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呂宜凱
三維牽引加中藥熏蒸治療退變性腰椎間盤突出癥
劉 青1呂宜凱2
(1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胡集醫(yī)院骨傷科,沭陽223600;2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吳鞠通中醫(yī)研究院疼痛科,淮陰223300)
目的 探討三維牽引加中藥熏蒸治療退變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隨機選取了66例46歲及以上伴退變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排除馬尾神經受損及椎間盤脫出游離的病例),采用三維牽引加中藥熏蒸治療。結果 66例中,隨訪1年,優(yōu)42例,良17例,差7例,優(yōu)良率89.4%。無牽引致腰椎損傷及熏蒸致燙傷病例。結論 三維快速牽引加中藥熏蒸治療退變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好、痛苦少、無不良反應,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退行性改變三維牽引;中藥熏蒸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其臨床表現為腰腿痛,而伴有腰椎退變的病例占有相當比例,特別是老年患者都伴有程度不同的退變,而且治療周期及難度要高于一般病人。筆者于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隨機選取66例46歲以上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退變的病例,采用三維牽引加中藥熏蒸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6例中,男42例,女24例;年齡46~55歲42例,56~65歲20例,65歲以上4例;病程最短者1個月,最長者8年;有腰部負重及扭傷史者19例,腰部受涼史者6例,無明顯原因者41例;均有典型的腰腿痛癥狀。單側下肢麻痛者59例,雙側下肢麻痛者7例;合并跛行者36例;以往曾行針灸、推拿、普通牽引和口服藥物者33例;行骶管滴注者5例;行膠原酶溶解術者2例;手術后復發(fā)者2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45°者15例,<60°者51例;足背伸肌力下降12例。影像學檢查:X線片示脊柱生理弧度變直17例,側彎9例,同時有變直與側彎的5例。66例均作CT或MRI檢查,L2~3突出者1例,L3~4突出者8例,L4~5突出者43例,L5~S1突出者39例,2個及2個以上椎間盤突出者22例;椎間盤向后突出占椎管矢狀徑1/3~1/2者2例,1/3以內者64例。以上病例全都伴有不同程度腰椎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椎體小關節(jié)間隙變窄等退行性改變,部分病例椎間盤出現“真空征”。
1.2 治療方法
1.2.1 三維牽引 采用多方位BFQ–310快速牽引床,患者取俯臥位,固定好牽引帶,根據患者性別、年齡、身高、胖瘦以及體質情況設定牽距在40~70mm之間。女性、年高、身材矮小、瘦弱的牽距宜小,反之宜大;首次宜小,再次可逐漸加大;下傾角在15~25°,左、右轉角在0~25°;向左突出者轉角向左,向右突出者轉角向右,中央型突出者不加轉角;每次牽引3~5下,每周牽引1次,至癥狀基本消失為止,一般需牽引3次左右,3次癥狀無改善的停止牽引。
1.2.2 中藥熏蒸 馬前子(砂炒至內部焦黃色)、生南星、生半夏、生川草烏各1份,當歸、紅花、乳香、沒藥、骨碎補、地鱉蟲、威靈仙、川續(xù)斷、桑寄生、羌獨活各2份,冰片0.5份,以上藥物混合粉碎成藥粉備用,取100g藥粉與600g黃沙混勻,裝入12cm×16cm大小的布口袋內封好袋口備用,每次熏蒸用4袋,三維牽引后,每天患者側臥床上,腰部床面橫放一90cm×120cm的醫(yī)用塑料墊單,將藥袋放入蒸鍋蒸透取出放在腰部后方墊單上,將墊單折回把腰部蒙上,使腰部與藥袋處于同一空間內,外覆以棉被保溫,藥袋離腰部距離的遠近,以患者能忍受而皮膚不致燙傷為宜,隨著溫度的降低,再行調整藥袋與腰部的距離,直至患者感覺熱度不夠為止(保持溫度大約40°、時間大約1h),如上法再重新連續(xù)熏藥一次,藥袋可重復使用兩天。每次牽引后,熏藥一周。
治療期間,患者充分臥床休息,腰腿部位注意保暖。對于腰腿痛劇烈難以忍受的患者,可用止痛藥,以及骶管注射、腰部封閉等以減輕痛苦、緩解癥狀,松馳緊張的腰肌,為進一步治療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2.1 療效評定 優(yōu):腰腿痛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活動自如,能正常工作及勞動42例,占63.6%;良:腰腿痛癥狀明顯減輕,行走活動后,小腿輕度酸脹或麻木感,能勝任一般工作及勞動17例,占25.8%;差:治療前后癥狀改善不明顯7例,占10.6%;本組66例,治愈好轉59例,占89.4%。
2.2 隨訪 治愈好轉59例,隨訪1年,復發(fā)6例,占10.2%,復發(fā)病例均第2次采用上述方法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而在年長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腰椎退變,這就使得其發(fā)病機制復雜化:一是由于退變及損傷導致纖維環(huán)的撕裂、松弛產生的突出、膨出,以及黃韌帶肥厚、骨質增生等對神經根及神經末梢的機械刺激而引起腰腿痛,即所謂的“力學機制”;二是椎間盤組織在退變及突出過程中可釋放出大量的如前列腺素、白介素等細胞因子,這些成分可以對神經根及神經末梢產生化學性刺激,導致疼痛,即“化學機制”。因此在治療上亦應采取解除機械壓迫與化學刺激并舉:
一是采用三維多方位快速牽引,可以在瞬間使腰椎間隙增大,產生負壓吸引,腰椎小關節(jié)整復,椎間孔恢復正常外形,結合下傾角使后縱韌帶緊張回彈,有利于突出椎間盤的還納;左右轉角結合后縱韌帶回彈,改變突出椎間盤與神經根的位置關系,從而解除突出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療效優(yōu)于普通骨盆牽引。
二是運用中藥熏蒸,因為其具有溫經通絡、固腎強腰、活血止痛的功效,利用濕熱效應和中藥外治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能有效改善腰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消除或減輕腰部組織的充血及水腫,從而減輕神經根周圍的炎癥反應及化學刺激,有助于損傷組織的恢復。中藥包熏蒸簡單方便,患者可將中藥包帶回家在親友幫助下完成操作,減少就診等候及往返醫(yī)院的不便,而且熏蒸時間長,效果優(yōu)于時間短的熏蒸機熏蒸,尤其適宜于在條件簡單的基層醫(yī)院及路途較遠的門診病人使用;中藥外用熏蒸避免了口服藥對胃的刺激及全身副作用,解決了胃病患者及部分服藥困難患者不便服藥的難題。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 1.
[2] 韋貴康,施杞.實用中醫(yī)骨傷科學(精)[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公司,2006: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16
1672-2779(2012)-16-0027-02
??王飛翔
201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