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麗
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吉林通化 134003
①呼吸道分泌物較多;②舌后墜或咽后壁肌肉堆集阻塞上呼吸道。
①頭低位,并在頸部或肩部墊一軟墊,頭頸后仰伸展,若效果不佳,可將下頜托起。 使舌根離開咽后壁,咽腔增大,有利于通氣;②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氣管,可保持長時間氣道暢通:若病人不能耐受不宜置入,以免引起喉頭痙攣;③要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阻塞氣道或誘發(fā)喉頭痙攣;④對于存有高氣道反應者,手術結束拔管前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以避免吸痰刺激,拔管刺激,拔管后血液、痰液潴留于咽喉部形成不斷刺激而誘發(fā)喉頭痙攣,支氣管痙攣;⑤一旦發(fā)生喉頭痙攣,要即刻托起下頜,同時面罩吸氧,和清除呼吸分泌物及血液。上呼吸道干凈后,給面罩吸入100%濃度氧加壓人工呼吸。 若患者仍不能緩解(喉痙攣),且缺氧繼續(xù)加重,應考慮為重度喉痙攣。其處理應繼續(xù)吸純氧加壓人工通氣外,還應經環(huán)甲膜穿刺,置管或環(huán)甲膜造口置管高頻通氣,以利及時解除患者窒息狀態(tài),挽救患者生命。若發(fā)生支氣管痙攣,應面罩吸入純氧人工呼吸,同時給支氣管擴張劑治療。 在拔管前,也可預防性給糖皮質激素,既可發(fā)揮消除氣道水腫、創(chuàng)傷性腫脹,有利于氣道的暢通,又有利預防氣道高反應,常在手術結束前l(fā)~2 h 使用。
①手術麻醉后均可減少或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致胸肺順應性降低,肺泡萎陷;痰液潴留于氣道,造成支氣管阻塞和肺不張,導致肺部感染。 防治方法是鼓勵病人早日下床活動,主動咳嗽,深呼吸、拍擊胸壁,結合體位引流及吸痰,盡可能減少氣道痰液潴留,暢通呼吸道,應用祛痰藥物,使痰液變稀,易于咳出,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以利于痰液轉運,早期應用霧化吸人,將霧狀微小顆粒的水溶性藥物吸入呼吸道,可濕化呼吸道,促使分泌物排出,且能解除水腫和支氣管痙攣。 目前臨床應用霧化吸入藥物包括蒸餾水、慶大霉素、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等;②應用激勵式肺量測定法:能預防黏液栓,是防止肺不張的重要手段;③對于痰液黏稠且無法咳出患者,可應用纖維支氣管鏡吸除痰液,暢通氣道;④對于呼吸功能不全者,血氣分析結果是:PaCO2<60 mmHg;PaCO2<60mmHg 者。 患者已經神志不清者,應氣管插管(經鼻)或氣管切開置管。 徹底清除氣道分泌物,暢通氣道,同時供氧通氣,機械呼吸,改善病情[1]。
上腹部及胸部手術患者術后約有30%出現低氧血癥,特別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術后低氧血癥發(fā)生率可達到約60%。氧療可提高氧分壓及氧飽和度,糾正和緩解缺氧狀態(tài),防止心腦等重要器官的缺氧性損傷及代謝障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氧療對換氣障礙所致的缺氧有良好效果,但對于通氣障礙、貧血、心源性低氧血癥,應用時配合病因治療,才可獲得療效。 而對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嚴重右向左分流的低氧血癥則療效不佳。 鼻導管給氧適用于輕度低氧血癥及恢復期呼吸衰竭的患者;應用面罩持續(xù)氣道正壓(CPAP)通氣,對于改善氧合療效較好,可持續(xù)應用,也可每小時應用15min。 常應用頑固性肺不張病例;對于慢性缺氧者氧療須注意問題:①不宜吸人高濃度氧(>50%),因高濃度氧會抑制低氧對呼吸中樞的刺激作用,導致通氣量明顯減少,致PaCO2升高,嚴重時發(fā)生高碳酸血癥,呼吸暫停;②抑制氣管黏膜纖毛運動,削弱呼吸道防御能力。 因此,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SaO2>90%、PaO2上升60~70 mmHg),且無呼吸困難癥狀,循環(huán)功能穩(wěn)定,應及時應用低濃度氧治療,在完全停止氧療之前,應間斷吸氧數日,然后停止氧療。 使用呼吸機者應有脫機訓練,達到撤機指征后方可停止氧療[2]。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術后疼痛治療應十分重視,并需謹慎處理,一旦不妥當,將導致對病人呼吸功能嚴重損害,從而加重病情變化。 因疼痛治療對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存在兩面性;一方面患者疼痛需治療, 若不治療又會因疼痛抑制病人術后深呼吸及咳嗽排痰能力,從而易引起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及影響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不利于病人術后康復。 而另一方面:如果應用不當的鎮(zhèn)痛治療藥物或方法, 也會造成呼吸功能抑制及排痰能力降低。 同樣加重病情,不利于病人康復。 因此,既要給予疼痛治療;又要防治疼痛治療引起的并發(fā)癥或副作用,是減少術后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多主張盡可能少應用全身麻醉性鎮(zhèn)痛藥物,以應用局部止痛為主。 如長效局麻藥行肋間神經阻滯(0.25%布比卡因),但不宜使用高濃度局麻藥,應使用低濃度局麻藥,以防止降低咳嗽能力,影響排痰。硬膜外給予阿片類藥鎮(zhèn)痛效果好,但并發(fā)癥較多,如尿潴留、瘙癢,尤其是呼吸抑制較嚴重;如僅用低濃度布比卡因(0.125%~0.25%)或羅哌卡因(0.15%~0.3%)硬膜外病人自控鎮(zhèn)痛療效較為滿意,且并發(fā)癥少,特別對呼吸影響小,很適合心肺功能不佳,體質較差病例;對于心肺功能無明顯改變及體質較好病人,可聯合應用低濃度局麻藥和麻醉性鎮(zhèn)痛藥(如0.2%羅哌卡因加2 μg/mL 芬太尼)。 聯合用藥的優(yōu)點在于減少各自用藥量和提高疼痛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
[1] 羅瓊;急救病人應用呼吸機的護理[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S1:62-64.
[2] 黃犇,何茂遠,郭洪山,等.老年患者開胸術后呼吸機治療54 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