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蘭
(樟樹市第三中學 江西 樟樹 331200)
本刊2011年第10期刊登了《自感現象實驗的改進》[1]一文.在實驗改進方案一“用‘通電自感’電路演示通、斷電自感現象”中,提出用如圖1(原文圖3,下同)所示電路演示通、斷電自感現象.筆者按文中內容操作,使用圖1電路進行的通電自感實驗,不能觀察到原文描述的“D1滯后于D2正常發(fā)光”的演示效果.
原文實驗改進部分,在設計方案一中,對通電自感現象的演示效果描述如下:
“3.1 用設計方案一演示通、斷電自感現象
(1)首先閉合圖1中開關S,調節(jié)R,R1使LED發(fā)光二極管D1,D2達到相同的合適亮度,斷開S.
圖1
(2)再次閉合S,發(fā)現D1滯后于D2正常發(fā)光,說明L有通電自感.
(3) ……”
圖1中用LED替代燈泡,改進后的通電自感實驗,為何在通電瞬間不能觀察到原裝置中燈泡的延時效果呢?這是由LED發(fā)光元件的自身特性決定的.
LED是一種新型的發(fā)光元件,它既能發(fā)光又具有單向導電性.工作時的工作電壓一般在2~5 V之間;工作電流在5~20 mA之間;工作時的通、斷電響應時間為納秒級.它相對于傳統(tǒng)的燈泡,具有能耗低、光效高、壽命長等一系列優(yōu)點,由于其節(jié)能環(huán)保因而逐步替代了傳統(tǒng)燈泡.
鑒于LED的上述特性,特別是工作電流小、響應速度快的特點,使得通電瞬間,線圈L對電流阻礙所引起的電流變化導致LED的發(fā)光延時效果,不足以使人眼產生視覺差異.我們按圖1所示電路進行實際操作(實物照片如圖2),電源電壓為6 V,可變電阻用(0~9 999 Ω)電阻箱替代,A1用反向并聯的2只LED替代,A2用20只并聯的LED(寫成“互感”“互”字的LED替代.本該寫成“自感”,但手頭沒有現成的)替代.
圖2
在接通電源后,調節(jié)電阻箱R的阻值, D2的亮度會發(fā)生改變.斷開S之后,再次閉合S,觀察到上下兩組LED(圖1中的D1,D2)同時發(fā)光.選擇匝數更多、鐵芯更大的線圈L重復進行實驗,結果不變.
基于上述實驗結果,我們認為,用圖1所示電路對自感現象實驗的改進不可行.
為了達到通、斷電自感現象融為一體的實驗效果,建議采用如下方式進行.
將原文圖1實驗器材中的A1保留,A2用反向并聯的D2和D3替代,如圖3.通電自感實驗中,當開關S閉合瞬間,能明顯發(fā)現A1比D2遲亮一會兒;待正常發(fā)光后,再斷開開關S,此時可觀察到反向連接的D3能閃亮一下再熄滅.上述結果分別是通、斷電自感所顯現的效果.
圖3
上述方案雖能觀察到明顯的通、斷電自感現象,但觀察到的A1比D2遲亮一會兒的現象,一方面是自感現象作用的結果;另一方面在于燈泡A1和LED通電時的發(fā)光機理不同,亮度響應速度存在差異的原因.鎢絲燈泡通電發(fā)光的響應速度較LED要慢一些.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圖3中改進后的實驗結果受自感線圈L和LED與燈泡響應速度差異等多個因素的影響,此時依據觀察到的現象給出自感現象的結論,不符合科學性原則,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習慣.
為了驗證是自感的因素占優(yōu)還是響應速度差異的因素占優(yōu)?此時可用電阻箱調整成與線圈L等阻值的直流電阻替代L,再進行對比實驗,可以發(fā)現,A1比D2滯后發(fā)光的時間相比之前明顯縮短,且斷電瞬間不能觀察到線圈L存在時帶給D3閃亮的自感現象.可見,圖3中通電時的延時效果主要是自感線圈L的作用所致.盡管通電自感現象有上述一些原因,但圖1、圖3實驗中,斷電自感現象都能明顯觀察到.在實際的教學中,把上述各實驗方案有機結合起來使用,觀察實驗現象并逐步深入分析,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結論,消除心中的疑惑,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
鑒于圖3中通電自感現象必須由LED和燈泡共同使用才能顯現出結果的弊端,我們設計了將通、斷電自感現象融為一體且只用LED就能明顯觀察的實驗方案.現介紹如下.
如圖4所示,電源E采用3~6 V干電池,A為0~0.6 A直流電流表,R為0~50 Ω滑動變阻器,線圈用線徑約0.5 mm的漆包線在直徑為2~2.5 cm的PVC管上繞100圈左右,鐵芯用鐵氧體磁芯(或用廢舊彩電行磁芯),LED1和LED2用小型高亮度管或從廢舊游戲機上拆用.結構原理如圖4所示,實物照片如圖5.
圖4
圖5
實驗步驟:閉合開關S,調整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使電流在0.3 A左右且與ab連接的LED1和LED2均不亮,此時LED1雖與電源正向連接,但與之并聯的線圈電阻很小,其兩端的電壓不足以點亮LED1.之后反復通斷開關S,使流過ab線圈中的電流通斷變化(自感產生的條件),可發(fā)現LED1和LED2交替閃亮,這就是線圈中電流變化導致的通、斷電自感現象的結果.
為了進一步論證上述自感現象規(guī)律符合電磁感應的一般規(guī)律,讓學生感受變化的電流產生變化的磁場,引起磁通量的變化,產生感應電動勢.可在閉合開關S后,用手緩慢提磁芯上半部分,此時磁芯整體可提離桌面.斷開開關S,磁芯上、下部分分離脫落,是因為鐵氧體磁芯為軟磁性材料,線圈中很小的電流就能使其磁化,斷電后失磁又相當快.線圈通電時產生的磁場使磁芯磁化,磁芯上下之間具有吸引力,導致提拿時整體被提起.當斷開開關S時,電流減小導致磁場減弱,磁芯間的吸引力減小,下半部分與上半部分在重力的作用下分離,跌落到桌面.開關通、斷變化,引起電流交替變化,磁場必然變化,磁場的變化導致磁通量的變化在線圈中產生出感應電動勢,作用于 LED1和LED2,使其交替閃亮.
參考文獻
1 景文波.自感現象實驗的改進.物理通報,2011(10):123~124