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慶民吳偉李榮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州510405)
心包積液三聯(lián)征臨床初探
褚慶民吳偉李榮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州510405)
目的探討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臨床迅速準確判斷的方法,為臨床一線醫(yī)生判斷心包積液提供初步參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間在我院住院的18例經(jīng)超聲心動圖確診為中到大量心包積液的患者,回顧分析患者當時臨床癥狀、體征和心電圖表現(xiàn),初步探討結(jié)合臨床癥狀、體征及心電圖表現(xiàn)是否可以迅速準確地給予初步判斷中到大量心包積液的存在。結(jié)果①18例患者中18例心電圖表現(xiàn)為肢體導聯(lián)低電壓,陽性率100%;14例心電圖表現(xiàn)為胸導聯(lián)低電壓,陽性率為77.8%;14例心電圖表現(xiàn)為竇性心動過速,陽性率為77.8%。②18例患者中16例出現(xiàn)靜息或活動后呼吸困難癥狀,陽性率為88.9%。③18例患者中12例體查為奇脈,陽性率為66.7%。④18例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中同時具有呼吸困難、奇脈及心電圖異常(竇速、低電壓)的有11例(61.1%)。結(jié)論通過研究表明對心包積液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竇速、低電壓)、呼吸困難及奇脈分析可以得出,在此“心包積液三聯(lián)征”的指導下臨床判斷中到大量心包積液的陽性價值較高且簡便易行,可為臨床一線醫(yī)生迅速準確初步判斷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提供參考,且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心包積液;三聯(lián)征;診斷
心包積液是一種較常見的臨床癥狀,如不及時診治可能導致心臟壓塞甚至出現(xiàn)危及生命的情況,導致心包積液的疾病種類繁多,原因復雜,既可以原發(fā)于心包組織本身,或繼發(fā)于臨近組織器官疾病,也可以是全身系統(tǒng)疾病的表現(xiàn)之一[1],當積液的量較大或產(chǎn)生速度較快時,心包積液可壓迫心臟,導致心臟壓塞。雖然在超聲心動圖成為心血管病常規(guī)檢查方式之后,心包積液的檢出率明顯上升,但在具體臨床工作中如不能首先考慮到心包積液的可能,便不能及時選擇超聲心動圖檢查,則可能出現(xiàn)延誤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是否能迅速準確的初步判斷心包積液疾病的存在是每一位臨床醫(yī)生都在思考的問題,因而如何能早期迅速簡便的診斷從而指導之后的救治成為一大重要命題[2,3]。本文通過回顧分析已確診的18例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發(fā)病時的心電圖表現(xiàn)、臨床癥狀及體征(奇脈),初步探討一種簡便易行且準確率高的心包積液判斷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病例來源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經(jīng)超聲心動圖確診為中到大量心包積液的18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7歲;心包積液的病因,充血性心衰6例(33.3%),結(jié)核性4例(22.2%),腫瘤性4例(22.2%),不明原因4例(22.2%)。
1.2 臨床表現(xiàn)18例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的臨床癥狀:呼吸困難16例(88.9%),胸悶10例(55.6%),咳嗽6例(33.3%),周身乏力6例(33.3%),頭暈2例(11.1%)。
1.3 臨床體征18例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的臨床體征:奇脈12例(66.7%),肺底啰音6例(33.3%),頸靜脈怒張5例(27.8%),下肢水腫2例(11.1%)。
1.4 心電圖表現(xiàn)18例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的心電圖:肢導聯(lián)低電壓18例(100%),竇性心動過速14例(77.8%),胸導聯(lián)低電壓14例(77.8%),QRS波群電交替2例(11.1%)。
18例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中同時具有呼吸困難、奇脈及心電圖異常(竇速、低電壓)的有11例(61.1%)。
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它可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特別是心臟壓塞而危及生命。但因其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給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帶來困難。本研究通過回顧18例經(jīng)超聲心動圖確診的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發(fā)病時的癥狀、體征及心電圖表現(xiàn),嘗試探索出一種能迅速準確診斷又簡便易行的方法,給臨床一線醫(yī)生初步判斷心包積液提供參考,以免由于臨床患者病情復雜而延誤病情。大多數(shù)中到大量心包積液患者存在以下3個主要臨床特征即“心包積液三聯(lián)征”:心電圖異常(竇速,低電壓),呼吸困難,奇脈。
通過對上述18例患者典型癥狀、體征及心電圖表現(xiàn)的分析,筆者認為對于臨床上同時存在呼吸困難、奇脈及心電圖異常表現(xiàn)(竇速、低電壓)的患者都應考慮心包積液的可能,尤其對于中到大量心包積液的臨床初步診斷的陽性預測值高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及時行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希望同道在臨證時能想起“心包積液三聯(lián)征”,可能對診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納入研究病例數(shù)量有限,研究結(jié)論的可靠性有待進一步論證。
[1]楊躍進.阜外心血管內(nèi)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8.
[2]Braunwald E.Heart diseases: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medicine[M]. Philadelphia:WB Saunders,2001:1823-1828.
[3]Maisch B,Seferovic PM,RisticAD,et al.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ericardia ldiseases.The task force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ericardialdiseases of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 EurHeart J,2004,25(7):587-610.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8.067
1672-2779(2012)-18-0097-01
:張文娟
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