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堅紅 馬玉姍
廣東省開平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廣東開平 529300
結核性腦膜炎(結腦)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腦膜非化膿性炎性疾病,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病的最常見的類型,也是我國常見的顱內感染性疾病,不僅威脅患者生命,且可引起多種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因此及時診斷和及早治療十分重要。為了探討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有效方法,現(xiàn)對該科2001年1月—2010年12月間該院收治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32例采用綜合治療,取得良好療效,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結核腦膜炎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16~60歲,平均年齡36歲,均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腦脊液(CSF)改變及相關檢查確診。其中單純性結腦4例,合并肺結核20例,合并脊髓結核2例,合并胸腰椎結核2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顱內高壓者30例,其中腦疝1例。
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盜汗、頭痛、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全身倦怠無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癥狀,合并肢體抽搐者9例,意識障礙13例,肢體癱瘓6例,二便失禁15例,顱神經損害16例,腦膜刺激征26例。
PPD試驗陽性13例。血沉增快30例,達25~92 mm/h。痰涂片找抗酸桿菌/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6例。腦脊液(CSF)檢查:顱內壓升高(>200 mm H2O)30 例;細胞數(shù)升高31(96.87%)例;糖含量降低 (<2.5 mmol/L)13(40.63% ) 例 ; 氯 化 物 (<120 mmol/L)28 例(87.5%);蛋白(>0.45 g/L )25 例(78.134%)。 腦脊液涂片找抗酸桿菌/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1例。
胸部CT:浸潤型肺結核8例,血型播散型肺結核5例,伴有胸腔積液4例,有肺門及縱隔淋巴結結核2例;胸椎結核1例;腰椎結核1例;32例結腦患者均進行頭顱CT/MR檢查,8例(25%)未見異常,24例(75%)有異常陽性發(fā)現(xiàn),其中腦結核球、基底池滲出物3例(9.37%),有腦積水3例(9.37%),腦梗死4例(12.5%)、腦水腫19例(59.38%);脊髓MR示脊髓病灶2例。
①有密切的結核接觸史或卡介苗接種史,可伴有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脊髓結核、胸腰椎結核等腦外結核表現(xiàn);②有明顯結核中毒癥狀,有顱內增高和腦膜刺激癥狀;③PPD試驗陽性;④CT/MR檢查可發(fā)現(xiàn)腦結核球、基底池滲出物,腦積水或腦梗死。⑤診斷性抗結核治療有效;⑥除外其他顱內病變;⑦腦脊液涂片找抗酸桿菌或結核菌培養(yǎng)陽性。具備⑦或⑤⑥兩條,有或無①②③④者可確診[1]。
1.6.1 四聯(lián)抗結核治療 異煙肼(INH)0.6~0.9 g/d,靜脈滴注,重者可用至1.2 g/d,1~2個月后改口服,0.3 g/d,療程1~2年。利福平(RFP)0.45~0.60 g/d,口服,療程0.5~1年。 吡嗪酰胺(PZA)1.5 g/d,口服,療程2~3個月 SM0.75 g/d,肌注 (總量<90 g)。用藥過程予VitB6預防周圍神經??;每月進行聽力檢查,出現(xiàn)前庭癥狀時及時停用鏈霉素;監(jiān)測肝酶水平,腎功能等。總療程1.5~2年。
1.6.2 激素療法 地塞米松(DXM):5~10 mg/d靜滴,癥狀及腦脊液檢查好轉后減量直至停用,一般2~3個月。
1.6.3 脫水降低顱內壓20%甘露醇125 mL快速滴注與速尿20 mg靜推交替,12~8 h,可與呋塞米交替使用。腎功能不全者用甘油果糖代替甘露醇。
1.6.4 腦脊液置換術 對顱內高壓明顯者,尤其是CSF蛋白定量>3 g/L,治療后無緩解,考慮存在蛛網膜粘連者,腰穿后緩慢放出5~10 mLCSF,停5 min后重復以上操作1次,之后注入NS5 mL+DXM5 mg,2 次/周,共8 次。
32例結腦患者全部采用四聯(lián)抗結核,降顱壓,激素治療,18例采用腦脊液置換術。完全康復24例,單側肢體癱瘓1例,頑固性頭痛2例,面麻1例,癲癇發(fā)作2例,小便失禁1例,死亡1例。存活率96.8%,死亡率3.2%。隨訪康復者中1人復發(fā)。
結核性腦膜炎是肺外結核的重癥結核病,常是全身血型播散型結核的腦部表現(xiàn)[2]。結腦治療關鍵是及時診斷和及早綜合使用抗結核藥,適量應用激素,積極防治顱內高壓,對顱內高壓明顯者,考慮存在蛛網膜粘連者,行腦脊液置換術。抗結核藥物治療是整體治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3]。早期、聯(lián)合、足量、長期、頓服是結核性腦膜炎的用藥原則,也是治療的關鍵。抗結核藥早期應用,會使結核菌對藥物敏感性增高,藥物容易滲入病灶。3種以上的聯(lián)合用藥可增強療效并防止和延緩細菌產生耐藥。而足量用藥是保持血液和病灶中較高藥物濃度的保證。堅持全程規(guī)律用抗結核藥能可保證和鞏固抗結核藥的治療效果。目前,抗結核藥提倡頓服法,即可提高血中藥物高峰濃度,又能延長血中有效濃度的維持時間。總療程1~2年。注意監(jiān)測聽力及肝、腎功能。
激素有以下多種作用[4]:①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減少炎性反應,減輕腦水腫和顱內壓;②減輕繼發(fā)的動脈內膜炎、神經根炎和腦軟化,減少腦缺血和腦梗死;③抑制腦脊液的分泌;④抑制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減輕顱底和椎管的粘連和阻塞,減少瘢痕形成;⑤抑制海士曼反應,防止患者急性期死亡;⑥改善應激能力和一般狀況,促進食欲,減少抗癆藥物的毒性反應。因此,予足量的抗結核治療過程中,加用激素是有益的。
防治顱內高壓是整個治療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予半量脫水,即20%甘露醇125 mL快速滴注已證實優(yōu)于全量脫水,且減少腎功能損害。該藥作用維持6~8 h以上,故重患者8 h一次已滿足治療需要。腎功能損害時,可改用甘油果糖。值得提出的是吸氧,粟粒型肺結核、高熱造成的缺氧會致腦因缺氧而產生腦水腫,后者致顱壓升高,此點常被忽視。病人應采取頭高位,防止劇咳,預防便干燥,以防出現(xiàn)腦疝。環(huán)境要靜,腦性尖叫者酌量用鎮(zhèn)靜劑。
對于顱內高壓明顯者,尤其是CSF蛋白定量>3 g/L者,行腦脊液置換術,直接減少CSF量,減輕腦水腫,且改善腦血流,有利抗結核藥通過血腦屏障,還能減輕腦室系統(tǒng)粘連梗阻。文獻報到[5],結腦死亡率約15%。該組32例結腦病人通過四聯(lián)綜合治療后,死亡率3.2%,低于文獻報到,取得良好效果。
[1]張敦熔.現(xiàn)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338-340.
[2]王惠玲,王建娥,黃鳳莉.兒童急性粟粒型肺結核26例誤診分析[J].新醫(yī)學,2008,39(12):813-814.
[3]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02-204.
[4]張敦熔.現(xiàn)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331-350.
[5]戴自英.實用內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