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穎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yī)院腦科醫(yī)院重癥搶救病區(qū),鄭州 450000)
心理治療技術在心理護理中的運用
陳智穎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yī)院腦科醫(yī)院重癥搶救病區(qū),鄭州 450000)
心理護理;心理治療技術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對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促進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也對護士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治療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橋梁,通過言語、表情、舉止行為等來改變病人不正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恰當地使用傾聽、共情和暗示等心理治療技術,能夠幫助醫(yī)護人員發(fā)現病人的心理障礙,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改善病人的心身適應方式,最終促進其人格的成熟。
1.1 傾聽的含義 傾聽并不是只聽對方所說的詞句,還應注意其說話的音調、流暢程序、選擇用詞、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和動作等各種非語言性行為。在心理治療中,“傾聽”要求治療者借助言語的引導,真正“聽” 出對方所講述的事實、所體驗的情感、所持有的觀念等。
1.2 傾聽的技巧
1.2.1 注意與參與 注意整體性和全面地理解對方所表達的全部信息,否則會引起曲解。在與病人溝通的過程中,護士應與對方保持合適的距離;維持松馳的、舒適的體位和姿勢;保持眼神交流;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動作,例如看表、不安心的小動作等;不打斷對方談話或轉換話題;不評論對方所談內容;為表示你在傾聽,而且是注意地聽,可以輕聲地說“恩”、“是”或點頭等,表示你接受對方所述內容,并希望他能繼續(xù)說下去。
1.2.2 核實 在用心傾聽、觀察非語言性行為和試圖理解所述內容之后,可通過復述、澄清、小結等方式核對理解是否準確。在核實時應經意留有一些停頓的時間,以便對方進行糾正、修改或明確一些問題。這些核實技巧的適當應用,會有助于建立信任感和移情感。
1.2.3 反映 將對方的部分或全部溝通內容反述給他,使他通過你的反述對他的講話和表現重新評估一下和作必要的澄清。反映需要一定的技巧,除了仔細傾聽和觀察對方情感(非語言性表現)外,還要選擇最能代表其含意和情感的詞句,應避免使用固定的詞句,如“你是覺得……”,而應用些引導性的談話,如“你看起來好像……”,“據我理解,您所說的是……”,反映的焦點是將被交談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擺到桌面上來,使對方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真實情感。
2.1 共情的含義 人本心理學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良好的咨詢與治療關系本身就具有治療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之一。共情指在與他人交流時,能進入到他的精神境界,感受到他的內心世界、體驗他的感受,并對其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的能力。共情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過程,它也是一個多元素的過程,包括認知分析、情感反映。理解共情的過程有助于我們認識共情并采取措施提高共情能力或技能,以促進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2 共情的技巧 職業(yè)的共情是一種習得的溝通技巧,包含認知和行為內容,以用于將對病人的理解傳達給病人,目的是讓病人感覺被理解。溝通的共情分為三個過程:①護士感受病人的情感狀況;②護士表達對病人情感和狀況的理解;③病人認識到護士的理解。作為護理的共情,護士的行為能積極影響病人,在護理方面最終形成護理干預滿足病人的軀體需要和減輕病人感情上的痛苦。關系的共情,要求護士和病人自始至終發(fā)展一種相互關系,這種情況下的共情有助于病人感到作為一個個體被關心。治療性的共情是習得現象,護士自身具有基本的共性能力,但要發(fā)展治療性的共情需要有意識地學習和訓練。治療性的共情要求護士與病人保持適當的情感距離和職業(yè)反應,必要的時候要能夠跨出共情,保證客觀性和職業(yè)角色,這樣才能以病人為焦點,避免由于同情而不是共情導致個人情感的耗竭和護士不恰當的感情卷入。自知力也是影響治療性共情的重要因素,它能使護士分清自我和他人的界線,使護士意識到與病人之間的差別,從而做出適當的職業(yè)反應。
3.1 暗示及暗示療法的含義 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化、最典型的條件反射。暗示刺激人腦產生興奮灶,興奮灶沿著條件反射的神經通路,直接調節(jié)身體各部位的生理活動。一般而言,積極的言語刺激,可使不正常的生理活動恢復正常,而惡性的言語刺激則會產生消極的暗示作用,導致身心疾病。暗示療法是一種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心理學上的暗示療法就是運用暗示作用的積極方面來治療疾病。臨床醫(yī)護人員也可借助積極的暗示,使病人接受醫(yī)生和護士傳輸給他的觀念,有效破除一些既往限制性的觀念,讓病人恢復自信,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2 暗示的技巧 在臨床工作中,心理護理的暗示內容應當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語言,細心地進行。對病情輕的患者,應表現出治愈的信心和把握。對確診為癌癥、心臟病、肝炎等較重的器質性疾病患者,不要急于將真實病情全盤告訴病人,而應表現出樂觀的態(tài)度,用親切的語氣講述保健事項,鼓勵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士在給病人注射時,為了盡量減少注射給病人帶來的疼痛,也可借助暗示療法??捎醚哉Z安慰病人,并告之這種藥對疾病的效果很好,慢慢推藥是不會太痛的,使病人以信賴的心情接受注射;同時設法轉移其注意力,如用棉簽輕撓肌肉注射附近皮膚,以分散病人的注意焦點,這樣就會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將某種觀念暗示給自己。對那些處于興奮、激動甚至失眠、緊張狀態(tài)的病人來說,幫助其使用一些使人平靜、緩和及放松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對緩和興奮與緊張狀態(tài)、調整情緒都會產生較好的效果。一些臨床醫(yī)學專家甚至發(fā)現,通過想象(自我暗示)可以提高免疫細胞數量,對各種病人(大到癌癥,小到感冒)都有不同的療效。因此,在護理中可以根據病情和病人易暗示程度,采用不同的暗示療法,輔助配合所采用的治療措施,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手術、藥物的治療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暗示療法的使用,要建立在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一定要有醫(yī)學心理學的專家指導,切不可亂用。其治療效果,也取決于被暗示者對暗示者的信賴程度,以及暗示者的語言技巧和態(tài)度等,對于不同人可產生不同的效果。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9.086
1672-2779(2012)-19-0139-02
(本文校對:楊燕平
201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