PBC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Milkiewicz等[6]結果基本一致。
抗GP210抗體的靶抗原是位于核孔復合物上的210 kD跨膜糖蛋白,所識別的表位是GP210羧基末端上的15個氨基酸殘基,故名為GP210。其抗原決定簇為氨基末端的15個線樣氨基酸片段和羧基末端的氨基酸片段??笹P210抗體對PBC診斷的敏感性不高,只有41.7%,但特異性則高達97.4%,尤其是在AMA陰性的PBC患者中有非常強的診斷價值,這和Nakamura等的結果基本一致。
SP100蛋白是1個磷酸化的細胞核蛋白,電泳時其分子量為100 kD。SP100是一轉錄活化因子,用SV40和JC病毒轉化細胞,或者用有絲分裂原刺激淋巴細胞,以及用干擾素處理細胞都可觀察到SP100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升高[4]。SP100為核多點型靶抗原之一,是通過負向調(diào)節(jié)內(nèi)皮素1的作用來實現(xiàn)其生物學作用的。本研究對48例PBC患者檢測抗SP100抗體陽性8例,陽性率為16.7%,其AIH、PSC和HB等及對照組均不敏感。
總之,應用免疫熒光法和免疫印跡法對PBC患者檢測AMA、AMA-M2、抗GP210和SP100等多種自身抗體,在臨床上對PBC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將會對PBC患者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提高PBC診療水平。
[1]Lindor KD,Gershwin ME,Poupon R,et al.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09,50(1):291-308.
[2]Cavazzana I,Ceribelli A,Taraborelli M,et al.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related autoantibodies in a large cohort of italia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J].J Rheumatol,2011,38(10):2180-2185.
[3]Sfakianaki O,Koulentaki M,Tzardi M,et al.Peri-nuclear antibodies correlate with survival in Greek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atien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39):4938-4943.
[4]Norman GL,Bialek A,Encabo S,et al.Is prevalence of PBC underestimated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J].Dig Liver Dis,2009,41(10):762-764.
[5]Subasi'c D,Karamehi'c J,Ljuca F,et al.Correlation of autoantibodies presence detected by IFA-anti-dsDNA,IFA-AMA and immunoblotting with corresponding data i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J].Bosn J Basic Med Sci,2008,8(1):86-92.
[6]Milkiewicz P,Buwaneswaran H,Coltescu C,et al.Value of autoantibody analysi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nic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7(12): 1355-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