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雅
1例老年雙側腹股溝嵌頓疝護理體會
趙士雅
老年;雙側腹股溝嵌頓疝;護理
2012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雙側腹股溝嵌頓疝同時合并席漢氏綜合癥的老年患者,其在治療和護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在對其積極救治實行手術的同時,全面觀察病情,做好心理護理、術后監(jiān)護、以及出院指導是手術成功,疾病康復的重要保證。現(xiàn)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74歲,農民,下腹部疼痛不適伴惡心,門診以“腸梗阻”給予禁食、胃腸減壓、抗炎補液、灌腸等對癥治療,2012年2月7日,因下腹部持續(xù)疼痛并伴肛門停止排便排氣,我科以“雙側嵌頓疝”收住院,入院時患者神志清楚,痛苦面容,體溫39.8℃,脈博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壓92/57mmhg,血氧飽和度89%,患者既往有:“席漢氏綜合癥”病史40余年,一直服用甲狀腺素片。檢查:全腹平軟,左側腹股溝區(qū)觸及約6×3cm大小腫塊,觸痛(+),右側腹股溝區(qū)觸及3×3cm大小腫塊,觸痛(+),入院后立即給予吸氧、心電監(jiān)護、抗炎補液、胃腸減壓等對癥處理,在積極行術前相關檢查后,急診在全麻下行“左側腹股溝疝環(huán)松解+右側斜疝疝囊松解術”,術中順利,術后診斷為:左側嵌頓性股疝,右側嵌頓性腹股溝斜疝。術后遵醫(yī)囑給予吸氧、心電監(jiān)護、胃腸減壓、留置導尿、記錄24h出入量以及抗炎補液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術后第3d,患者肛門排氣,胃腸減壓及尿管拔除,術后第6d排便,術后第9d切口拆線,術后第13d康復出院。
2.1術前護理
2.1.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應用心電監(jiān)護做好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給予供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腹部體征的變化,及時開通靜脈通道,遵醫(yī)囑給予抗炎、補液、胃腸減壓,對癥處理。保持靜脈通暢,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時抽取血標本,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2.1.2心理護理手術是患者出現(xiàn)精神壓力,影響患者心理的重要應激源[1]。該患者因長年服用甲狀腺素片,以及現(xiàn)疾病的疼痛,胃腸減壓的不適等,很容易產(chǎn)生焦慮、恐懼與多疑的心理。同時,安排同類患者進行交流,消除患者不安與恐懼的心理,使其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2]。此時我們醫(yī)務人員對患者應進行周到細致的服務和有效的溝通,在救治過程中,要醫(yī)護配合默契,操作熟練,給患者和家屬以安全感,并且向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方面的知識以及胃腸減壓和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并且通過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服務,實施護理干預,使有限的醫(yī)療資源得到合理的使用[3]。
2.2術后護理
2.2.1常規(guī)護理患者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防誤吸,6h后,安置患者取低斜坡臥位,膝下墊一軟枕,使髖關節(jié)微屈,以降低腹股溝區(qū)切口的張力和減輕腹腔內壓力,利于切口愈合和減少術后疼痛,并且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心律、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加強心電監(jiān)護,嚴密控制輸液速度,準確記錄24h出入量。
2.2.2切口的護理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等,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特別是老年人缺少自我保護意識,防止切口處敷料被大小便污染,如有污染或脫落應及時更換。另外因嵌頓時間的關系,會陰部水腫機會更大,做好會陰部護理,保持會陰部清潔,同時并密切觀察患者體液和脈博的變化。
2.2.3飲食與活動的護理全麻術后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 2~3d,待肛門排氣后逐步進食流質、半流質、軟食等,給予易消化無刺激的食物,鼓勵飲水、進蔬菜、水果、多維生素,補充蛋白質的食入,以促進傷口愈合。禁食期間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衛(wèi)生。術后需臥床,鼓勵患者床上翻身,術后 6h開始腹部功能鍛煉,3d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早期鍛煉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預防腹脹,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縮短手術恢復期,盡快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意義[4]。
2.2.4呼吸系統(tǒng)護理老年患者由于呼吸生理的改變,不同程度存在肺部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5],再加上術后因麻醉、切口疼痛以及原發(fā)疾病因素影響,患者不能進行有效咳嗽、咳痰,容易引起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節(jié)律及血氧飽合度變化。術后鼓勵患者早期進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時協(xié)助其翻身叩背,防止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另外特別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而引起咳嗽,咳嗽時用手掌按壓切口處。
2.2.5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補充腎上腺皮質激素時,觀察有無欣快、失眠等精神異常情況,補充甲狀腺激素時,注意心率,以免引起過量。同時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高熱或體溫過低,意識障礙,腹瀉、饑餓、心慌、出汗、暈厥或昏迷等現(xiàn)象,應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
加強患者及家屬對腹股溝疾病的認識,同時積極治療易引起腹股溝疾病的原有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排便困難等,減少此類疾病的發(fā)生。加強營養(yǎng),增強體質,調節(jié)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休息,手術后3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避免重體力勞動,自行觀察,定期隨訪,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并遵醫(yī)囑繼續(xù)服用強的松及甲狀腺素片以替代治療。甲狀腺制劑替代治療時,用藥不能間斷,慎用麻醉劑、安眠劑、鎮(zhèn)靜劑等,以免加強病情。
[1]李艷軍,崔敏,劉冬霞,等.對手術患者實施術前訪視效果的對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8,12(44):36-37.
[2]徐莉杰,張義玲,陳杰.47例造口旁疝腹腔內修補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7-18.
[3]寧添媛.城市社區(qū)慢性病患者家庭護理干預模式的效果[J].護理研究,2006,20(4):1124-1125.
[4]李翠淑.腹部術后患者早期康復鍛煉依從性的相關心理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6-8.
[5]韓靜,方瑞.全麻下行腹部手術老年患者的呼吸道護理[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3,20(5):375.
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yī)院外一科,安徽銅陵 2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